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患儿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龋齿患儿;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疗效;不良反应
正文
龋齿就是人们常说的“虫牙”,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好发于5-15岁之间[1]。龋齿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多因素作用下的,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口腔疾病。该病临床表现为牙齿变色、牙齿敏感、牙齿疼痛、牙龈肿胀等[2],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传统的充填技术治疗龋齿容易出现充填物脱落、不良反应多等问题。本次研究将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用于小儿龋齿的临床治疗中,该项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洁等优点[3],在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期间,在本院牙科接受治疗的80例龋齿患儿,对患儿进行数字随机分组,即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22±1.25岁;其中深龋9例、中龋18例、浅龋13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7.01±1.14岁;其中深龋9例、中龋19例、浅龋1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龋齿的诊断标准;②经过影像学检查、牙体检查确诊为龋齿;③均为单颗龋齿;④了解本次研究内容且监护人均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②合并牙周炎等牙齿炎性疾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⑤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⑥合并肝肾功能损伤。
两组患儿均符合以上纳入及排除标准,且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充填技术治疗:患儿取仰卧位,首先明确患牙的位置,采用高速涡轮手机将龋齿龋洞进行扩大处理,将腐质及内外层坏死组织全面彻底的清理干净后,依据患儿的龋齿情况制备固定型、抗力窝洞,使用高压水枪对牙洞进行清理,然后垫入棉球进行隔湿处理,将窝洞进行全面的消毒和干燥处理后,采用单凝单组分复合体充填至患儿的窝洞中,最后进行抛光处理即可。此外,对于较为敏感的患儿可适当采取局部麻醉处理然后进行治疗。
研究组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患儿取仰卧位,明确患牙位置,采用手提挖匙对龋洞进行扩大处理,将龋洞内外的腐质及坏死组织完全彻底的清理干净,在患牙处涂抹清洗液,然后使用清水将龋洞进行充分清洗,使用棉球将水分擦拭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采用配比的玻璃离子进行粘固后放入龋洞并进行固定,最后使用仪器将多余的充填物清除干净,然后患儿可进行适当咬合,并进行适当调整即可。
1.3评估指标
(1)治疗效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如下:①治愈:龋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牙齿外观及功能恢复正常,对于说话和进食没有影响;②有效:龋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牙齿外观及功能有所改善,对于说话和进食存在轻微影响;③无效:龋齿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牙齿外观及功能未见恢复,对于说话和进食有较大影响。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100%。
(2)充填物脱落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充填物脱落情况,评估标准如下:①未脱落:充填物完整且没有损耗,边缘未见磨损;②部分脱落:充填物完整但存在轻微损耗,边缘轻微磨损;③完全脱落:充填物出现一半及以上的脱落。充填物脱落率=(部分脱落+完全脱落)×100%。
(3)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周边牙齿松动、口腔感染、继发龋齿。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均需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通过(n,%)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代表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由表1可见,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2.5%,两组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有效率 |
研究组 | 40 | 20(50.00) | 18(45.00) | 2(5.00) | 38(95.00) |
对照组 | 40 | 10(25.00) | 19(47.00) | 11(27.50) | 29(72.50) |
χ2 | 7.439 | ||||
P值 | 0.006 |
2.2充填物脱落情况
由表2可见,研究组的充填物脱落率仅有2.5%,相比于对照组的充填物脱落率15%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的充填物脱落率比较
组别 | 例数 | 未脱落 | 部分脱落 | 完全脱落 | 充填物脱落率 |
研究组 | 40 | 39(97.50) | 1(2.50) | 0 | 1(2.50) |
对照组 | 40 | 34(85.00) | 6(7.50) | 3(7.50) | 6(15.00) |
χ2 | 3.973 | ||||
P值 | 0.047 |
2.3不良反应情况
由表3可见,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案例较少,仅有5%的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 例数 | 周边牙齿松动 | 口腔感染 | 继发龋齿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研究组 | 40 | 1(2.50) | 0 | 1(2.50) | 2(5.0) |
对照组 | 40 | 3(7.50) | 2(5.00) | 3(7.50) | 8(20.00) |
χ2 | 4.114 | ||||
P值 | 0.042 |
3.讨论
