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集束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黄文安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 天水741020

摘要

目的 探究急诊集束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严重脓毒症患者68例,时间2024年5月-2025年5月,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34例,采用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救治成功率、死亡率、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器官功能障碍指标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情况,救治成功率、死亡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器官功能障碍指标(SOFA评分)、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反应蛋白(CRP)与血乳酸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中,采用急诊集束化治疗,有助于患者救治成功率、死亡率、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器官功能障碍指标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诊集束化治疗;严重脓毒症;救治成功率;血乳酸水平

正文


在临床上,脓毒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侵入血液系统,并且在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生成大量有毒物质,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大面积烧伤、化脓性感染等疾病的基础上。严重脓毒症是由于病原菌与宿主的免疫系统、炎症反应、凝血反应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会造成严重的器官损害,是严重烧伤、创伤、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患者死亡率较高[1]。所以,迫切要求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重症败血症患者的治疗效率和预后。急诊集束化治疗根据循证医学的指导原则,根据医院的具体条件,将一系列用于脓毒症休克和严重脓毒症的综合疗法,进行总结,在《临床指南》的指导下,分阶段地进行有效治疗,从而能有效保证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急诊集束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严重脓毒症患者68例,时间20245-20255,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最大66岁,最小40岁,平均(54.11±4.82)岁,男女比例18:16;观察组最大67岁,最小39岁,平均(54.19±4.81)岁,男女比例19:1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抗休克、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急诊集束化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1)3小时之内完成:建立中央静脉压,严密监控患者的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应用广谱抗生素之前做血液培养;如果患者体内的乳酸浓度大于4.0mmol/L,出现低血压,立即服用30mL/kg的结晶液。

2)6小时以内完成:第一次输液效果不佳的患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将其平均血压保持在65mmHg;如果患者在进行容积式抢救后仍然出现低血压,或起始乳酸浓度超过4mmol/L,检测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中心静脉压(CVP),使ScvO2≥70%,CVP≥8mmHg,尿量<0.5mL/(kg.h),早期乳酸浓度过高者应定期随访,直至乳酸浓度恢复到正常。

3)24小时内完成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低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将其血糖保持在6.0~8.3毫摩尔/升以内,如需使用呼吸机,吸气压力应该小于30cmH2O。

1.3观察指标

(1)在患者治疗后,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28天内死亡率进行统计,患者28天内存活,脱离血管活性药物,感染灶清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肾脏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恢复正常,表明患者抢救成功。

(2)对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以及器官功能障碍指标(SOFA评分),分数越高,患者器官衰竭情况越差。

(3)在患者治疗前后,对于患者MAP、ScV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乳酸水平,进行检测比较。

(4)在患者治疗前后,对于患者HbSCrASTCRP等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进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标识,利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死亡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死亡率(n,%)

组别

n

救治成功率

28天内死亡率

对照组

34

26(76.47)

6(17.65)

观察组

34

32(94.12)

1(2.94)

X2


4.221

3.981

P


0.040

0.046

2.2患者治疗情况及SOFA评分

观察组患者治疗情况及SOF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患者治疗情况及SOFA评分n,±s)

组别

n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d)

28d内机械通气时间(d)

ICU治疗时间(d)

SOFA评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4

3.23±0.86

9.83±2.16

12.53±2.96

8.43±1.76

5.53±0.46

观察组

34

2.14±0.57

8.47±1.57

9.84±2.57

8.04±1.77

4.84±0.37

t


6.160

2.970

4.001

0.911

6.815

P


0.000

0.004

0.000

0.366

0.000

2.3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乳酸水平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乳酸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乳酸水平n,±s)

组别

n

MAP(mmHg)

ScVO2(%)

血乳酸

(m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4

50.13±4.86

62.33±5.16

0.48±0.16

0.68±0.18

4.83±0.76

3.83±0.48

观察组

34

50.04±4.87

70.47±6.07

0.49±0.16

0.84±0.07

4.84±0.78

3.04±0.37

t


0.076

5.958

0.258

4.831

0.054

7.601

P


0.000

0.000

0.797

0.000

0.958

0.000

2.4患者实验室指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患者实验室指标n,±s)

治疗前

组别

n

血红蛋

白(g/L)

血肌酐

(umol/L)

AST(U/L)

CRP(mg/L)

