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术后护理的规范化管理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消化内镜;术后护理;规范化管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
正文
引言:消化内镜技术作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诊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早期发现与微创治疗。随着内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通过内镜手术完成,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然而,术后护理作为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快速康复的重要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研究表明,科学、规范的术后护理不仅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当前,国内在消化内镜术后护理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和管理体系,导致不同医疗机构间护理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体疗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与前瞻性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统一的术后护理规范化管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记录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评估规范化护理实施后的临床效果。
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年龄18岁以上;接受常规消化内镜检查或治疗(如胃镜、肠镜、ERCP等);意识清楚,能配合术后护理及随访。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或无法配合随访者。
共纳入病例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为22~78岁,平均年龄(52.3±11.6)岁。
2.护理干预措施
制定并实施《消化内镜术后护理规范化操作流程》,内容包括:
术后观察与监测:术后患者需在恢复室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2小时。在此期间,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关键指标的变化。通过这些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如血压骤降、心率失常、呼吸急促或血氧饱和度降低等,以便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疼痛与不适管理: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主诉,仔细评估术后咽喉痛、腹胀等不适的程度。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对于咽喉痛的患者,可建议其进行温水含漱,以缓解咽喉部的不适;对于腹胀的患者,指导其变换体位,促进肠道蠕动,必要时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
饮食指导:依据手术类型,为患者提供分级饮食建议。一般来说,麻醉后2小时内患者需严格禁食,防止因呕吐等原因导致误吸。之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由流质饮食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
活动与休息指导:建议患者在术后当日避免进行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从次日起,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仍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重点关注出血、穿孔、感染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与应急处理流程,一旦发现并发症的迹象,能够迅速启动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
心理支持与健康宣教:在术前和术后,医护人员都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复查建议等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出院随访:术后1周内,医护人员会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延迟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持续的关怀和指导。
3.数据收集与评价指标
数据来源:
医疗记录:包括术式类型、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
护理记录:术后护理执行情况、不良反应记录。
患者问卷调查表:术后满意度、护理人员沟通质量、康复体验等。
主要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出血、穿孔、感染、低氧血症等。
平均住院时间(日)。
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
护理人员执行规范性评分:由护理部组织专家进行抽查评分。
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对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消化内镜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术后护理管理,系统评估其在并发症控制、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临床效果。以下是主要观察指标的数据分析结果。
1.患者基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10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并在术后接受了统一的规范化护理管理。通过对患者基本信息、手术类型及基础疾病情况进行整理,具体资料如下:
性别分布:男性患者56例(56%),女性患者44例(44%)。
年龄分布:患者年龄范围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52.3 ± 11.6)岁。其中,18~40岁年龄段患者28例(28%),41~60岁年龄段患者47例(47%),60岁以上患者25例(25%)。
手术类型:
胃镜检查及治疗(包括胃镜活检、息肉切除等)35例(35%);
结肠镜检查及治疗(包括肠镜息肉切除、肠道活检等)40例(40%);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相关治疗15例(15%);
其他消化道内镜操作(如食管扩张、止血治疗等)10例(10%)。
基础疾病情况:合并高血压者32例(32%),糖尿病者18例(18%),冠心病者7例(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者4例(4%),无明显基础疾病者39例(39%)。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23例(23%),静脉麻醉(无痛内镜)77例(77%)。
住院情况:门诊手术后观察出院者68例(68%),住院观察者32例(32%)。
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施规范化护理前后对比显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并发症类型 | 实施前发生人数(n=100) | 发生率 | 实施后发生人数(n=100) | 发生率 | 下降幅度 |
出血 | 9 | 9% | 3 | 3% | 66.7% |
穿孔 | 4 | 4% | 1 | 1% | 75% |
感染 | 3 | 3% | 1 | 1% | 66.7% |
咽喉不适 | 15 | 15% | 6 | 6% | 60% |
腹胀 | 12 | 12% | 5 | 5% | 58.3% |
