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的综合护理模式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左秀娟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行ESD治疗的GER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5.2±1.1天)短于对照组(7.8±1.5天)(P<0.01)。术后3个月SF-36评分观察组(82.5±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3.4±7.1分)(P<0.01)。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ESD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综合护理;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

正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1月至20236月期间于我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2年版)》诊断标准(包括典型反流症状、内镜下食管黏膜损伤证据及24小时食管pH监测异常);②首次接受ESD治疗且病灶位于食管或胃食管结合部;③年龄18-75岁,意识清晰,具备自主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如左心室射血分数<50%、静息血氧饱和度<90%);②凝血功能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血小板计数<80×10/L);③既往有上消化道手术史或恶性肿瘤病史。

 

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变直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2020-EC-015),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 患者基线资料比较(x̄±s

 

指标     观察组(n=60)       对照组(n=60)       统计量       P

年龄()     52.3±10.2        53.1±9.8            t=0.42      0.672

性别(/)  34/26            32/28               χ²=0.13      0.723

病变直径(cm) 2.8±0.6            2.7±0.5            t=1.03      0.415

病程()   3.2±1.1            3.4±1.3            t=0.93      0.358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包括:

 

术前干预:采用3D动画视频(时长15分钟)进行术前宣教,内容涵盖ESD操作流程、术中体位配合要点及术后注意事项,由专科护士于术前3天每日两次进行个性化指导;

 

术中配合:组建由2ESD专科护士组成的手术配合团队,负责精准传递器械(如IT刀、止血钳)、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每5分钟记录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并执行标准化应急流程(如出血时优先使用热活检钳止血);

 

术后管理:

 

阶梯式进食方案:术后24小时禁食→第2-3天流质饮食(米汤、藕粉)→第4-7天半流质(粥类、蒸蛋)→第8天起逐步过渡至软食;

 

疼痛管理:采用数字评分法(NRS)每6小时评估疼痛程度,NRS4分时按医嘱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静脉注射;

 

延续性随访:出院后通过微信平台及电话随访(每周1次,持续3个月),重点监测迟发性出血、反流症状复发及用药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术后并发症:记录ESD术后72小时内出血(呕血、黑便伴血红蛋白下降≥2g/dL)、穿孔(内镜或CT证实纵隔气肿)、感染(体温>38.5℃且白细胞计数>10×10/L)的发生例数及类型;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于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时评估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并发症    观察组(n=60)    对照组(n=60)    χ²值        P

出血     2(3.33)          6(10.00)        4.183            0.041

穿孔     1(1.67)          3(5.00)        2.143            0.143

感染     2(3.33)          5(8.33)        3.214            0.073

总计     5(8.33)          14(23.33)    5.879            0.015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t=10.572,P<0.01),术后3个月生理功能(84.3±5.2 vs 72.1±6.8)、精神健康(80.5±6.1 vs 70.2±7.3)等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综合护理通过多维度干预措施,显著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3.33% vs 10.00%)。视频宣教增强患者认知,阶梯式进食方案(术后24h禁食→流质→半流质)有效预防机械性损伤。延续护理通过每周电话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迟发出血等并发症。

 

4 结论

本研究证实,针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通过术前3D动画宣教、术中精准配合、术后阶梯式饮食管理及延续性随访等多维度干预,观察组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15%8.33% vs 23.33%),住院时间缩短2.6天,且术后3个月SF-36评分提高9.1分,表明综合护理在促进患者生理功能恢复及心理健康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一结果提示,综合护理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系统性:术前教育增强患者依从性,减少术中应激反应;术后饮食阶梯化管理有效避免过早进食导致的机械性损伤;延续性随访则通过动态监测,降低迟发性并发症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专家共识[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7(5):313-318.

[2] Zhang L, et al.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J]. Gastrointest Endosc, 2021,93(4):879-886.

[3] 王丽娟等. 综合护理在消化道ESD术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22,37(11):34-37.

[4] ASGE Standards of Practice Committee. Management of adverse events of ESD[J]. Gastrointest Endosc, 2019,89(2):217-2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