青光眼相关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临床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郭登华

济南明水眼科医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200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光眼相关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灌注液迷流综合征临床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至2023年5月作者主刀的青光眼相关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联合房角分离手术中发生的有完整记录的灌注液迷流综合征10例。结果:灌注液综合征发生在闭角型青光眼9例,疑似闭角型青光眼1例,术中乳化后4例,注吸完皮质3例,术毕水密切口形成前房时3例。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治疗处理:只用甘露醇4例,玻璃体穿刺抽液5例。甘露醇加玻璃体穿刺抽液1例。结论:闭角型青光眼相关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易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药物治疗、玻璃体穿刺抽液可缓解继续手术。高危患者术前甘露醇可能预防。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灌注液迷流综合征 闭角型青光眼 特点 预防

正文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年龄相关白内障发病率大幅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手术方式在各级医院大量开展施行。手术技术越来越熟练,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减少。手术数量增加同时复杂白内障手术以及联合手术比例增加,术中少见并发症如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作者手术发生的10例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进行了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提示与闭角型青光眼密切相关,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12月至20235月作者主刀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联合房角分离手术中发生的有完整记录的灌注液迷流综合征10例,其中术前诊断老年性白内障1例(回顾病史术眼1个月眼压术眼24mmHg,另一眼22mmHg)浅前房,疑似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白内障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术前眼压均控制正常。青光眼患者成功联合房角分离8例。其中男性2例占20%,女性8例占80%。年龄54-80岁,平均66岁。  眼轴长度20.97-23.56mm平均22.44mm。另外有41个月内对侧眼手术,术前甘露醇250ml静脉注射,未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

1.2方法

术前半小时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瞳,常规消毒,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3次,10点钟或颞侧作3.2mm透明角膜切口,211点位1mm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行5-6mmCCC撕囊,充分水分离,超声乳化晶体核,注吸皮质,再次注如玻璃酸钠凝胶,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者在直接前房角镜辅助下行同时房角分离,植入折叠人工晶体,充分吸出玻璃酸钠,水密切口或10-0尼龙线缝合一针。超声乳化及注吸皮质灌注液高度70-80cm

2 结果

  所有患者囊袋后囊膜完整,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时无眼疼,发生在超声乳化完成后4例,注吸完皮质后注入玻璃酸钠及房角分离时3例,人工晶体植入吸除玻璃酸钠水密切口时3例。患者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诊断:眼压突然升高,前房极浅或消失,可虹膜脱出,灌注液及玻璃酸钠不能注入前房或勉强注入继而溢出。所有病例排除了术中囊袋阻滞综合征、球后出血、机械压迫等可能升高眼压因素。术中通过眼底红光反射结合术后眼底广角照相、B超 、排除脉络膜上腔出血、渗漏综合征等明确诊断。

处理:停止手术,立即静脉快速注射20%甘露醇250ml30-40分钟后,显微镜下观察,前房形成即植入人工晶体1例、人工晶体已经植入前房自行形成2例。已经植入人工晶体玻璃体穿刺抽液不成功后甘露醇次日前房形成1例;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抽液加甘露醇成功1例;只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穿刺抽液成功5例,术后甘露醇。

术后第一天所有患者前房深度正常,人工晶体居住,角膜轻度水肿,眼压正常6例,眼压低于23-24mmhg 2例,239-40mmhg前房放液加联合局部药物2-3天眼压控制。1例少量玻璃体积血1个月吸收。视力0.1-1.0

3讨论

3.1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少见并发症,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晶体超声乳化手术易出现灌注液迷流综合征,可能与晶体悬韧带松弛有关[1]。本组病例术前明确诊断闭角型青光眼9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病史发现眼压高、浅前房,疑似闭角型青光眼1例。本组女性80%,眼轴平均22.47mm(正常23mm-24mm)。提示闭角型青光眼、女性、及浅前房、眼轴短等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特征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灌注液迷流综合征发生的风险高,术前应引起高度重视。

3.2灌注液迷流综合征发生机制不清,被称为术中恶性青光眼[3]。术中恶性青光眼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皮质吸出时平衡盐液及房水流向囊袋后方,并被阻滞在玻璃体内,后方压力推挤囊袋向前移动,囊袋赤道部与睫状环紧密接触,虹膜前移,前房变浅,BSS及房水前后沟通受阻,无法正常排除眼外致眼压增高[3]。可能与眼内压、松弛的悬韧带、异常玻璃体,拥挤有关。笔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习惯相对固灌注液迷流定70-80cm,灌注压恒定无过高。囊袋完整,排除玻璃体直接灌注因素。灌注液迷流均发生在乳化结束、皮质、玻璃酸钠注吸结束,这个时机都存在乳化手柄、注吸手柄撤出前房导致前房变浅、消失,玻璃体和或囊袋后灌注液回流前房受阻有关。人工晶体已经植入形成前房时悬韧带松弛,灌注液持续进入囊袋后玻璃体,阻滞在囊袋后、玻璃体致前房越注入越浅,眼压越高。推测手术中规范手术操作,维持稳定前房,如撤出手柄时保持1档灌注、辅助器械轻压切口防止房水溢出、辅助切口玻璃酸钠注入后撤出可能防止灌注液迷流综合征发生。

3.3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治疗应立即停止手术,明确诊断。本组病例单纯甘露醇30-40分钟后顺利继续手术3.1例已经植入人工晶体抽液不成功甘露醇静滴次日前房形成良好。药物治疗虽安全但时间长,本组玻璃体穿刺抽液顺利手术5例,1例少量玻璃体出血,1个月吸收,无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

3.4本组41个月左右对侧眼手术,术前甘露醇250ml静脉注射,均未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高危患者术前甘露醇可能避免灌注液迷流发生,病例样本小,可进一步研究。

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是极罕见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出现的不可预知的并发症[2]手术前防范非常必要,对闭角型青光眼,浅前房、眼轴短、评估悬韧带松弛的等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特征的,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风险高。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术前半小时甘露醇预防静滴,其次所有患者术中规范操作,避免前房消失。可能预防、减少灌注液迷流综合征发生。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药物治疗、玻璃体穿刺绝大部分可缓解顺利手术,本研究样本小还需大样本观察。

参考文献

[1] 杜珊珊,张凤妍,祁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处理[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 40(9):3.DOI:10.3760/cma.j.issn.2095-1477.2018.09.005.

[2] 潘伟华,张琦.玻璃体腔液体抽吸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疗效的临床分析[C][ 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

[3]陈豫川,刘娅利,李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的处理与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2):3.DOI:10.3969/j.issn.1672-5123.2010.02.0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