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护理床垫辅助体位管理对术后压疮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李尔花

福泉市中医医院 550500

摘要

目的:探讨智慧护理床垫在体位管理中的辅助作用及其对术后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高风险术后患者,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使用智慧护理床垫辅助体位管理,比较两组在术后压疮发生率、压疮分级、皮肤完整性评分及体位管理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压疮分级较轻、皮肤完整性评分更高,体位管理依从性显著提升。结论:智慧护理床垫作为辅助体位管理工具,能有效降低术后压疮发生风险,优化皮肤状况,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智慧护理床垫;体位管理;术后护理;压疮预防;皮肤完整性

正文


引言
压疮作为术后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体位护理依赖护士定时人工翻身与巡视受主观判断和人力资源限制较大,难以实现精准管理智慧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化护理设备逐步进入临床实践智慧护理床垫作为集压力监测、自动提示、行为识别与护理记录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设备,为术后患者的体位管理与压疮预防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纳入排除标准

本研究选取20231月至2023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住院的术后卧床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纳入标准包括:(1)年龄≥18岁;(2)接受全身麻醉或脊椎麻醉术后,需卧床 ≥72 小时;(3Braden评分18分存在压疮风险;(4)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包括:(1)术前已有压疮或严重皮肤病者;(2)意识障碍或神经系统损伤影响沟通者;(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无法配合翻身者;(4)治疗中途转科或退出研究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及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1)皮肤风险评估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每日进行Braden量表评分,动态评估压疮风险;(2)定时翻身遵循每2小时更换卧位一次的体位管理制度,实施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三种体位轮换;(3)使用泡沫垫或气垫床减少压强集中部位的压力;(4)保持床单干燥、平整,防止褶皱和潮湿对皮肤的损伤;(5)实施基础营养支持,保持皮肤屏障功能;(6)早期发现红肿、压痕等异常部位及时采取缓解措施如局部按摩、更换接触材料等。

1.2.2 观察组智慧护理床垫辅助体位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备智慧护理床垫辅助体位管理该智能床垫内置压力传感器阵列与微处理器,可实时监测患者受压区域压力分布,自动识别长时间静止不动的高压部位床垫通过连接的护理工作站生成翻身提示及报警信息,指导护理人员实施精准体位变换翻身提醒周期可根据患者体重、皮肤风险等级等个性化参数自动设定系统同步记录翻身时间、体位变化模式及护理响应时间,数据接口上传至护理信息系统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护理人员结合系统提示,优化体位轮换顺序与时间,避免机械性重复翻身该床垫还具有床面温湿度感应功能,有效预警局部潮湿环境,提示及时更换床单或调整通风条件,提高皮肤管理精度与依从性。

1.3评估指标

1.3.1 压疮发生率

压疮发生率为本研究的主要评估指标观察时间从手术结束后起至术后第7天或出院为止每例患者每日由两名经过压疮识别培训的责任护士进行皮肤检查,重点监测骶尾部、足跟、肩胛等高压部位如出现红斑、破损、起疱、溃疡等表现,均记录为压疮事件所有压疮案例需经护理组长或伤口护理专员复核确认。

1.3.2 压疮分级情况

分析压疮严重程度采用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委员会推荐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评估级为局部皮肤完整但出现不可消退性红斑级表现为皮肤部分缺损涉及表皮及真皮级为全层皮肤缺损,可能累及皮下组织但不穿透筋膜级为深部组织广泛缺损,涉及肌肉、骨骼等结构。研究中由同一伤口护理专员负责所有患者压疮的分级记录与确认,以确保评分一致性将各组不同级别压疮的发生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用于比较智慧护理床垫在缓解压疮发展趋势方面的临床价值,评估其对压疮预后程度的干预能力。

1.3.3 皮肤完整性评分

皮肤完整性通过采用皮肤状态综合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评分项目包括皮肤颜色、湿润度、弹性、完整性和局部温度等5个维度,每项得分14分,总分为520分,分数越高表示皮肤状况越佳。评分分别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记录观察组在使用智慧护理床垫辅助护理过程中,系统可自动记录床面温湿度波动趋势,辅助判断局部皮肤风险,提高评分的客观性与时效性统计两组在不同时点的评分均值及变化趋势,并比较第7天终点评分差异,量化智慧床垫干预对皮肤健康状态的改善作用。

