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探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陈宁勋

武警广西总队贵港支队 537100

摘要

军事训练伤,是指官兵在军事训练过程中所导致的组织器官功能损伤或病理性变化。当军事训练伤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时,必然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对受伤官兵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会降低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在预防军事训练伤时,前提是充分明确和掌握军事训练伤的类型及原因,从而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本文对军事训练伤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综述。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软组织损伤;预防

正文

部队在提高官兵作战能力时,一个重要抓手是军事训练。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官兵出现军事训练伤难以避免,且是部队平时非战斗减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对军事训练伤进行有效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1]。目前来看,有关于军事训练伤的研究较多,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熟经验做法,已经能够对军事训练伤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基于此,本文继续探究军事训练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一、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有三类,即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是指软组织受到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或者是因为慢性劳损而诱发的创伤综合征,主要是韧带、肌肉、皮肤这些软组织受伤害。软组织损伤的最常见类型有四种,即扭伤、擦伤、腰间盘突出症、撕裂伤,会因此导致受伤官兵出现炎性反应、局部循环障碍。相比于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在军事训练伤中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则危害性巨大,甚至导致受伤官兵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常见的器官损伤有三种,一是器官功能衰竭,二是眼内出血,三是头颅损伤,病情具有进展快且难治愈的显著特点。骨关节损伤可以分为两种,即急性骨关节损伤、过劳性骨关节损伤,最常见的是过劳性骨关节损伤。骨关节损伤的类型主要是软骨磨损、半月板损伤,关节脱位及骨折。当军事训练的强度较大,且训练官兵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时,易出现肩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胫骨、跖骨、尺桡骨这些部位的损伤[2]。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军事训练伤中,骨关节损伤的发生率约是45%,需要重点防治。

二、军事训练伤的原因

军事训练伤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官兵的自身因素,另一类是军事训练方面的因素。

在官兵的自身因素中,主要是三大因素。第一,官兵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存在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对军事训练产生焦虑、抗拒、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长期处于精神状态、生理状态的失调时,便容易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受伤。以新兵为例,对部队训练环境不熟悉、对高强度训练不适应、未能取得理想的军事训练成果,都容易导致新兵的心理出现问题,继而出现军事训练伤。第二,身体方面因素非常容易导致官兵在军事训练中受伤,每位官兵的身体素质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但部队所进行的军事训练是相同的,一些身体素质不佳的官兵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受伤,而如果经常进行规律的军事训练,则出现骨关节损伤等军事训练伤的风险可以降低。第三,生活习惯方面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到官兵的军事训练伤发生风险,比如同样身体素质的官兵在军事训练中,经常吸烟的官兵比不吸烟的官兵更易出现军事训练伤。既有的研究表明,相比于少数民族的官兵,汉族的官兵在军事训练中更易受伤,与生活习惯有紧密联系。

在军事训练方面的因素中,有较多的因素可导致官兵出现军事训练伤,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足、训练科目难度大、医务监督不到位、训练计划不合理、训练场地因素、气候因素等。以训练科目难度大这一因素为例,一些军事训练的动作难度高,在训练时要狠下功夫,如一些身体素质较差、肌肉不发达的官兵在参加难度高的训练科目时,出现军事训练伤的风险会更高。再以医务监督不到位这一因素为例,部队的医疗机构在军事训练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未能对参训的官兵进行健康宣教、建立个人卫生档案及医务监督,则参训官兵出现军事训练伤的风险较高。在训练计划不合理这一因素中,部队训练中可能存在“重数量”和急于求成的现象,一些组训者不关注军事训练计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导致受训的官兵容易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受伤。在出现过度训练的情况时,参训官兵易出现过劳性损伤,过度的正步训练,极易导致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三、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

对于参训官兵在军事训练中的受伤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并在军事训练的整个过程中都落实好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参训官兵的受伤风险。

在军事训练伤的预防中,应着重落实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参训人员往往是因新兵入营,休假归队,伤病痊愈,或外出学习归队后,因一段时间未进行高强度军事训练致使身体一时难以适应,从而易于发生训练伤。所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弱到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劳逸结合,让机体有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从而避免因急于求成而导致训练伤病的发生,适得其反。     二、训练场地器材的检查与隐患排除

