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哮喘?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哮喘主要是因接触过敏原引起各种炎症细胞和成分参与,引起气道的慢性炎症和高反应增高,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息是典型症状,不典型的症状包括胸闷、咳嗽、咳痰等。哮喘的发作与外界的刺激因素有密切关系,而且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很大,轻微患者有持续数分钟的胸部紧迫感,气促等症状,而严重的则出现极度呼吸困难,持续数周,严重的哮喘的发作会发生猝死。
哮喘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但明确诊断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哮喘?
1.临床症状
哮喘患者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会出现会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哮喘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大多数情况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做出初步诊断。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发作性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时,服用茶碱类药物可以明显缓解症状的,大部分都是哮喘患者;在发生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如果激素、支气管舒张剂、茶碱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生素、止咳类药物,也可以证明所患疾病为哮喘。
2.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三凹症,肺部满布哮鸣音,严重者气道广泛堵塞,哮鸣音反可消失。肺部粗湿啰音时现时隐,在剧烈咳嗽后或体位变化时可消失,提示湿啰音的产生是位于气管内的分泌物所致。哮喘急性发作期内间隙可增宽,触觉时会发现呼吸明显减弱,呼吸音会随时增粗,呼吸频率会增快,每分钟可达到30次以上。
3. 家族遗传史
哮喘有遗传性倾向,父母或祖父母患有支气管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会传给下一代。哮喘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哮喘家族的患病率高达20%~45%,反复出现过敏性鼻炎、打喷嚏、鼻痒以及咳嗽,都有可能诱发哮喘。通常有哮喘家族史的人容易对各种环境因素产生过敏反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具备遗传因素者都会发生哮喘。
4.影像学检查
哮喘主要依靠胸部CT和胸部X线,在进行胸部CT检查时,若发现支气管壁增厚、黏液阻塞等情况,患者可能是患了哮喘。在病情发作期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观察,看到患者两肺呈现出过度通气状态、透亮度明显增加时,即可确诊哮喘。
5.支气管的激发试验及舒张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辅助诊断哮喘,评估哮喘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治疗效果。可以做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对于辅助诊断哮喘、指导用药也有一定的帮助。患者在吸入激发剂后,若表现出通气功能下降、气道阻力增加等反应,则实验呈阳性,患者可确诊为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可用来测定气道内气流的可逆性,若患者在吸入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支气管舒张药物后出现可逆性的气道堵塞,则可确诊为哮喘。
6. 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哮喘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阻塞性通气障碍,气道阻力增高,呼吸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的非常重要的检查。测定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确定是否有气流受限,同时还要测定小气道功能,还包括残气、功能残气和肺总量的检查。对于已经确诊的哮喘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肺功能,经过规范治疗,使受损肺功能到达或接近正常水平。
7. 血液检查
哮喘发作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多数不明显,并发感染时会有白细胞数增高,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外周血变应原特异性IgE增高结合病史有助于病因诊断,血清总IgE测定对哮喘诊断价值不大,但其增高的程度可作为重症哮喘使用抗IgE抗体治疗及调整剂量的依据;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8. 动脉血气分析
严重哮喘发作时可出现缺氧,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上升,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可同时出现缺氧和CO2滞留,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
9. 痰液检查
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10.特异性病原检测
特异性IgE是体外检测病原的重要手段,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很高,根据检测结果可确定患者病原种类,可评价患者过敏状态,对哮喘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一定的意义。
哮喘在发病初期往往会将其与其他病症混淆,从而在检查时多走弯路,了解更多哮喘相关知识,才能准确辨别哮喘与其他病症。心源性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变态反应性肺浸润等疾病发作时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由于症状与哮喘类似,就容易出现诊断错误的情况。为了更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哮喘,除了要看患者的临床症状,一定要重视相关的检查结果,才能提高诊断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