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医院的检验科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要部门。检验科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以及病人的康复效果,必须提高检验科的护理质量,特别是要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和院内感染预防细节。细节往往影响了检验科的护理质量,一旦不注重细节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将会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康复。
1.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检验科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明确分工,将工作落实到个人;执行相关监管制度与操作标准,并做好指导与监督工作。
2.定期开展培训:要重视对陪护人员的素质培训,要有针对性地提高陪护人员个人素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地在职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方式,安排交叉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专家在进行专题讲座、科内讲课等活动,切实加强陪护人员的素质培训。实行最严格的手卫生管理,完善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设施,改善手卫生状况。医护人员佩戴口罩、帽子,使用拖鞋和一次性鞋套。学习医院感染相关规范和专业知识,提高对院感控制正确认知。强化防范意识,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和一次性手套。严格执行静脉穿刺规范,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在使用锐器时特别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因为传递器械时被尖锐的刀、针等刺伤皮肤,被锐器刺伤后不仅会造成皮肤损伤,如果病人患有血液传染病,那么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机率将会大大增加。消毒清洗完成后,要对器械和敷料进行清点,并且摆放在固定的位置进行锁定,防止不必要的伤害。消毒清洗使用的沾染了血液的刀片、针等要收纳进固定容器后以备后续焚烧。手术刀、手术钳等非一次性器械要先在2%的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消毒后清洗。医务人员在打包器械时动作一定要谨慎,带上保护手套,动作不要速度过快、幅度不要过大,避免受到刺伤。消毒清洗完成后,医务人员一定要严格利用消毒液浸泡洗手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组织交流会,让供应室所有护士全面了解科室的护理流程,提高供应室的人员素质。每月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培训考核内容包括检验技术、检验的防护等情况。 一定要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控制院感意识,严格执行在职教育以及考前培训的内容,控制院感注意事项以及安全防护的指南,强调院感的危险性,规范控制院感的过程。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考核制度,医务人员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3.严格奖惩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细化奖惩规则,对出现护理差错的护士予以惩罚,对表现良好的护士予以精神或物质奖励,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区域管理:区域管理:科学、合理布局。做好检验科的室内环境维护,每天通风消毒灭菌,并且保持室内的温湿度符合要求,确保医疗器械不会出现发霉、生锈问题;使用空调系统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情况下22-26℃,相对湿度60-65%。每天通风约3次,每次通风时间30分钟。
5.医疗设备消毒:医疗设备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进行彻底消毒,对全部设备及配件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对地面、用品设备进行湿式打扫,减少扬尘。用消毒液或喷雾处理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和排泄物。护士要清洁双手进行无菌操作[2]。患者免疫能力较低,很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因此一定要严格紫外线消毒,保持空气清洁。每天测量体温3次/d,如果有发热情况则进行消炎和降温治疗。
6.严格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医务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防护,必须穿戴专业的连体防护衣、配戴一次性帽子以及双层手套和口罩,穿戴护目镜,穿戴完毕后要检查是否完全封闭。在消毒供应过程中每隔一小时更换一次双层手套,如果手套发生污染破损必须立刻更换。严禁人员杨静在消毒供应区域内饮水、进食以及化妆等,以免有毒颗粒粘附在衣物以及身体上,消毒完成后必须严格进行消毒。
7.加强质量控制。对供应室内部管理体系文件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调整,每月召开一次质控会议,汇总问题整改,建立应急预案,对各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做到PDCA循环管理。
8.加强与科室之间沟通。每隔一个月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向各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征求供应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相应科室。
9.严格废弃物处理。对检验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通过高压灭菌、含氯消毒液灭菌后放入分类医用垃圾袋内由专人回收处理。对含有损伤性废弃物的垃圾要用防穿透的容器盛放,同时做好垃圾回收和记录。
10.建立多重耐药菌报告制度。多重耐药菌是导致院感的重要原因,一定要建立报告制度,发现多重耐药菌后立即显著标识和记录,与其他患者标本区分,同时参与该病例的病情和用药情况讨论中。
11.实施追踪调查:将可能影响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予以追踪、监控。
医院检验科是关系医护人员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很特殊的医疗环境。在标本制作和检验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噪化学废气以及带有血液、体液等分泌物的材料都是危害人体的,因此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要加强控制措施,有效规避检验科护理风险隐患,采取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降低院感发生,有助于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