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应用于小儿急慢性阑尾炎鉴别诊断的有效性探讨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方阳

于都县人民医院 3423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CT检查应用于小儿急慢性阑尾炎鉴别诊断的有效性。方法:抽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慢性阑尾炎患儿(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在其鉴别诊断中应用CT检查。结果:CT检查实施后,与手术病理检查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CT;小儿急慢性阑尾炎;鉴别诊断

正文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主要分为急性、慢性两种,以急性为多见,此类阑尾炎发病时以发热、阑尾点压痛等为表现,如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演变为慢性阑尾炎,提高了阑尾炎穿孔等并发症风险,增加治疗难度的同时,也延长了病程。本文主要就CT检查应用于小儿急慢性阑尾炎鉴别诊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慢性阑尾炎患儿(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男女例数分别为33例、28例,年龄区间为3-10岁,平均年龄为(5.98±0.79)岁,发病时间为1-6.5h,平均发病时间为(3.25±0.61)h。急性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分别为31例、13例,慢性阑尾炎6例。将患儿的年龄等资料予以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均经手术病理确诊;资料齐全;家属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阑尾位置变异;腹部手术史;CT检查禁忌;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使用我院提供的螺旋CT机,管电压、管电流分别设定为120kV、260mA,层距、层厚分别设定为1.5mm、9mm,从膈肌处开始扫描直至耻骨联合下缘处,平扫后对于图像不典型情况,则需实施增强扫描,层距、层厚均设定为1mm,获取的图像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阅片。

1.3观察指标

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应用CT检查后,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诊断符合率,做好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检查应用于小儿急慢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后,与手术病理检查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1CT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n/%)

检查方法

n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

手术病理

50

31

13

6

CT

50

31(100.0)

11(84.6)

4(66.7)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发生率较高,是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见于小儿或青少年群体,病因复杂,认为与不良饮食等有关,患儿往往伴有急性腹痛症状。基于发病机制的前提下来说,阑尾腔与盲肠呈相通状态,腔内极易留存细菌,当阑尾黏膜受损后,这就为细菌侵入黏膜面溃疡提供了机会,进而就会引发阑尾炎。同时,阑尾黏膜下层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如若发生肿胀,可导致阑尾腔狭窄,提高了阑尾炎发病风险。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由于该群体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诊断难度较大。另外,一些患儿的临床表现缺乏典型,且可能与其他病症重叠,如若诊断方法应用不当,极易导致漏诊或误诊问题的发生,不仅会降低预后效果,且也会增加治疗费用,加剧家庭经济负担。

近些年来,在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CT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将病灶及周围组织结构清晰的显示出来,尤其适用于微小器官病变的诊断,如阑尾等,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将CT检查应用于阑尾炎的诊断中,操作简单,门诊、急诊均可迅速展开,从根本上确保了早期诊断效能,避免了延迟确诊等问题的发生。有研究指出,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实施CT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阑尾周围脓肿等并发症风险,对于改善预后起着积极的意义。CT检查的实施,基于平扫、增强扫描的前提下,可将阑尾病变情况、走形清晰的显示出来,医师可直观、全面的观察病情,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另外,可借助CT图像特征,实现急慢性阑尾炎的准确鉴别。急性阑尾炎大多以单纯性、化脓性为主,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CT检查的实施可观察到阑尾肿大、管壁增厚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CT图像主要以阑尾显示不全、团状影等为表现,可观察到“脂肪条征”。

在小儿群体中,慢性阑尾炎的发病率较低,一般是由急性阑尾炎演变而来,或是细菌侵入阑尾腔内所导致,CT检查的实施可观察到阑尾扩张、尖端明显增厚,且淋巴结肿大,有大量积液。值得注意的是,慢性阑尾炎的CT图像表现类似于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改变等图像表现,故诊断时要注意鉴别。此外,除了上述的几种阑尾炎类型外,CT在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中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前者可观察到阑尾边界欠清晰,脂肪间隙内片状密度增高影,后者可观察到阑尾及周围脂肪垂明显肿胀[1]。在CT检查过程中,不仅能够快速大范围的进行扫描,且不易受到患者肠胀气、肥胖等因素的影响,可及时明确病变位置,在促进诊断准确性提高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诊断,CT检查期间受阑尾弯曲性结构的影响,走行方向变化较大,这就可能会导致误诊问题的发生。相关研究指出,在小儿群体中,不典型阑尾炎发生率较高,早期症状不明显或缺乏典型,极易被忽视,而CT检查的应用可提高早期检出率[2]。另也有研究指出,将CT检查分别应用于典型及非典型急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除开壁厚度,其他CT图像征象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为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3]。对于典型急慢性阑尾炎,患儿阑尾肿胀情况往往较为严重,阑尾外径较大,腔内有大量液体,相较于典型者,非典型者的阑尾肿胀情况相对较轻,阑尾壁无明显增厚,腔内液体也无明显增加[4]。提示,CT检查应用于典型及非典型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中,可基于受检者阑尾壁厚、腔内液体等征象的前提下进行准确鉴别,进一步降低或预防了漏误诊问题,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本研究显示,CT检查应用于小儿急慢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后,与手术病理检查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在小儿急性阑尾的诊断中实施CT检查后,参照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高达96%[5]。提示,CT应用于小儿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中具备明显效能。

综上所述,急慢性阑尾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早期准确鉴别诊断可避免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确保预后效果。而CT检查的应用,则可准确鉴别急性、慢性阑尾炎,有利于医师快速了解、掌握患儿病情,判断严重程度,从而针对性的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宁娟.超声与CT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6(25):62-63.

[2]王宁.超声与CT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1(18):72-73.

[3]林月洁,戴淼磊.超声与CT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27(1):178-180.

[4]马国良.超声与CT对于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0):137-138.

[5]沈志秋.64排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27(6):95-9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