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应用于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的有效性探讨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赖林发

于都县人民医院 3423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应用于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择取时间始于2023年10月止于2024年10月,在其诊断中分别应用X线平片、螺旋CT检查。结果:相较于X线平片检查,螺旋CT检出率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中,螺旋CT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

螺旋CT;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

正文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中老年为多发群体,受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的影响,发病率也呈明显提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中,既往大多采用X线平片检查,但此方法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检出率难达预期。近些年来,在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螺旋CT被广泛应用到了临床中,优势主要以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等为体现,促进了诊断准确率的提高。本文主要就螺旋CT应用于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择取时间始于2023年10月止于2024年10月。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区间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61.23±4.98)岁。疾病类型:腰椎骨质退变15例,腰椎间盘突出20例,腰椎管退变10例,韧带与小关节退变5例。将患者的年龄等资料予以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病变;年龄≥60岁;资料齐全;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螺旋CT或X线平片检查禁忌;精神疾病史;认知障碍;语言沟通障碍;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X线平片检查:使用我院提供的全身DR数字成像系统,检查时患者取卧位,选择腰椎正侧位拍片,如有必要选择双斜位片,促使正中矢状面和台面呈垂直状态,腰部与台面相邻,嘱患者膝关节微微弯曲,从第一腰椎扫描至髓核上部,将获取的数字图像保存在系统中,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阅片。

螺旋CT检查:使用我院提供的多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范围涉及全腰段脊椎、上部髓核。将管电压、电流分别设定为140kV、300mAs,层厚、间隔均设定为5mm。扫描结束应用原始横断面实施图像重建,层厚、层距均设定为4.0mm,之后对椎体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进行重建,并展开三维立体成像,包括椎间盘、椎间孔等,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阅片。

1.3观察指标

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中分别应用X线平片、螺旋CT检查后,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检出率,明确螺旋CT的诊断有效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X线平片、螺旋CT检查应用于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中后,参照手术病理结果,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种检查结果对比

检查方法

n

腰椎骨质退变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管退变

韧带与小关节退变

手术病理

25

15

20

10

5

螺旋CT

25

14(93.3)

20(100.0)

10(100.0)

4(80.0)

X线平片

25

11(73.3)

17(85.0)

8(32.0)

2(40.0)

3、讨论

腰椎退行性变发生率较高,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变形,进而损伤髓核,如髓核脱水等,这就会减弱纤维韧性,降低其支撑力。同时,如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也极易引发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症状,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也加剧了患者的痛苦。

在此病的诊断中,X线平片、螺旋CT等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其中X线平片的优势主要以安全、便捷、成本低、可重复等为体现,能够将椎体全貌显示出来,从而对椎体结构改变进行准确的判断[1]。但值得注意的是,受诊断技术限制的影响,X线平片的分辨率较低,检查范围较小,难以全面详细了解椎体内部、椎管情况,这就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问题,尤其是细小病变。螺旋CT的优势主要以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广等为体现,可将椎体全貌清晰的呈现出来,明确椎间盘突出、狭窄等情况。同时,也能将组织层次、密度、钙化等情况显示出来,利用重建横断面图像,可更加直观的观察脊柱情况,这就促进了微小病灶检出率的提高。相关研究指出,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中应用螺旋CT检查后,可获取准确的数据,从而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2]。另外,螺旋CT扫描快速,一圈就可获取16层图像,可全方位扫描脊柱,且具备各向同性特征,选择任意平面实现图像重建,进而达到图像三维处理的目的。相关研究指出,螺旋CT检查的应用,能够实现MPR、MIP、VRT等图像的同时重建,这就为脊柱图像的全面性提供了保障[3]。在扫描的过程中,也能准确评估病变部位,包括椎小关节改变、脊髓改变等,有利于为诊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基于三维重建的前提下来说,可结合不同病变来重建图像,从而准确的将病变情况显示出来,如MPR可摘各角度展开斜面图像重建,进而就能清晰的将椎间盘病变情况显示出来。在实际的诊断中,需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从而更加全面、直观的观察脊柱骨质改变情况,获取更多的信息,确保后期治疗的针对性、有效性。

将螺旋CT应用于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中,可观察到腰椎间盘退变累及多节段,以L4-L5、L5-S1居多;可能会有腰椎间盘膨出问题,对于椎间盘退变者来说,椎间盘膨出概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椎间盘组织脱水、纤维化风险也会随之提高,加之运动负荷的影响,就极易出现膨出问题,具备均匀对称特点[4]。针对椎间盘退变患者而言,其往往伴有继发性椎管狭窄问题,并逐渐演变为慢性椎间盘退变,进而就会引发椎间盘膨出、薄弱椎间盘等问题,最终造成继发改变,包括椎板增厚内陷等,这也是引发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5]。通过分析发现,CT检查凭借增强扫描特性,可实现针对性扫描,且扫描面积较广、分辨率更高,这就提高了检出率。另外,螺旋CT检查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准确探测X、Y射线即超声波,从而围绕式不间断扫描机体局部,进一步促进了扫描精确度的提高,为诊断提供了保障。

本研究显示,X线平片、螺旋CT检查应用于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中后,参照手术病理结果,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中,螺旋CT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芳,沈昌焕.CT平扫与X线平片检查在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前,后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2019,121(11):147-149,153.

[2]齐建国,张林,隋志伟.应用MSCT平扫,X线平片检查对腰椎滑脱术前评估及术后复查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2019,121(11):150-153.

[3]李虹成,谢筱虎.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CT和MRI,2019,17(7):125-127.

[4]陈起强.X线,CT与MRI在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183(11):117-119.

[5]叶柏林,屠永刚,陈绍琼,等.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腰椎爆裂骨折的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7):96-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