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雾化湿化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在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疗效观察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张丽 谢天 刘亚宁 于莉娜 田红玲

任丘市人民医院 062550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雾化湿化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在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雾化湿化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雾化湿化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日后和14日后的咳嗽情况和mMRC评分情况,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卒中相关性肺炎中患者,采用常规雾化湿化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更加利于患者痰液的有效排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常规雾化湿化;气道廓清技术;临床效果

正文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的7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观察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采用常规雾化湿化联合气道廓清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7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中有20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为50-75岁;观察组中有21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51-7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雾化湿化治疗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气道廓清技术,详细内容如下:(1)雾化湿化治疗方法。针对两组患者均应用面式喷雾瓶-大人,予以0.45%浓度的氯化钠液,湿化液雾化中并不进行任何药物成分的加入,针对患者采用连续性的雾化治疗方式,协助患者,让其保持端坐位,或是可以将床头摇高超过45度采用坐位,对患者加以叮嘱,让其本身能力完成深呼吸的动作。保持中相应的流量设定为3-6升/分、20分/次、2次/日,每日上午9时和午后3时各执行一次该项操作。(2)气道廓清技术。该项技术主要包含主动循环呼吸技术、体位引流、叩击及其咳嗽训练多项内容。首先,针对患者实施雾化处理的过程中,应给予患者相应指导,完成主动循环呼吸的过程。关于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其是呼吸控制、胸廓扩张运动以及用力呼气技术相互之间轮流交替予以实施的,治疗师对患者加以叮嘱,让其采用床边坐位,并让患者保持肩部与上胸部的放松,维持平静呼吸。接下来实施胸廓扩张运动,进行深吸气,尽可能提升膈肌在其中的参与度,完成上述动作2-3次以后,实施用力的呼气,在深呼吸以后保持患者声门的打开,腹部位置应保持收紧,确保患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2-3气的动作,至此便完成一组动作,该组动作可以循环5-10次。其次,体位引流。结合听诊的结果可以确定患者痰液所聚集的相应位置,然后实施不同肺段相应的体位引流处理,针对患者左侧位置肺上叶中段,予以右侧侧卧位体位引流的方法。针对患者左侧位置肺下叶基底段,予以右侧侧卧位,采用头低脚高的体位执行引流操作,右侧肺部体位的引流呈现为相反的方向。再次,叩击。采用侧卧位,针对患者实施胸部的叩击处理,采用的叩击顺序是从外内,从下至上,每分100-180次,每次5-6分,每日3-5次。最后,咳嗽训练。对患者加以叮嘱,让其保持深吸气,完成吸气动作以后,将声门关闭3-5秒的时间,接下来身体保持前倾,进行腹肌的收缩动作,同时对其上腹部位置进行按压处理,提升腹内压与胸内压,让患者用力咳嗽,咳出痰液,该动作应重复进行3-5次。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7日和治疗后14日,针对两组患者的同一个指标,由同一名康复治疗师,在患者不知情的状况下加以评定。主要指标如下:(1)患者咳痰的情况。应用4分咳痰情况评分法进行评估,一共4分。具有相应功能,可以实现痰液的清楚,记录为1分。出现中度失能的情况,且患者进行多次的尝试后方能实现痰液的有效清除,记录为2分。出现重度失能的情况,且患者使用比较大的力气也很难实现对痰液的有效咳出,记录为3分。出现无功能的情况,不能将痰液咳出体外。(2)呼吸困难。应用mMRC量表加以评估。0-4级分别与0、1、2、3、4分相对应,患者所获取的分数越高说明其呼吸为困难。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借助于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痰情况

表一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痰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7日

治疗后14日

观察组

35

3.60±0.68

2.03±0.25

1.02±0.10

对照组

35

3.55±0.71

2.73±0.45

2.11±0.30

t

-

0.301

8.045

20.392

P

-

0.764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RC评分情况

表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RC评分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7日

治疗后14日

观察组

35

2.71±0.55

2.13±0.31

0.71±0.15

对照组

35

2.73±0.50

2.41±0.45

2.13±0.30

t

-

0.159

3.031

25.046

P

-

0.874

0.003

0.000

3  结论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雾化湿化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应用气道廓清技术。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咳嗽情况和mMRC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7日后和14日后两组患者的咳嗽情况和mMRC评分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将常规雾化湿化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应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使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有助于患者的咳痰,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燚,白定群. 呼吸肌训练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06):733-736.

[2]周鹭,褚鑫,刘高,尤伟方,蔡恩丽. 护理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 护理研究,2019,33(01):22-28.

[3]温德良,李智博,温艺超,刘卫江,熊旭明. 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3):2178-2181.

[4]陈明理. 急性脑梗死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

[5]纪风兵,卓超.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10):795-8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