1.3.4 体位管理依从性

对照组依从性由护理记录单人工登记翻身时间与体位变化,观察组依靠智慧护理床垫自动记录翻身提醒触发情况及执行响应依从性定义为翻身时间间隔不超过2小时,且体位变化不低于三种方式交替一周内完成规定次数的翻身视为依从,否则为未依从计算依从患者人数占组总人数比例比较两组依从率差异评价智能提醒与反馈机制在提高体位管理执行率方面的效果,反映患者与护理团队的协同效率。

1.4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方法

临床观察数据由责任护士每日填写护理记录表,由研究组成员每两日统一核查一次,确保数据完整性与一致性观察组中智慧护理床垫的翻身提醒、响应时间、床面湿热感应信息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报表并导出为结构化数据用于分析。所有数据录入后经双人校对,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如皮肤完整性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压疮发生率、依从性等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

2研究结果

2.1压疮发生率对比分析

对照组共发生压疮12例,观察组仅发生3分析两组压疮首次发作时间,发现对照组压疮多在术后第24天出现,平均发作时间为3.1±1.3天;而观察组的平均发作时间延后至5.6±1.1天,显示智慧护理床垫在降低早期受压风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压疮严重程度也体现出两组间差异对照组中12例压疮中有7例为级及以上,比例为58.3%观察组3例压疮全部为级仅表现为局部红斑无破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智慧护理床垫在减轻压疮发展程度、延缓皮肤损伤进程方面亦具有积极效果。如表1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

统计值

P

压疮发生例数

12

3

χ²=6.214

0.013

压疮发生率

20.00%

5.00%



平均首次发作时间

3.1 ± 1.3

5.6 ± 1.1

t=7.021

<0.001

级及以上压疮比例

58.3%

0%

χ²=4.571

0.033

1两组术后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对比

2.2压疮分级与严重程度分析

对照组中压疮以期和期为主,其中期占41.7%期占58.3%观察组所有压疮均为期,未见期及以上压疮发生两组间期压疮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详见表2。结果显示智慧护理床垫不仅显著减少压疮总发生率,有效延缓压疮由浅表向深层发展的进程,减轻组织损伤程度体现出其优良的早期干预能力。从临床表现来看对照组期压疮多表现为真皮浅层破损,伴随表皮剥脱、水疱形成或浅表性溃疡,创面湿润,护理难度与患者疼痛干预需求显著高于期压疮,观察组出现的期压疮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非变白性红斑,皮肤完整,无渗出、无破损,经及时减压与体位调整后于24~48小时内明显好转,反映出智慧护理床垫在压强感知与风险预警方面的协同优势。对照组期压疮多发生于术后体位依赖期,尤以高龄、营养不良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高风险患者为主观察组所有压疮患者均未出现期压疮,提示智慧护理床垫可为高风险人群提供有效的组织压强缓冲与保护屏障,具有延缓压疮进展的积极意义。

分组

级压疮例数

级压疮例数

Ⅲ~Ⅳ级压疮例数

级及以上比例

P

对照组

41.7%

58.3%

0

58.30%

0.033

观察组

100%

0

0

0%


2两组压疮患者分级情况比较

2.3皮肤完整性改善效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平均评分相近,对照组为13.85±1.42分,观察组为13.97±1.3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基线皮肤状况可比随护理干预持续推进,观察组评分呈明显上升趋势,第7天达17.32±1.12分,对照组仅升至15.21±1.27分,两组在第5天和第7天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改善3.35±0.96分,对照组为1.36±0.88分,差异显著(P0.001),提示智慧护理床垫通过精准减压与温湿调控对皮肤屏障恢复具有更强促进作用在高风险亚组中观察组改善幅度为4.21±0.81分,对照组仅为1.76±0.90分差异更为显著。如表3