对照组

34

89.13±6.86

221.33±35.16

108.53±12.96

254.43±51.76

观察组

34

89.04±6.77

221.47±35.07

108.34±12.57

254.04±51.07

t


0.054

0.016

0.061

0.031

P


0.957

0.987

0.951

0.975

治疗后

对照组

34

108.13±10.86

128.33±17.16

44.53±8.96

130.43±25.76

观察组

34

115.04±12.07

118.47±15.07

37.34±6.57

117.04±16.07

t


2.482

2.517

3.773

2.572

P


0.016

0.014

0.000

0.012

3讨论

严重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常伴有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衰竭,是急诊重症患者致死的重要因素[2]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液体复苏、抗感染和器官支持等,但是由于缺少规范化的手术过程,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急诊集束化治疗,以选登医学证据作为基础,将关键的治疗措施,按照时间节点进行规范化实施,有助于保证脓毒症患者抢救有效率,同时对患者脏器功能、血流动力学,实验室指标改善也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近年来应用愈加广泛[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死亡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严重脓毒症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如何有效地防治和有效地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急诊集束化治疗3h以内完成乳酸监测,血培养液体复苏比常规的经验性补液更为精确,能及时纠正机体的低灌注,减轻脏器的缺血、缺氧。要求1小时内启动广谱抗生素,有效实现致病菌的快速消除。在此基础上,6小时内将MAP保持在65mmHg以上,监测ScvO2≥70%,以保证各主要脏器的血液供应,防止微循环紊乱及多脏器功能不全。上述措施相互关联,构成了一条从源头上切断败血症进展途径的整体救治链,而对照组则依靠个性化调节,往往会因为治疗延误或靶点不明而错过最好的干预时间,从而会影响到救治成功率,导致死亡率增加[4]

观察组患者治疗情况及SOFA评分,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急诊集束化治疗具有靶向引导和动态监控的特点,故其在用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SOFA积分上均优于对照组传统机械通气的撤离主要依靠医师的经验,观察组根据患者6h达到ScvO2、CVP等指标,并配合动态血流动力学检测,及时评价疗效,以防止过度或过少的干预。在输液无效的情况下,适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MAP控制指标,可以更好地控制休克进程,减少对血管活性药的依赖性[5]。在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上,急诊集束化治疗24h血糖水平(6.08.3mmol/L)及应用小剂量激素为主要手段,以维持内皮细胞功能,减轻高血糖引起的炎性反应;以调节免疫平衡,减少毛细血管漏出,双管齐下,减轻肝脏、肾脏和呼吸等系统损害可使SOFA评分得到明显改善[6]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乳酸水平,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急诊集束化治疗通过精确控制局部组织灌注,使血流动力学指标(MAP,ScvO2)及血乳酸浓度得到明显提高。败血症性休克实质为弥散性休克,同时存在微循环紊乱和有效循环供血不足[7]。观察组3h内,开始量化液体复苏,可迅速恢复血流,提高心脏排血量,为ScvO2达到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6h,以ScvO2(≥70%)、CVP(≥8mmHg)为靶点,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以保证机体氧耗量和氧耗量的均衡,从而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急诊集束化治疗具有更好的微循环灌注效果,其中对照组由于没有确切的治疗靶点及监控频次,故存在液体供应不足等问题,最终会影响到患者血乳酸水平[8]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观察组急诊集束化治疗在控制感染、保护脏器和调节机体代谢方面进行了多层面的综合干预。以CRP为炎性指标,采用早期强力抗菌(广覆盖+适时降阶梯治疗)与源头防控(24h治疗脓疡)相结合的方法,迅速抑制致病菌增生,抑制炎性细胞分泌,显著减轻炎性负担[9]。目标导向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血糖的严格控制,对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糖毒性也具有重要帮助。其中对照组在治疗中,血糖波动大,盲目补液,更容易导致急性肾损害及肝功能紊乱。观察组由于采用恰当的输注方法(防止了过量的液体补充)、提高了机体的氧气供应与需求,降低了由于低氧所引起的红细胞损伤,使Hb的浓度更加平稳。在此基础上,急诊集束化治疗通过采用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从而能够侧面控制全身炎症反应,对患者肾功能的二次影响,其中急诊集束化治疗采用肺保护策略在感染-代谢-器官支持多层次上发挥了重要的协同效应,从而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10]

综上所述,在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中,采用急诊集束化治疗,有助于患者救治成功率、死亡率、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器官功能障碍指标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健康,姬晓航,王蒙蒙,等.多配体蛋白聚糖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对脓毒症诊断的预测价值[J].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2025,38(4):357-363.

[2]蒋伟强,杜力文。急诊脓毒症患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降钙素原/白蛋白和乳酸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急救医学,2025,45(4):323-328.

[3]唐慧京,唐新华,银建华,等.凝血纤溶功能指标及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04):507-511.

[4]陈晓蕾,吴卉卉,张其霞,等.智能预警系统在脓毒症休克患者集束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25,23(1):140-142+152.

[5]王方方,田永红,李影,等.急诊血流感染相关脓毒症休克患者入院时血钾、乳酸、RDW/PLT对病情和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4,34(24):3711-3715.

[6]彭肖康,叶芳,李林楠,等.不同血氯水平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23):5701-5705.

[7]赵昆,马宾,王纪明,等.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严重脓毒症患者右美托咪定应用镇静镇痛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4,34(21):3221-3225.

[8]杨延洁,张莉,侯芳,等.脓毒症1小时集束化治疗策略执行达标率及预后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19):2911-2915.

[9]王婷,林泽辉,李泉,等.接触海水感染创伤弧菌引发脓毒症患者救治成功病例1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24,24(3):353-357.

[10]陆笑寒.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差异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J].免疫学杂志,2024,40(2):160-1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