总并发症 | 33例 | 33% | 12例 | 12% | 63.6% |
3.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实施规范化护理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指标 | 实施前(天) | 实施后(天) | 差异(天) |
平均住院时间 | 2.8 ± 0.6 | 1.9 ± 0.4 | ↓ 0.9 天 |
4.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采用五级评分标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
满意度等级 | 实施前(n=100) | 实施后(n=100) |
非常满意 | 25 | 42 |
满意 | 30 | 45 |
一般 | 20 | 10 |
不满意 | 15 | 2 |
非常不满意 | 10 | 1 |
总满意率 | 55% | 87% |
5.护理人员操作规范性评分(满分100分)
由护理部专家对护理执行情况进行抽查评分,结果显示护理质量显著提升。
时间段 | 平均得分(分) | 标准差 |
实施前 | 78.4 | ±5.2 |
实施后 | 92.1 | ±3.5 |
三、讨论
消化内镜作为现代医学中重要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其术后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整体治疗效果。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通过内镜方式进行诊疗,这对术后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对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消化内镜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流程,系统评估其在并发症控制、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规范化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实施规范化护理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由33%下降至12%,其中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下降了66.7%、75%和66.7%。这一结果表明,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能有效识别并干预潜在风险因素,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例如,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异常出血或腹痛症状,有助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病情恶化。此外,统一的饮食指导和活动建议也有助于减少因不当进食或过早活动引发的不适,如咽喉疼痛和腹胀等问题明显减少。
平均住院时间从2.8天缩短至1.9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规范化护理不仅提升了护理效率,也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通过标准化的术后观察、分级护理和出院评估机制,护理人员能够更科学地判断患者的恢复状态,合理安排出院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住院延长,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这也符合当前医疗体系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发展趋势。
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实施规范化护理后的满意率从55%提升至87%,显示出护理质量的显著改善。这主要得益于护理流程中的心理支持、健康宣教以及良好的护患沟通。许多患者反馈表示,护理人员在术后给予了详细的康复指导,并主动关心其身体状况,使他们在整个恢复过程中感到安心和被重视。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也有助于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性评分由78.4分提升至92.1分,说明通过建立明确的护理操作标准和培训机制,护理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护理任务时更加有章可循,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随意性和误差,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小,仅纳入100例患者,未来需扩大样本量并在多中心开展研究,以进一步验证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其次,随访时间较短,仅为术后1周,对于长期康复效果和远期并发症的评估尚不充分。再次,部分主观指标如满意度评价受患者个体差异影响较大,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术后护理的规范化管理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方面均展现出良好效果。建议各级医疗机构在临床实践中推广此类标准化护理流程,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术后护理服务。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信息化手段在术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如电子化随访系统、智能提醒功能等,以提升护理工作的智能化与精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媛媛,蔡妙香. 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在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4, 53 (06): 393-394.
[2]李婷婷,赵香菊. 精细化护理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及配合度的影响[C]//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 医学护理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智慧医学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24: 163-165.
[3]王薇,沈国莲,章敏飞,等. 消化内镜治疗外伤术后胆漏患儿1例的护理 [J]. 中国乡村医药, 2024, 31 (14): 62-63.
[4]董星妤. 做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如何进行围术期护理 [J]. 人人健康, 2024, (05): 110-111.
[5]郭娜. 临床护理路径在结肠息肉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3, 39 (36): 133-135.
[6]陈昊昊. 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护理干预措施 [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 37 (11): 176-178.
[7]张艳华,刘先秒,张雪云,等. 消化内镜治疗中应用无痛胃镜的术后护理观察 [J]. 智慧健康, 2022, 8 (03): 136-138.
[8]刘霞. 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治疗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6 (26): 196-199.
[9]李小红,苏洁,周莹,等. 中医揿针埋针护理对消化内镜治疗术后肩颈痛患者疗效的影响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 (18): 38.
[10]陈芬芬,苏梅香,肖可扬.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 9 (02): 182-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