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伴抑郁患者应用叙事护理干预对改善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应用效果
摘要
关键词
叙事医学干预;失眠伴抑郁;睡眠质量;心理波动
正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其临床表现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1]。据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常常伴发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或早醒[2]。加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帮助抑郁症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3]。此次研究针对叙事医学干预的效果展开探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号:20230021743199),于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录失眠伴抑郁患者,纳入研究84例。运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2例。对照组包含男、女分别有21例、21例,年龄于26-73岁之间,平均48.25±9.44岁;观察组包含男、女分别有19例、23例,年龄于27-75岁之间,平均48.69±9.63岁。2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精神科的常规干预:(1)当患者初次入院时,护理人员应通过亲切的交流和耐心的倾听,迅速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忧,与其建立一种信任和友谊的关系,并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包括病房设施、用餐时间和探访规则等,帮助患者尽快熟悉新环境,减少因陌生感带来的不安。
(2)为了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享受到最佳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需特别关注病房的维护工作,病房应保持持续的干净整洁,每日进行彻底的清洁,定期开窗通风,同时监控并调节病房的温度和湿度,使之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创造一个更加宁静和放松的氛围,确保病房保持安静,避免任何可能引起患者情绪激动的因素,如大声喧哗或不必要的噪音等,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3)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日常饮食的重要性,建议患者选择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的牛奶和豆制品,鼓励患者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指导患者避免在睡前饮用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刺激性饮品。
观察组:上述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叙事医学干预。
(1)建立叙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需要对失眠伴抑郁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和生理评估。
(2)制定个性化的叙事护理方案:在患者入院之后安排护理小组成员进行成员接待,每次交谈的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之间。
(3)叙述故事:期间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共同对所要叙事的素材进行收集,确保将其自身潜能充分挖掘,从而筛选出最为适宜的叙事故事,让患者感受到自身被外界所理解与尊重。
(4)理解与反思:在倾听患者叙述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真实情感经历、感受以及困惑等予以深入理解。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性与社会知识水平,旨在更好的对患者所叙事的内容予以解读。此外对期间存在的不规范护理行为予以反思,对现有问题进行总结。
(5)问题外化:在患者倾诉完自身的个人经历之后,护理小组成员引导患者借助拟人化的手法,将人与故事进行区分,避免对患者贴上负性的标签,从而增强其面对问题的能力与意愿。
(6)解构故事:和患者共同追溯去产生的具体根源,在此过程中需充分做到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细致入微地协助其剖析问题,并分享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让患者深切感受到自身具备克服难关的力量,进而激发其主动面对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从使患者重塑失眠、抑郁的认知框架。
(7)见证:在询问患者得到其同意之后,邀请患者家属、亲朋好友共同去见证和陪伴患者的故事,包含表达、意向、共鸣、触发以及好奇五个连续性步骤,从而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与存在感,强化治疗自信心。
2组患者均接受1个月的干预。
1.3观察指标
睡眠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SQI量表设计了七个维度的评估项目,每个项目0到3分的评分,总分范围为0到21分,PSQI的评分机制是反向的,评分越低越差[4]。
心理情绪波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量表(HAMD)评估个体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得分越低,表明个体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越严重[5]。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对比有意义(P﹤0.05)。
2结果
2.1睡眠评分
如表1所示:干预前睡眠质量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情况好转明显,结果比较P<0.05。
表1 比较两组睡眠评分(,分)
组别 | 例数 | 睡眠时间 | 睡眠质量 | 睡眠障碍 | 入睡时间 | 睡眠效率 | 日间功能障碍 | 催眠药物 |
对照组 | 42 | 1.63±0.48 | 1.83±0.48 | 1.31±0.75 | 1.63±0.49 | 1.25±0.45 | 1.23±0.21 | 1.19±0.25 |
观察组 | 42 | 1.03±0.35 | 1.17±0.36 | 0.62±0.28 | 1.15±0.42 | 0.66±0.18 | 0.83±0.22 | 0.88±0.18 |
T值 | - | 6.5456 | 7.1288 | 5.5857 | 4.8201 | 7.8892 | 8.5234 | 0.5216 |
P值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HAMA、HAMD评分
如表2所示:干预前HAMA、HAMD评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更低,结果比较P<0.05。
表 2 对比两组HAMA、HAMD评分(±s)
组别 | 例数 | HAMA评分 | t | P | HAMD评分 | t | P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2 | 41.68±6.49 | 34.88±2.35 | 6.3846 | 0.0000 | 47.21±7.77 | 38.97±2.63 | 6.5099 | 0.0000 |
观察组 | 42 | 41.13±6.69 | 27.56±2.25 | 12.4597 | 0.0000 | 46.97±7.51 | 30.03±2.03 | 14.1119 | 0.0000 |
t | - | 0.3824 | 14.5811 | - | - | 0.1439 | 17.4390 | - | - |
P | - | 0.7032 | 0.0000 | - | - | 0.8859 | 0.0000 | - | - |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症状多种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使患者难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8]。抑郁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危险因素是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生物化学因素也是常见的诱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抑郁症[9]。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核心特征是难以入睡、睡眠中断或早醒,同时还会伴随着白天的功能障碍。失眠的症状可以分为3种主要类型,初期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中期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过程中频繁醒来;末期失眠主要表现为早醒且无法再次入睡,不仅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影响工作和社交活动。
失眠伴抑郁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睡眠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失眠可能加剧抑郁情绪,而抑郁情绪又可能反过来导致更严重的失眠,使患者感到无助和绝望,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且难以从睡眠中获得恢复性的休息,抑郁症还会使患者可能会有自我价值感下降、集中注意力困难、决策能力减弱等一系列行为特征,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针对失眠伴抑郁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但是由于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的问题,忽视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制定的护理计划过于通用,无法有效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心理干预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护理中具有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常规的护理干预,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患者在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时,未能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和鼓励,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信心,还可能加剧其心理负担,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叙事护理是一种将叙事理念深度融入护理工作的实践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仅关注患者身体上的病症,更要深入到患者的故事当中去,每一位患者都带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情感历程和价值观念走进医疗环境,而这些经历如同一个复杂的网络,交织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希望与恐惧,而叙事护理就是要解开这个网络,去探寻其中的奥秘。该护理措施不仅仅是为了改变患者的行为或情感状态,而是更深层次地关注和感动于患者的生命故事。结果显示:干预前睡眠质量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情况好转明显,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HAMA、HAMD评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更低,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生活质量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果比较P<0.05。
综上所述,针对抑郁伴失眠患者,实施叙事医学干预能够帮助患者重新构建对自身经历的理解,从而减轻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 岳鸾依,张永康.失眠症伴抑郁、焦虑症状中西医论治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23,54(1):26-29
[2] 颜硕,王曙辉,颜北芳.耳穴压豆改善轻中度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抑郁状态、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22,40(12):193-196
[3] 高卫梅,丁木兵,赵付岳.小剂量奥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中老年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13):1408-1411
[4] 王琳琳,杨妍妍,王婷婷,等. 多感官刺激联合叙事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24,47(5):406-410.
[5] 张蕾. 叙事疗法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4,36(13):190-192.
[6] 吴海燕,江绪银,李启梅,等. 叙事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23,36(5):134-137.
[7] 王瑞敏,刘毅,李菲,等.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失眠障碍伴抑郁、焦虑的分子机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2):2146-2155
[8] 赵扬,王彩娟.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2):341-345
[9] 杨晓乐,李奕男,徐雪婷,等.八段锦结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2):258-260
[10] 王芳,苏文理,谢小红,等.八段锦结合中医情志管理在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医药导报,2022,28(9):7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