龋齿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一旦发病不仅影响患儿的正常咀嚼功能,还会对患儿的发音、牙齿发育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龋齿的防治工作是当前口腔医学研究的焦点。针对龋齿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有研究表明[4],因龋齿容易发生在牙菌斑的下方,可见龋齿与牙菌斑的产生关系密切;也有研究指出[5],龋齿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刷牙习惯等关系密切。由此可见,龋齿的发生是与细菌、饮食及宿主自身习惯有关,而儿童往往对于糖类摄入量较大,且并未形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因此,儿童的龋齿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龋齿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充填技术,而传统的充填技术需要对制备窝洞和钻磨牙齿,会对牙齿及牙髓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刺激,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疼痛、肿胀等情况[6]。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牙齿充填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是新型的充填方法,是以玻璃离子进行充填,该物质具有生物相容性高、粘结性好、耐磨性强等优势[7],且不会影响口腔的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本次研究将其用于儿童龋齿的临床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使用手提挖匙进行操作,相对更为轻柔,对牙髓组织的刺激较小,有助于保护牙髓活力,从而促进牙齿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治疗有效率[8]。此外,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充填材料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其采用的玻璃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粘结性,能够更好地与牙体组织结合,形成稳定的修复体,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在充填物脱落情况方面,研究组的充填物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注重对龋洞的清理和消毒,能够更彻底地去除龋洞内的细菌和杂质,为充填材料的粘结提供良好的基础[9]。同时,玻璃离子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的粘结强度较高,且在固化过程中能够与牙体组织形成良好的机械嵌合,增强了充填物的稳定性,减少了脱落的风险。相比之下,常规充填技术使用的单凝单组分复合体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粘结性能,但在与牙体组织的结合牢固度上可能稍逊一筹,尤其是在患儿咀嚼等口腔功能活动的影响下,更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10]。此外,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的口腔组织损伤较小,安全性更高。常规充填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周边牙齿造成一定的挤压和损伤,导致周边牙齿松动。而且,高速涡轮手机产生的热量和振动可能会引起口腔黏膜的损伤,增加口腔感染的风险。此外,常规充填技术若在消毒和隔离不彻底的情况下进行充填,可能会残留细菌,从而引发继发龋齿。而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通过轻柔的操作和严格的消毒处理,有效降低了对口腔组织的损伤和感染风险,同时玻璃离子充填材料还具有一定的释放氟化物的功能,能够对周边牙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继发龋齿的发生。
综上所述,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龋齿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较低的充填物脱落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优先考虑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进行龋齿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吴静.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J]. 系统医学,2024,9(7):183-186.
[2]郑少波.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效果观察[J]. 母婴世界,2025(2):59-61.
[3]阎璐.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效果观察[J]. 健康女性,2023(38):263-264.
[4]Liu Y .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Modified Non-Traumatic Filling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Dental Caries [J].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 8 (3): 95-100.
[5]陈秀芳.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儿童龋齿的临床效果研究[J]. 健康必读,2023(9):49-50,52.
[6]王聪,张莹莹.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儿童龋齿的效果评价[J]. 医药前沿,2022,12(15):49-51.
[7]Naveed I ,Khurram A ,Agha T , et al. Dental Caries assessment of Rural Population of Sindh by DMFT (Decayed missing and filled teeth) Index. [J]. The Professional Medical Journal, 2022, 27 (01): 100-103.
[8]荣颖.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效果研究[J]. 长寿,2023(9):2439-2440.
[9]韦天锐.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效果[J].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9):91-94.
[10]颜承伟,李盼,荆祥. 改良高强度玻璃离子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牙科恐惧症儿童乳牙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医师在线,2025,15(1):4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