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伤肝、焦虑伤脾?五行学说中的现代健康启示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李学梅

(涉县中医院,河北,邯郸,0564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熬夜、焦虑、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已成为许多人的“常态”。人们常常听闻“熬夜伤肝”“焦虑伤脾”这样的说法,这些源自中医传统的健康观念,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五行学说将自然界与人体五脏相对应,通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的生克关系,揭示了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

虽然五行学说源于古代哲学思想,看似抽象,但其所体现的整体观和调节观,在当今健康管理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长期熬夜确实会影响肝脏的修复与代谢功能,而持续的精神压力也已被现代医学证实会对消化系统造成影响,这与中医“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的观点不谋而合。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来概括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五行不仅代表五种物质形态,更体现了五类动态功能和属性,并通过“相生”与“相克”的规律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其中,“相生”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象征着事物之间的促进与滋养;而“相克”则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反映了事物间的抑制与制约。这种动态平衡的机制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之中。在人体结构和功能层面,五行分别对应五脏系统: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每个脏腑不仅在生理上彼此关联,还在情绪、季节、感官、体液等方面有所映射,例如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等。因此,当某一脏腑功能失调时,往往会影响其所归属的五行整体平衡,从而引发多种相关症状。中医临床上常运用五行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基于五行相克原理进行预防性调理的体现。此外,五行还指导药物归经、针灸选穴、饮食调养等多方面实践,强调顺应自然节律、调和情志、因人因时制宜。尽管五行学说带有浓厚的传统哲学色彩,但其强调整体观、动态平衡和个体差异的理念,与现代医学所提倡的系统生物学、身心医学和个性化医疗有着一定的契合点。

 

现代生活方式对五脏的影响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现代人普遍存在作息紊乱、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大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行为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被认为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根据五行学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不仅各自承担生理功能,还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维持整体平衡。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打破了这种平衡,导致脏腑受损。例如,“熬夜伤肝”是当前广受关注的话题。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夜间是肝脏进行自我修复和代谢调节的重要时段,长期熬夜会耗伤肝血,影响肝气运行,进而出现疲劳乏力、情绪易怒、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甚至可能诱发慢性肝病或内分泌紊乱。此外,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普遍,中医指出“思虑过度伤脾”,而脾属土,主运化,负责营养吸收和气血生成。若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导致脾气虚弱,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体重下降或肥胖等消化系统问题。同样,“心属火,主神明”,情绪剧烈波动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肺属金,主气司呼吸”,空气污染、吸烟及缺乏锻炼则容易损伤肺脏,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呼吸道疾病风险;“肾属水,主藏精”,过度劳累、频繁熬夜以及性生活不节会耗损肾精,导致腰膝酸软、早衰、记忆力减退等问题。由此可见,现代生活方式中的诸多因素正在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五脏健康。五行之间相互关联,某一脏器受损往往牵连其他脏腑,形成连锁反应。因此,在快节奏生活中注重作息规律、情绪调节与饮食调养,遵循中医五行养生理念,对于维护五脏功能、提升整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从五行学说看现代健康调养策略  

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犹如一座蕴含无尽智慧的宝库,不仅为古人理解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提供了独特视角,更为现代人构建系统化的健康调养思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依据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健康调养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规律,精准把握个体体质特点,着重维护五脏之间的动态平衡。

作息安排是健康调养的基础环节。中医秉持“天人相应”的理念,强调人体应与四时阴阳变化和谐统一。春季属木,与肝脏相应,此时阳气升发,万物复苏,是养肝护肝的黄金时期。应避免熬夜,因为夜间是肝脏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的重要时段,保证充足睡眠能让肝脏得到充分的休整,从而维持其正常功能。夏季属火,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旺盛,重在养心安神。午休片刻能有效调节心气,使心脏在忙碌的工作中得到片刻舒缓,避免因过度劳累而引发心脏不适。秋季属金,气候干燥,易伤肺津,此时宜注重润肺防燥,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冬季属水,是万物收藏的季节,应着重补肾固本,为来年的生机勃发积蓄能量。

情绪管理在五行养生中占据着关键地位。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密切相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过度的情绪波动会打破脏腑的平衡状态,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合理释放压力至关重要。冥想能让人内心平静,排除杂念;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身心锻炼方式,动作舒缓柔和,既能调畅情志,又能增强体质,非常适合现代人群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进行日常调养。

饮食调理同样需要结合五行理论进行科学搭配。依据“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的原则,合理选择食物能起到滋养五脏的作用。绿色食物如菠菜、芹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于肝功能;红色食物如红枣、番茄具有养心补血的功效;黄色食物如小米、南瓜能健脾益气;白色食物如百合、银耳可润肺止咳;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则能补肾强身。

在现代医学背景下,五行养生理念还可与营养学、运动医学、心理干预等相结合,形成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通过定期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再配合中医辨证施膳、针灸推拿或草药调理,能够实现更精准的养生目标,为现代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

姓名:李学梅(1985---女,汉,河北邯郸涉县,单位:涉县中医院,主治中医师,

研究方向:针灸,中药 邮编:056400,电话:13120260338

邮寄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医院2号楼6楼康复科医办室。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