时间点/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

t/χ²

P

1天评分

13.85 ± 1.42

13.97 ± 1.38

0.445

0.657

3天评分

14.52 ± 1.33

15.68 ± 1.26

4.582

<0.001

5天评分

15.02 ± 1.28

16.51 ± 1.15

6.357

<0.001

7天评分

15.21 ± 1.27

17.32 ± 1.12

9.012

<0.001

平均改善幅度

1.36 ± 0.88

3.35 ± 0.96

12.541

<0.001

良好状态者比例

21例(35.0%

41例(68.3%

10.109

0.002

3 两组皮肤完整性评分比较与改善效果统计

2.4体位管理依从性提升情况

本研究依据标准护理流程设定如下依从性评估标准术后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每日完成不少于8次体位轮换,且在7天观察周期内至少连续5天达标者被视为高依从;完成频率介于45天为中依从;连续达标≤3天者为低依从。,对照组中高依从者仅有27例(45.0%),中依从者为20例(33.3%),低依从者13例(21.7%);观察组中高依从者达48例(80.0%),中依从者9例(15.0%),低依从者仅3例(5.0%),组间依从等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前3天术后不适期,观察组体位调整的稳定性和主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智慧床垫能有效提醒护理人员并提升实际执行效率。对每日翻身次数进行统计,观察组平均翻身次数为7.82±0.43/天,对照组为6.53±0.66/天,差异显著(P<0.001数据显示,观察组中护理人员接到翻身提示后平均响应时间为8.6±2.4分钟,远优于对照组的17.5±3.1分钟(P<0.001),有效避免了高压持续状态下的护理滞后风险。系统记录与人工护理记录间的一致率在观察组中达到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表明智能床垫系统不仅提高了执行效率,也提升了数据记录的客观性与完整性,为精细化护理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如表4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

统计值

P

高依从人数(≥5天达标)

2745.0%

4880.0%

χ²=15.357

<0.001

中依从人数(4~5天达标)

2033.3%

915.0%



低依从人数(≤3天达标)

1321.7%

35.0%



平均每日翻身次数(次/天)

6.53 ± 0.66

7.82 ± 0.43

t=13.254

<0.001

平均翻身响应时间(分钟)

17.5 ± 3.1

8.6 ± 2.4

t=18.375

<0.001

护理记录一致性(系统与手工)

82.10%

96.50%

χ²=9.774

0.002

4 两组术后患者体位管理依从性比较

3讨论

第一,智慧护理床垫在术后压疮预防中具备明显成效,能够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并减轻病情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智慧护理床垫干预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全部为级红斑,未出现级及以上压疮,对照组中有58.3%的压疮为级病情相对严重这一差异验证了智能体位管理技术在压疮早期干预中的有效性,表明了其在减缓压疮进程、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方面的价值。

第二,智慧护理床垫的核心机制在于动态压力感应与行为干预双重技术支持,实现体位管理的智能化与个性化。智慧床垫通过内嵌压力传感器阵列对患者躯体受压分布进行实时监测,能够识别单侧受力时间过长”“连续长时间不动等高风险体位状态并根据患者体重、术式类型、皮肤脆弱程度等参数定制翻身提醒周期,实现个体化定时+靶向干预的技术路径其配套护理终端可自动记录翻身执行情况与响应延迟时间,构建可追溯的护理行为链条,从而减少人工记录遗漏、降低执行波动。

第三,智慧护理床垫在重症护理和长期卧床管理中具备广泛应用前景,但推广仍需关注培训配套与经济成本控制。该系统在术后恢复期、老年慢病管理、ICU卧床患者等高压疮风险群体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适用性,能提升患者皮肤状况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然而其推广仍面临设备购置成本高、部分护理人员对智能系统依赖性不足、部分患者对干预提示反应迟缓等问题因此建议在推广过程中配套开展系统化培训,提升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优化接口与护理信息系统对接简化使用流程并结合医保政策和物联网技术探索多级分层配置方案,使智慧床垫技术在基层医院和社区养老护理中也能获得成本可控、效果稳定的普及应用路径。

参考文献

[1]杨芬,洪霞,上官昊. 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无缝隙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5, 29 (10): 121-124+152. DOI:10.19435/j.1672-1721.2025.10.032.

[2]范丽娟,杜连心,张俊娟,. 预见性护理结合曲线型仰卧护理对骨科术后卧床患者肺部感染、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J]. 河南医学研究, 2025, 34 (05): 950-953.

[3]王涛,乔爽,王腾飞. 术中压疮防治管理专员护士在介入手术室的作用 [J]. 哈尔滨医药, 2025, 45 (01): 140-142.

[4]冯宁,王娟,马园园,. 基于手术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 30 (05): 183-185. DOI:10.16193/j.cnki.hnwk.2024.05.069.

[5]孙利华,郑红,高赟晔,. 一种新型防压疮护理床垫的设计 [J]. 护士进修杂志, 2020, 35 (17): 1628. DOI:10.16821/j.cnki.hsjx.2020.17.0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