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血塞通注射液;常规药物;急性脑梗死
正文
现今在不良生活方式改变与现代化生活节奏加快下,心脑血管病症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其中急性脑梗死(ACI)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引起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而备受临床关注[1]。ACI的发作和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脑血流阻塞及循环功能紊乱等紧密相关,在触发患者凝血机制异常的情况下还会增加缺血性神经损伤的发生风险,进而出现肢体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表现,致使患者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下降,加重社会、家庭医疗负担,故针对此类患者重视对神经损害程度的缓解十分重要[2]。在目前的医疗技术背景下主要采用溶栓、清除氧自由基等药物进行治疗,旨在加速改善脑循环作用,减轻临床症状表现,但实际干预效果与预期疗效尚存在不小差异,故寻求更为科学、有效的联合用药策略成为医学研究的一大重点。近年血塞通注射液作为一种中成药,其独特的药理优势被临床所发现,有望结合常规药物干预实现较高治疗效果。鉴于此背景本文抽选60例ACI患者展开对比分析,旨在更好的发挥联合药物的药效,为医生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正文内容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60例ACI患者参与至此项研究当中,采集时间均选自于2023-05月至2024-05月,以治疗方案不同作为分组参考依据,分为对照和研究2组,每组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中性别构成比:19例(男)、11例(女),年龄区间55~82岁,所求均值(68.92±6.11)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0.3~6h,平均值(3.16±1.02)h;研究组中性别构成比:18例(男)、12例(女),年龄区间55~81岁,所求均值(68.50±7.21)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0.5~6h,平均值(3.25±1.03)h。数值信息差比较(P>0.05)。
纳入标准:(1)均为首次发病者;(2)研究前未接受过抗凝、溶栓等治疗。
排除标准:(1)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2)存在较高颅内出血风险者。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①依达拉奉注射液(厂商:湖南五洲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93377)治疗,使用方法:依达拉奉(30mg)+氯化钠注射液(0.9%,250ml)混合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1天用药2次。②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厂商: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396)治疗,药物用法用量:盐酸倍他司汀(10-30mg)+0.9%,250ml的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展开静脉滴注,1天用药1次。研究组:和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的同时增加血塞通注射液(厂商: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0786)展开治疗,具体用法:血塞通注射液(200-400mg)和葡萄糖注射液(0.5%,250ml)充分稀释之后,进行1天1次的静脉滴注用药。
1.3观察指标
(1)凝血功能:选治疗前、治疗后两个时间点,通过采集患者肘空腹静脉血5ml借助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予以测定,包含PT(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1.0版本聚焦数据整理与解析,针对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的形式进行描述,并运用t检验手段加以验证;计数数据,通过百分比(%)直观呈现,χ²检验来评价;设定显著性水平P=0.05为判断基准。
2. 结果
治疗前各组数值差值不显著,治疗后FIB数值呈现下降趋势,PT、APTT、TT指标呈现升高趋势,并且研究组曲线变化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凝血功能比较()
组别 | 例数 | PT(s) | APTT(s) | TT(s) | FIB(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30 | 10.21±2.11 | 12.61±2.11 | 20.21±5.11 | 29.21±5.07 | 11.82±2.61 | 14.20±2.77 | 3.95±1.02 | 3.11±0.77 |
研究组 | 30 | 10.25±2.17 | 15.81±3.11 | 20.32±6.11 | 32.50±5.02 | 11.79±2.06 | 16.39±2.61 | 3.97±1.01 | 2.28±0.75 |
t | -- | 0.0.72 | 4.664 | 0.076 | 2.526 | 0.049 | 3.152 | 0.076 | 4.229 |
P | -- | 0.943 | 0.000 | 0.940 | 0.014 | 0.961 | 0.003 | 0.939 | 0.000 |
3. 讨论
ACI是中老年群体的多发病与常见病,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每10万人中约有120人患此病,其致残率约占75%,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昏迷不醒以及死亡等情况。临床上多采用的药物治疗中,依达拉奉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以延缓神经元的迟发性死亡进程,从而缓解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而倍他司汀则具备扩张椎基底动脉的功效,能够优化脑部血液循环,为神经功能提供有力的保护屏障,加速改善预后,同时此药物还可以对脑血管起到一定的扩张作用,进而促进梗死位置的血液灌注,对机体凝血功能予以有效调节。
本文研究证实,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机体凝血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原因分析:在中医理论中,ACI被归类于“中风”的范畴之内,其病因在于淤血阻塞脑络,导致脑部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而诱发疾病,因此,治疗此病的主要原则在于活血化瘀,以恢复脑部的正常血液循环。而对于ACI患者而言,血液高凝状态在疾病发展与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血塞通注射液源自三七芦头的精细萃取,其核心活性成分为三七皂苷,具备卓越的活血化瘀与止痛消肿功效,且三七内含的高效成分能够有效遏制血小板的聚集现象,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进而优化血管的舒张性能,有力促进脑部微循环的平衡。同时此药物还能对组织与器官的氧气供应起到改善作用,从而减轻脑梗死的严重程度,联合常规用药更利于强化药效,加速对凝血功能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在ACI患者治疗中给予常规药物+血塞通注射液结合用药,有助于改善机体凝血功能,疗效明确。
参考文献
[1]曾武成,曹运红.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4,36(12):88-91.
[2]李小玉,章鹏,何小庆,等.血塞通注射液辅助依达拉奉对急性期糖尿病性脑梗死疗效影响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9):1174-1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