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结合中药熨烫在肛周脓肿术后排尿困难中的护理
摘要
关键词
艾灸;中药熨烫;肛周脓肿术;术后后排尿困难;护理
正文
中医将肛周脓肿称之为肛痈[1],主要指的是肛管直肠周围出现的脓肿,通常情况下需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排尿困难是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病不但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尿潴留等并发症。因此,对于接受肛肠手术的患者,还需要在术后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文为了深入探究艾灸结合中药熨烫在肛周脓肿术后排尿困难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术后排尿困难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从本院肛周脓肿术后排尿困难患者中选取,86例,研究时间介于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之间,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3例、20例;年龄主要分布于21岁-74岁之间,平均(52.9±6.1)岁。观察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4例、19例;年龄主要分布于22岁-73岁之间,平均(53.3±6.9)岁。上述纳入2组病例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结果表明,组间无明显差距,可进行下一步研究(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在进行换药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动作的轻柔,引流条尽可能一次性安置到位,防止手法过于粗暴而使得患者出现肛门疼痛或反射性缩肛。在进行换药前,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换药时,若患者出现创口粘连等情况,不可强拉强拽,需要使用温水浸湿之后再轻轻揭开,防止引发患者产生出血或疼痛症状。(2)促排尿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与排尿习惯,详细告知患者尿潴留的害处与预防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排尿的自信;让患者采取合适的休息体位,尽可能的减少填塞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促使患者能够尽早进行排尿;让患者进行早期的床下活动,以此来提高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程度。在患者的麻醉消退之后,可以给予放轻音乐、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患者一定的镇痛药物,以此来帮助患者改善痉挛症状,促进患者的排尿。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艾灸结合中药熨烫,方法如下:(1)艾灸:在采用艾灸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前,详细告知患者艾灸法的各项措施,促使患者能够对艾灸法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具体治疗措施:先选定患者的穴位,主要包含了两侧的中极、关元、气海等;随后点燃艾柱的一端,将其对应好灸位2~3cm处进行,以患者皮肤稍有灼痛为宜,对每一个所选穴位施灸,每个穴位在15min左右,2d/次。(2)中药熨烫:取当归、柴胡、红花、桃仁、川穹、乌药、生姜皮、炙干草各10g,装入布袋内扎紧,其后放于容器内,最后置入专用微波炉内,以高火加热4min左右取出。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将温度适宜的药烫袋按压在所选穴位,至烫包无热度,再更换另一个烫包操作,每一部位热熨0.5h,2次/d,一个疗程为6次,期间休息1d。
1.3评价标准
对2组患者的首次排尿间隔时间、首次排尿时间、整体排尿时间及残余尿量进行记录并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软件对本文中纳入病例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将所纳入的指标进行分析,所分析的数据均通过()的形式呈现,同时给予t检验,以P值作为2组指标间差异的参考数据。
2.结果
经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尿间隔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及整体排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其残余尿量明显更少,见表1,以上数据在进行分析对比后结果提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排尿情况比较
组别(n=43) | 首次排尿间隔时间(min) | 首次排尿时间(min) | 整体排尿时间(min) | 残余尿量(ml) |
对照组 | 15.8±2.0 | 18.4±1.6 | 54.7±3.6 | 19.3±2.7 |
观察组 | 11.2±1.5 | 11.3±1.1 | 41.0±2.8 | 5.2±1.5 |
3.讨论
肛肠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便是肛周脓肿,对于该疾病,临床当中通常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排尿困难属于肛肠手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是指患者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无法排空尿液的症状,这对于患者的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现阶段中医护理干预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临床中。中医学认为,排尿困难属于“癃闭”的症状[2],主要是由于患者膀胱的经气损伤、气机不畅所致。而艾灸法护理则主要是采用了艾火刺激穴位的方式,促使患者机体中的毛细血管能够得到扩张,提高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情况。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艾灸护理措施包含了隔附子灸、生姜灸以及隔盐灸等方式,穴位主要以阴陵泉、关元、气海等,通过艾灸这些穴位,能够有效起到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增强患者膀胱外括约肌的兴奋程度[3],进而改善患者排尿困难症状。而中药热熨法中所选用的当归、柴胡、红花、桃仁、川穹、乌药、生姜皮、炙干草等药材具有消肿祛瘀、止痛散热、行气活血和温通经络等作用[4],能更有效地解除生理疼痛,通过采用中药热敷穴位,扩张局部血管,从而改善患处血液循环,有助于促进血流,改善局部微循环及新陈代谢。
综上所述,在肛周脓肿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护理中运用艾灸结合中药熨烫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燊旻. 肛周脓肿术后配合中药熏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016(007):30.
[2]方依. 综合护理联合中药熏洗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 000(007):113,118.
[3]代国香, 邹萍. 艾灸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6(B03):1272-1272.
[4]陈海龙.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探讨[J]. 光明中医, 2016, 31(009):1330-1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