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预后情况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腹腔镜;粘连性肠梗阻;疾病预后
正文
引言: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一种常见的类型,主要由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引起。就目前来看,腹腔手术是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诱因。手术过程中,腹腔内环境的改变和手术操作本身都可能导致肠管与肠管之间、肠管与腹壁之间产生粘连。尤其是多次手术或手术范围较大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更高。而腹部炎症则会导致炎性介质释放,促进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导致肠粘连,同时腹部外伤如车祸、跌落等外伤因素,引发的腹腔内出血、组织损伤等情况,也会导致肠粘连的形成。在治疗上,常见肠粘连松解术,但手术后可能会形成新的粘连,而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则能让创伤更小,减轻手术对腹腔的干扰,有利于避免新粘连的形成,因此,考虑将腹腔镜手术引入到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的粘连性肠梗阻确诊患者共计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希望能够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的粘连性肠梗阻确诊患者随机抽取78例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分为两份。腹腔镜组(n=39例),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患者年龄在26~63岁,年龄平均值为(50.26±10.12)岁,其中,男19人、女20人,粘连程度Ⅰ级有25例、Ⅱ级有9例、Ⅲ级有5例;对照组(n=39例),采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患者年龄在25~63岁,年龄平均值为(50.77±10.62)岁,其中,男18人、女21人,粘连程度Ⅰ级有24例、Ⅱ级有9例、Ⅲ级有6例。将上述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组间差异检验值P>0.05,验证了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数据可比。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2)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3)已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心肝肺肾疾病;2)肠梗阻病因源于肠扭转、肠道肿瘤的患者;3)依从性差。
1.3方法
对照组方法:开腹肠粘连松解术。采用开腹手术的方法,对患者腹腔内出现肠粘连的位置予以常规分离,然后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再加以消毒、清洁,最后在创面上涂抹透明质酸钠,并关闭腹腔。
腹腔镜组方法: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首先,麻醉后,让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位,并通过脐部切口插入气腹针,建立CO₂气腹,维持气腹压力在12-15mmHg,再在脐部、左右腹直肌外侧缘等位置放置套管,为腹腔镜及手术器械提供通道。其次,通过腹腔镜探查腹腔,明确粘连部位、程度和范围,然后用器械分离粘连,并注意避免损伤肠管、血管等重要结构。在解除粘连后,观察肠道通畅情况,必要时可进行肠道减压或冲洗。最后,取出手术器械,排出腹腔内CO₂,在创面上涂抹透明质酸钠,关闭套管切口。
1.4观察指标
复发率:统计术后表现为疾病复发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所占百分比。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工具为SPSS26.0软件,并通过将腹腔镜组、对照组的数据输入软件工具中,输出观察指标值。本文的观察指标复发率为计数值,采用n(%)表示,χ2检验。P检验指标值组间差的统计学意义,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显示,腹腔镜组的复发率更低(P<0.05),如表1。
表1 两组的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表[n(%)]
组别 | 列数 | 复发率 |
腹腔镜组 | 39 | 2(5.12%) |
对照组 | 39 | 8(20.51%) |
χ2 | - | 5.115 |
P | - | 0.042 |
3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病症类型多样,可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时,肠道血供未受影响,肠道功能尚存;而绞窄性肠梗阻时,肠道血供受阻,肠道功能受损,病情更为严重,同时该病程度还经常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肠梗阻时,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腹痛和腹胀;而重度肠梗阻时,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腹痛、腹胀、呕吐和肠道闭锁等症状。目前来看,该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由肠管痉挛引起的阵发性绞痛,并伴有腹胀,同时由于肠梗阻时,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所以,该病也经常会引起反射性呕吐,其中,呕吐物的性质和量与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有关。如果病症较为严重,可能会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通过,引起肠道闭锁,让患者表现出严重的腹胀、腹痛和呕吐,甚至可能出现肠穿孔、休克等严重并发症[1]。一般来说,该病常见肠粘连松解术治疗,但传统的开腹手术对腹腔扰动较大,容易引起新的粘连,使得疾病复发,而腹腔镜手术则能够让操作视野更清晰,减轻了手术对腹腔的扰动,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因此,考虑应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该病的治疗[2]。
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了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了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预后影响。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复发率为5.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这说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应用下,患者的复发率更低,由此可见,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更佳。这可能是因为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的优点。这有助于减少手术对腹腔内环境的破坏,降低术后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粘连的再次形成,同时由于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干扰少,让患者的术后恢复更快,可以支持其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粘连的再次形成。此外,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可以避免在原疤痕处进腹易损伤粘连肠管、破坏局部的病变结构及关系的缺点,进一步降低了粘连复发的风险。
但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还要注意,术中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降低感染风险,并在分离粘连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肠管,避免损伤,同时也要对出血部位应及时止血,避免术中及术后出血。此外,在术中还可以应用防粘连药物或材料,减少粘连复发风险,从而更好地发挥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改善疾病治疗的预后。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治疗展开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模式,腹腔镜手术对腹腔的扰动更小,且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道的蠕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了粘连再次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因此,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可以让患者的预后情况更佳,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佟伟华. 【评论】评价腹腔镜手术对比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效果[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2, 28 (04): 409-411.
[2]陈永兵, 黄晓远. 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 2022, 8 (08): 125-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