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igma管理法对医院科研管理的提升效果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陈苏

溧阳市人民医院科教科 江苏常州 213300

摘要

目的:探讨6Sigma管理法对医院科研管理的提升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传统管理方法的员工245例(对照组)和2018年1月-2020年1月6Sigma管理法的员工268例(观察组),比较两组课题申报、课题定项及论文发表率,调查科研氛围。结果:对照组课题申报、课题定项及论文发表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科研氛围优良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6Sigma管理法可提高医院课题申报、课题定项及论文发表,科研氛围优良,值得推广。


关键词

6Sigma管理法;科研管理;科研氛围

正文

    医院是保证身体健康和救治生命的重要场所,随着医学技术及理念的转变,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科研水平是院内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高、顶、尖”人才的主要途径。有报道科研水平与医院核心竞争力、品牌效应及社会地位息息相关[1]。本次将6Sigma管理法用于医院科研管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传统管理方法的员工245例,作为对照组,男151例,女94例,年龄24-51岁,护理人员110例,临床医生75例,医技人员60例,学历:大专及以下89例,本科101例,硕士及以上55例,职称:初级119例,中级86例,副高27例,正高13例;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6Sigma管理法的员工268例,作为观察组,男163例,女105例,年龄23-54岁,护理人员117例,临床医生84例,医技人员67例,学历:大专及以下93例,本科115例,硕士及以上60例,职称:初级130例,中级97例,副高28例,正高13例,两组人员组成比较(P0.05)。排除外地进修、离职、借调或规培;因各种原因请假在家。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由院办公室主任及办公室人员、医务科组成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科研督导会议,鼓励医务人员积极申报课题,开设院内文献查询系统,同时举行写作培训;将科研成绩纳入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及绩效。

观察组采用6Sigma管理法,获得医院领导及各部门支持,利用宣传栏、报告会进行普及,采用6Sigma中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及控制五步法,(1)定义:根据科研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成立一只6Sigma管理团队,运用头脑风暴法自由发言,确定医院科研为质量关键点,定义为课题申报、课题定项及论文发表。(2)测量:查阅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课题申报、课题定项及论文发表,组内讨论并评估,分析Sigma值,正确认识医院科研情况。(3)分析:头脑风暴法分析医院科研的运作及问题,确定影响课题申报、科研积极性低的因素,可绘制鱼骨图,针对上述因素及问题,帕累托图主要包括对科研概念不清楚(43.32%)、无查阅文献途径(22.32%)、培训不足(10.58%)、临床工作太多(5.47%),上述4项因素占81.69%。(4)改进:针对上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包括组织科研培训及研讨会、开通文献查询服务、开放外网、建立奖惩机制(与奖金、绩效、年终奖及职称相挂钩)、鼓励外出学术交流、引进高层次人才等。(5)控制:2018年1月-2020年1月严格执行各项改进措施,记录课题申报、课题定项及论文发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巩固管理成效,以书面化方式记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课题申报、课题定项及论文发表情况。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科研氛围分为优、良、可、差,计算优良率。

1.4统计方法

    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分析,P0.05有差异。

2.结果

2.1科研水平

对照组课题申报、课题定项及论文发表率(4.90%、2.04%、18.37%)均低于观察组(10.07%、5.97%、27.24%)(P0.05)。

1.两组课题申报、课题定项及论文发表比较

组别

例数

课题申报

课题定项

论文发表

对照组

245

12

5

45

观察组

268

27

16

73


4.88

5.03

5.69

P


0.02

0.01

0.01

2.2科研氛围

对照组科研氛围优良率77.14%低于观察组91.42%(P0.05)。

2. 两组科研氛围比较

组别

例数

对照组

245

91

98

31

25

观察组

268

110

135

15

8





20.02

P





0.00

3.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大量私立、外资医院在全国地区出现,各个医院面临着较大压力,院与院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必然带来了医务储备及学科建设的巨大需求。医学工作更注重于人才的培养,而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医院人才的重要标准,任何一个医学机构都希望具备先进的科研水平[2]。通过科研工作,医务人员可以巩固现有知识、总结实践经验及追踪最新的研究进展,加强科技创新,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目前我国医学科研管理工作并不乐观,多数医学工作者兼顾临床工作,而且硕士、博士人才所占比较低,无论是项目申报,还是论文管理,都存在一定困难,难以形成有效成果[3]

    科研工作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实际上临床和科研并不冲突,二者相得益彰,科研是对临床工作的进一步认识和升华,临床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实践[4]

本次采用最成熟的五步6Sigma管理法,以科研成果为核心,通过改进每个环节的流程,将管理体系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同时发现科研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来提高医学人员的自主性及院内基础配备[5]。发现6Sigma管理后课题申报、课题定项及论文发表、科研氛围均明显改善,证实了6Sigma管理法可提高医院课题申报、课题定项及论文发表,科研氛围优良。

参考文献

[1]刘蕊,于靖,王平,等.学科竞争力导向下综合医院科研管理精益化模式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10):9-11.

[2]白玉,张琰.人才胜任力视角下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管理人员培养方法探析—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3):158-162.

[3]李佳韵,管仲军.我国医院科研管理现状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14):1119-1120.

[4]徐顽强,李江华,王文彬.医院科研绩效管理研究及其展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35(7):599-602.

[5]杨中良,赵明珠,徐意涵,等.应用六西格玛提高二级医院科研水平[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8,25(3):88-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