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摘要
关键词
心理护理;老年慢阻肺;护理
正文
慢阻肺为慢性疾病长时间的接触一个致病因素所引起,因此该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慢阻肺会引起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导致生活质量较差,为此多数病人存在负面情绪[1]。部分病人因焦虑、抑郁导致生活、睡眠受影响,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因此在老年慢肺阻病人护理中重视心理护理。本研究对我院126例病人加强心理护理,观察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的126例老年慢阻肺病人。随机分为各63例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32例,女31例,年龄64-86岁。观察组男30例,女33例,年龄62-8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用药指导等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如下:
1.2.1 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
老年慢阻肺患者负面情绪产生原因不同,对疾病了解不足、担心治疗效果、家庭积极负担、症状影响等等是导致负面情绪的常见原因。应当深入了解病人者负面情绪原因,基于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
1.2.2 健康教育
大部分老年人对疾病了解较少,且由于文化水平差距较大,难以从外界正确渠道获取疾病知识。通过健康教育说明慢阻肺发生的原因、症状以及危害性。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的病人可通过播放视频、图片、一对一讲解的形式使其更好理解。
1.2.3 个体化心理疏导
针对病人实际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疾病认知偏差加强健康教育,避免疑病心理过重。解释慢阻肺治疗方案和已取得的成绩,避免病人质疑治疗工作。对患者和家属普及城镇医疗保险、新农合的报销范围和比例。针对症状较严重者进行对症处理并积极配合护理,提高生理舒适度。同时在不同的心理疏导措施中应当重视语言沟通,通过疏导、安抚稳定病人情绪,同时积极鼓励提高其自信心。在沟通交流中护理人员应当认真倾听并保持足够耐心,进行友好的交流。
1.2.4 病房环境护理
老年人睡眠治疗较差,在陌生的住院环境中容易刺激其心理,增加心理负担,进一步影响作息。布置病房环境,保持病房舒适、宜居、整洁,让病人更好适应住院环境。了解病人作息习惯,避免休息期间打扰。
1.3 评价指标
在护理后利用SAS、SDS量表评价病人的负面情绪,评分结果低于50表明无负面情绪。高于50且评分越高则负面情绪较为严重。
1.4 统计方法
SPSS17.0软件中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1.41±3.57)、(53.38±3.16)。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0.17±3.22)、(52.94±3.15)。两项指标对比t=3.280,P=0.001,t=6.120,P=0.001。t=4.954,P=0.001,P<0.05。
3 讨论
慢肺阻致残率较高,早期该疾病对生活无较大影响。发展至中期或末期病人存在呼吸困难,且在生活中轻微活动后会出现气急表现,活动受到极大限制[2]。同时慢肺阻还容易诱发气胸、肺心病等并发症,由于该疾病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对生活影响大,病人往往存在严重的负面情绪。
常规护理并不着重强调病人的心理问题,难以着手于负面情绪开展护理干预,为此病人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3]。心理护理相比常规护理而言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其护理目的是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在护理中针对病人实际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能够避免盲目开展护理工作,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实现精准护理[4]。心理护理对护理人员有一定要求,护理人员需掌握沟通技巧、正确分析负面心理因素等等,因此开展心理护理还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证实,在老年慢肺阻病人护理中重视心理护理对改善负面心理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玲, 苗桂玲. 探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011):12,18.
[2]李丽华.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05):109.
[3]杨阳. 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019(052):357.
[4]卢佳利.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08):78-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