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扫描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有效性评价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肖京成

于都县人民医院 3423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低剂量CT扫描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3年10月止于2024年10月,分别实施实验室、低剂量CT扫描检查,将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扫描后,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低剂量CT扫描;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效性

正文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儿科中较为常见,支原体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多见于<14周岁的儿童群体,以咳嗽、胸闷、气促等为主要特征,不仅不利于患儿身体发育,甚至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在此病的诊断中,CT扫描检查时常见方法,可清晰、全面显示出病灶情况,获取相关信息,从而为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就低剂量CT扫描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3年10月止于2024年10月。其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区间为1-9岁,平均年龄为(4.77±2.58)岁。将患儿的年龄等资料予以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资料齐全;家属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合并支气管炎等其他严重疾病;先天性缺陷;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实验室检查:使用被动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测定,即取血清标本,合理使用试剂,将血样及试剂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与室温持平;于干燥平面上放置试剂卡,将血清滴入样本孔,与样本稀释液混合,获取相关影像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展开阳性、阴性判断。

低剂量CT扫描:使用我院提供的CT机,从胸廓扫描至肺底,电流、电压、矩阵分别设定为60mA、100kV、512×512,层厚、层距均设定为5mm,扫描时间设定为2s。完成扫描后,利用CAD软件分析图像,准确判断。

1.3观察指标

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扫描后,参照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检出率,做好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低剂量CT扫描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后,对比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1患儿检查结果对比

检查方法

n

例数例数

检出率(%)

实验室检查

25

25

100

低剂量CT扫描

25

22

88.0

3、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率较高,究其原因与小儿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等有关,具备明显的季节性,即多见于秋冬两季,如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危及其生命。现阶段,CT扫描技术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胸部平扫的前提下,可直观的观察肺内病灶情况,并准确的进行判断。低剂量CT扫描通过优化及其参数,可最大化降低辐射剂量,之后展开胸部扫描,不仅能够直接、准确的显示出病灶情况,且安全性也明显提高[1]。同时,低剂量CT扫描也具备了扫描范围广的优势,且随着此技术的持续完善及发展,利用断面成像有效解决了图像清晰度差的问题,这就促进了低剂量CT扫描的有效性。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扫描,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肺部及周边组织病变情况,有利于医师进一步分析病情,掌握病灶特征,包括斑片样阴影等,且也能判断肺内组织有无病变,如胸腔积液等[2]。基于低剂量CT扫描的前提下来说,利用矢状面、冠状面重建,强化了灵敏度,促进了诊断准确率的提高,能够迅速准确的进行诊断,为患儿的健康提供了保障。相关研究指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中,低剂量CT扫描凭借扫描范围广的特性,能够全面的显示出患儿肺部病变组织情况[3],这与此次研究结果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低剂量CT扫描虽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具备明显的诊断效能,但也不可忽视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包括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其中肺结核病灶主要位于叶尖后段、下叶背段,表现大多具备多态性;细菌性肺炎病灶在下叶,累及范围窄,一般为单个叶段,肺内无支气管管壁增厚等表现;病毒性肺炎以外围、中央间质为主。此外,CT低剂量技术的应用,噪声是关键指标,即均匀物质影像中给定区域内CT值的平均值变异,扫描均匀物质时,特定区域内所测量的CT值不具固定性,主要是以有个平均值为中心,呈上下分布状态,而此分布的出现也就是噪声导致的。基于CT影像的前提下来说,噪声会对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分辨率对比度下限的限定。而软组织大多都具备了低对比度特点,如若噪声值过大,那么就极易引发漏诊问题,故在CT技术的应用中,重视噪声值的降低就显得尤为重要,旨在促进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近些年来,低剂量技术呈高速发展趋势,临床对图像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只是一味的追求降低剂量。基于CT低剂量的前提下来说,相关研究的展开需对患者疾病信息进行明确,如若存在信息遗漏问题,则无法保证研究的成功。因此,低剂量技术的应用基础条件就是确保图像质量。基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来说,其在科研或临床评价中具备较强的主观性,无法量化,对此未来就需探索一种更加客观的方式来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从而为CT低剂量技术的判断奠定扎实的基础[4]。值得注意的是,胸部CT检查具备较强的特殊性,低剂量技术应用于此领域的年限较短,这主要是因为受对比度低等因素的影响,如若剂量过低,对于小病灶,可能会发生漏诊问题。在此背景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检查中应用CT技术,就需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结合该技术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低剂量扫描方案,最大化满足患儿的检查需求,不断促进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有研究指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分别应用CT常规扫描及低剂量扫描技术,图像质量方面差异不明显,但相较于常规扫描,低剂量扫描技术的辐射剂量明显较低[5]。提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达到确诊的目的,在促进治疗效果或预后改善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显示,将低剂量CT扫描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后,对比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说明,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效果明显。但也需注意与其他疾病的准确鉴别,应以确保图像质量为前提,合理的减少照射剂量。

 

 

参考文献

[1]侯启华. 胸部 CT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评价研究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9):133-135.

[2]王冬冬.CT影像组学在5岁以下幼儿实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与肺炎链球菌肺炎鉴别中的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2023.

[3]许丽娜,刘金刚,冷云苹,等.胸部CT联合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12):2299-2301.

[4]呼甜,雷禹,阴玮灵,等.基于定量CT对难治型支原体肺炎预测价值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3,42(12):1918-1922.

[5]袁伟华,杨春明,周金金.学龄前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及CT影像学特征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23):122-1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