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力量训练(FTS)在脑卒中患者康复应用的系统回顾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郑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摘要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许多脑卒中幸存者留下了永久性残疾。力量训练和功能训练都被应用于脑卒中后的康复,功能性力量训练(FST)是结合特定任务的力量训练,被较多文献提出且与传统物理治疗进行比较其康复的疗效以及具体的训练示例,本文就FST在脑卒中后康复的应用展开综述


关键词

功能性力量训练,力量训练,运动表现疗法,脑卒中

正文

1 传统力量训练

 

传统力量训练包括使用等长、等张或等速收缩的自愿、积极的抗阻力练习(重量、抗重力练习或阻力带)1。力量训练能确保完成任务的肌肉力量,从而共同促进恢复。力量训练侧重于通过快速肌肉收缩产生最大力量2。一项对脑卒中后肌肉力量训练的系统综述发现,肌肉力量训练对力量和功能活动都有积极影响3

参与功能性再训练需要轻瘫的肌肉产生足够的自主活动,以达到日常活动所需的肌肉力量阈值。事实上,肌肉力量下降可能比灵活性、肌肉张力、感觉或疼痛受损更加导致功能活动的丧失4。因此,力量训练也用于脑卒中后康复,已被发现可以促进恢复,并且它的效果在脑卒中后可长达四年5Corti等人提出,当在功能性任务之前进行力量训练,可以显著减少上肢伸展运动期间的躯干位移,并减少代偿并且重现正常的运动模式6 但是传统力量训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点是片面,量变以及机械式的力量叠加,如哑铃的屈肘训练,虽然可以有效的增加肱二头肌的力量,但易造成局部力量的过强,主动肌及拮抗肌的力量不均衡产生功能异常,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还涉及共同运动模式的以及异常张力的影响。

也有研究指出,单纯力量的提高可能不会转化为功能活动的改善,除非强化训练计划包含该活动。有研究发现力量训练项目中获得的肌肉力量的显著提高可能不能改善步行结果,因为力量的增加并不特定于步行任务,进一步考虑力量训练的特殊性可能会使力量增加转化为步行能力的提高。通过检查强度和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什么增加的力量强度没有转移到活动中。强度变化和活动之间的关系与基线强度量有关。对于一开始力量不大的人来说,任何力量的增加都会导致活动的大量增加。然而,对于一开始就有一定力量的人来说,力量的增加并不会导致活动的增加。为了能够进行渐进式阻力训练,需要足够的力量来抵抗外部阻力,然而,即使肌肉如此强健,参与者仍然有明显的活动限制。如果力量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效果可能会更好。

 

2 运动表现疗法(Movement performance therapyMPT)

 

传统物理治疗(CPT)包括FST和MPT,MPT最初被称为传统物理疗法(CPT )。

运动表现疗法MPT,MPT包括关节和软组织活动、感觉刺激、肌肉活动/运动的促进、定位、正常运动模式的再训练以及对患者/护理者的教育。是“治疗师依赖的”促进和引导运动,在有限的随意肌肉激活的情况下,优化姿势控制和关节排列,为自主运动做准备,并提高运动性能的质量。MPT关注治疗方案中的那些干预措施,强调运动的控制和质量,治疗师通过熟练的观察、处理和促进技术监督并提供运动表现的内在反馈。例如,当举起茶壶时肘部运动的量和方向。治疗师引导的动手指导和反馈也包括一些功能性任务的练习,有时会增加阻力或物体的重量,并改变运动速度,来增加活动的挑战性,但这没有运动阻力的系统性进展。

 

3 功能性力量训练FST

 

FST包括在目标导向的功能性活动中进行的重复性渐进抵抗运动。治疗师的主要输入是提供口头提示和反馈。利用重复和增加运动阻力来系统地进行治疗。 反馈和指示鼓励对运动效果的外部关注,例如茶壶是否被清楚地从桌子上提起。FST旨在提高在整个关节范围内产生随意肌肉力量的能力,提高调节肌肉/肌肉群力量的能力,以适应所训练的活动,并提高功能能力。

 

4 FST在脑卒中上下肢训练的应用

首先确定特别受肌肉无力影响的特定活动,活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活动系统地进行,增加阻力和重复次数。可以使用外部阻力带/重量来改变阻力,也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增加任务难度。

4.1  FTS下肢训练

下肢训练包括:站立和坐下在社区步行,上下楼梯,平衡练习,如单腿站立,以及跨越障碍等3。具体示例: 使用可调节底座训练坐-站和站-坐期间的向心和离心肌肉活动。通过调整底座的高度改变初始的髋关节角度,降低底座进阶难度;②在跑步机上在水平和倾斜的表面上行走训练(可借助踝足矫形器如果行走困难,注意膝过伸),调整记录、时间、速度、倾斜度/倾斜度和步行距离; 在上下楼梯或台阶上训练,将交替的脚放在台阶上和台阶下(1个循环)来进行锻炼,然后升高台阶的高度。同样的过程也用于降级。通过增加台阶的高度和减少上肢支撑的使用,练习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展;④ 患侧腿在台阶上身体上抬以及重心转移,调整上抬和重心转移的距离进阶;健侧腿在台阶上活动患侧腿支撑,调整腿部的高度,前后距离;⑥站立踝跖屈背屈,跖屈背屈程度增加;⑦步行FST增加阻力施加方式,脚踝负重、脚踝上系一根松紧带、臀部和膝盖上系一个粘性装置、骨盆上的负重带以及骨盆上恒定的向后拉力;⑧在腿部提供涡流制动的方式来达到功能性力量训练的阻力水平,该方法能显著激活步态中下肢的肌肉活性 

 

4.2  FST上肢训练

上肢训练包括:手屈/伸活动、手握活动、涉及整个日常运动的手操作,以及使用螺旋盖罐、钉子、杯子和笔等物体。这些动作被扩展到更复杂的日常活动中。具体实例:①拿起一个空杯子,然后往里面加水增加杯子的重量调整难度;②将不同的食物(不同重量)放入购物袋,然后将袋子放到架子上;③拧紧/松开螺母/螺栓,调整松紧度;④伸出双手去系鞋带;⑤然后将不同重量的日常物品移动到不同高度的位置3

 

参考文献

1. Harris JE, Eng JE。 Strength training improves upper limb fun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stroke: a meta-analysis。 Stroke。 2010;41:136-40。

2. Kong KH, Chua K, Lee J。 Recovery of upper limb dexterity in patients more than 1 year after stroke: Frequency, clinical correlates and predictors。Neurorehabilitation。 2011;28:105-111。

3. Ada L, Dorsch S, Canning CG。 Strengthening interventions increase strength and improve activity afte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ust J Physiother。 2006;52:241-248。

4. Mares K, Cross J, Clark A, Barton GR, Poland F, O'Driscoll ML, Watson MJ, McGlashan K, Myint PK, Pomeroy VM。 The FeSTivaLS trial protocol: a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on enhancing walking and upper limb function later post stroke。 Int J Stroke。 2013 Jul;8(5):374-82。

5. Flansbjer U-B, Lexell J, Brogardh C: Long-term benefits of 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 in chronic stroke: a 4-year follow-up。 J Rehabil Med 2012, 44:218–221。

6. Corti M, McGuirk TE, Wu SS, Patten C。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ower training versus functional task practice on compens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rm function after stroke。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2012;26(7):842-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