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肾病?如何预防和治疗?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11%左右,糖尿病合并症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几率高达20~40%。糖尿病肾病在慢性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终末期肾脏病,对患者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均能够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应该积极预防和治疗。
一、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时间患糖尿病而导致的蛋白尿以及肾小球滤过率 进行性降低,该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合并症,也是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
(一)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发病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具有直接关系。患者血糖水平高则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患者肾脏、神经、眼等组织/器官糖代谢明显增强,糖代谢占比显著高于正常人员。其中肾脏糖代谢占比高达50%,糖负荷极其严重,长期由肾脏进行糖代谢容易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二)影响因素
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血压过高、肾小球滤过率过高因素、血糖过高因素、肥胖因素。若糖尿病患者父母或同胞手足有糖尿病肾病情况,则患者本人也有较高几率出现该病。年龄越大则糖尿病发病几率越高,糖尿病病程越长则糖代谢对肾脏的影响越大,肾脏糖负荷过大时间越长则糖尿病肾病发病几率越高。血压过高会影响患者肾功能水平,肾功能水平受影响则糖代谢对肾脏的影响越大,最终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的几率越高。肾小球滤过率过高则血液循环加快,患者肾功能损伤几率增加,容易出现糖尿病肾病。血糖过高则会直接加重患者糖负荷,对肾脏糖代谢具有直接影响,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显著提高,因此临床上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积极控制。肥胖患者慢性肾病几率高于正常患者,而且肥胖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因素,因此肥胖患者应该积极进行减肥,减少糖尿病肾病几率。
(三)疾病分期
Mogensen建议将糖尿病肾病分为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正常白蛋白尿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终末期肾衰竭。
(四)疾病诊断
临床上常用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检查、肾功能检查、尿沉渣检查、尿白蛋白排泄率检查以及尿糖定性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诊断过程中需要将肾脏损害与糖尿病肾病进行鉴别,可以通过微量白蛋白尿指标进行鉴别诊断。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率,应该在3~6个月期间对患者进行多次复查诊断,若多次诊断结果一致则才能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二、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治疗方法
目前糖尿病肾病治疗最基本的是采用降糖药物将患者血糖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糖基化血红蛋白必须控制在7%以下。患者血糖较高与饮食习惯不良具有直接关系,必须控制食物中的糖分含量,同时减少食物对患者的肾脏负担。因此各类食物中应该选择优质蛋白质摄入,并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患者蛋白质摄入过多对肾脏造成负担,红肉类摄入应该有效控制,应该多摄入大豆植物蛋白减少肾脏负担,加快患者恢复。血压过高会增加糖尿病肾病发病几率,而且能够加快血液循环,因此临床上应该积极采用降压药物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控制,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改善肾脏功能。若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则应该采用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保留患者残存的肾功能,避免患者肾功能完全丧失,同时也能够预防心血管相关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一旦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入终末期,常见治疗方法只能在短期内缓解症状,只有肾脏移植才能有效提高存活时间。
(二)预防方法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方法包括血糖控制、药物干预、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则必须积极控制自身血糖水平,热量摄入必须严格按照患者体重进行控制,降糖药物需按医嘱服用,期间需控制自身情绪波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改善身体机能,减少炎症感染几率。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药对自身血糖指标进行控制,若患者血压较高也应该对血压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降糖药和降压药在糖尿病肾病预防治疗中均比较常见,但是滥用药物容易起反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肾损伤,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让患者了解滥用药物的危害,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饮食保持清淡,低盐饮食原则,限制蛋白质、脂肪、钾元素的摄入,尽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合理搭配蔬菜、水果,同时必须对糖分和热量进行控制。
糖尿病肾病初期多能有效控制,后期疾病多呈进行性进展,因此临床上必须加强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自身血糖水平,若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则应该通过治疗手段避免向终末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