训练前应仔细检查训练场地及器材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否固定牢固可靠,以及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引导官兵提高安全意识,正确运用个人防护装备,做好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三、科学施训,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制定科学合理的军事训练计划,努力让军事训练计划适用于较多数参训官兵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军事训练计划的制订及优化中,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二是合理强度、适时恢复的原则,三是个体独训、集体团训的原则。结合季节气候特点,训练场地器材,任务需求及人员身体素质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做到上肢与下肢、室内与室外、体能与技能交替进行,劳逸结合,防止训练内容单一枯燥,训练部位不均衡,训练方式不灵活,致使战士产生疲劳、厌倦、应付心理,训练质量得不到提升。     四、训练前热身运动      训练前热身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有效升高体温,降低软组织粘滞性,增加柔韧性;2.唤醒机体,对即将到来的运动做好全面准备;3.激活肌肉,产生更大力量;4.调动心肺功能,克服心肺惰性;5.促进关节滑液分泌,减轻关节面的摩擦;6.减少“岔气”(运动性短暂腹痛)现象的发生;7.激活神经系统,兴奋大脑皮层,使动作更协调;8.调整心理状态,做好心理准备。所以战友们一定要清楚了解训练前热身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真做好热身运动。主要是做一些直腿主动上抬、高抬腿、深蹲,慢跑等这些动作。另外可以根据训练科目进行针对性的锻炼,比如进行投弹项目,如平时能够对肩关节进行锻炼,加强局部肌肉的力量及灵活性,对预防肩关节损伤将大有裨益。     五、训练后放松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在训练之后,不做放松运动就离开了,这样的运动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科学的。专业运动员为了加强训练效果,都很重视训练后的放松,放松可以加强训练质量,对训练计划的进行提供有力保证。事实上,训练后放松的意义并不亚于训练前的热身运动,并非可有可无,训练后认真放松,能使人从运动到停止运动之间有一个缓冲、整理的过程,舒展的慢动作和正确的气息运用,可以使紧张的肌肉逐渐放松,过速的脉搏逐渐减慢,升高的血压逐渐降至正常,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同时也有助于消除疲劳,缓解精神压力,使身体尽快恢复正常状态,恢复体力。     六、不带伤病进行训练      应严把新兵体检关,对于不符合征兵体检标准的新兵,应按规定做退兵处理。参加高强度军事训练,重大演训活动或到特殊地域执行任务前,应对参训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因伤病不宜参演参训者,应提出意见建议。对因伤病处于治疗期间或伤病初愈不适合参训的官兵,不应鼓励其过早参加训练或进行高强度剧烈运动,应在军队卫生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避免伤病久治不愈或者加重。     七、心理因素对训练伤的影响

心理因素一直是困扰战士,并导致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新兵新训期间,由于新兵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大江南北,生活环境变化大,思乡情绪较重,缺乏训练基础。短期内还不能适应部队高强度,紧张的军事训练,部分人员容易产生畏惧、紧张、焦虑、厌烦的不良情绪。在训练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精力难于集中,动作僵硬变形,身体协调性和准确性都会降低,导致训练中易于受伤。针对此种情况,应对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加强心理适应性训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克服训练中的恐惧和紧张感。在训练过程中,要能及时发现战士的异常心理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八、开展预防训练伤健康教育,加强医疗卫生监督     平时应对参训官兵进行预防训练伤的健康教育,使参训官兵充分认识预防训练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了解和掌握训练伤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比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题讲座,给广大官兵讲解军事训练伤的相关知识内容,帮助他们提高对军事训练伤的认识,同时提高预防军事训练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健康宣教过程中,应多采取视频讲解、动作示范这些方式。部队卫生人员应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确保军事训练计划的落实,提高训练质量,避免训练伤的发生,并应全程伴随保障,加强医疗卫生监督,对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纠正,并向训练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建议。指导参训人员做好防护工作,提高参训人员的防护技能。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搭配,因为合理的膳食,有利于增强官兵体质和训练后体力的迅速恢复,训练前应以易消化的高糖低脂食物为主,训练后可适当进食高脂高蛋白类食物,出汗多时应适当补充水和盐分。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往往会增加训练伤的发生率,充足的睡眠,充沛的精力是减少训练伤必不可少的方面。同时,训练伤的发生也易受地理气候、个人体质及重视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结束语

军事训练作为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但军事训练伤损害官兵身心健康,影响训练和战备,是部队非战斗减员和战斗力减弱的最重要原因。随着强军号角的吹响,军事训练强度的加大,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各级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军事训练伤的严重危害性,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科学训练来预防训练伤的发生,降低伤残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总之,训练伤的预防是一项极其重要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并非靠一人一己之力,而应是多部门协作、全员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后续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继续深入探究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尤其是要凸显军事训练伤预防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森,杜诗宇,张杰.下肢军事训练伤特点分析[J].陆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4(22):2346-2352.

[2]林若崴,林洪伟.体医融合背景下新兵军事训练伤防治及筛查工具的研究进展[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11):43-47+52.

[3]裴莹,王磊,李惠子.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疲劳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2,43(08):887-8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