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呼吸机应用效果及脱机时间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护理;呼吸机应用;脱机时间
正文
一、引言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急症,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1]。术后患者常因心肺功能受损、全身麻醉影响等因素需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但长时间机械通气易引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等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2]。早期康复护理强调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进机体恢复[3]。目前,针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呼吸机应用效果及脱机时间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优化术后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如下:①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如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且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②病历资料完整,可追溯手术方式、围术期处理及预后情况。所有患者均符合《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关于Stanford A型分型的判定标准,确保研究对象的同质性与临床代表性。;②术后需呼吸机辅助呼吸;③年龄18 - 75岁;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严重基础疾病;②术前存在肺部感染;③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护理干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性别构成上,男性占23例,女性占17例;年龄分布于28至72岁区间,年龄跨度覆盖中青年至老年群体,为研究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差异提供样本基础,组内年龄结构特征有助于后续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平均(54.3±8.5)岁;体外循环时间(125.6±22.3)min。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0 - 75岁,平均(55.1±9.2)岁;体外循环时间(128.7±23.1)min。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外循环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参数调整、呼吸道管理(按需吸痰)、基础生活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 早期呼吸功能训练: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每次训练10 - 15分钟,每天3 - 4次;术后12小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叩背,每2小时1次,促进痰液排出。
2. 早期活动干预:术后24小时,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前提下,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包括四肢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每个关节活动5 - 10次,每天2 - 3次;术后48小时,协助患者抬高床头30°- 45°,进行半卧位适应训练,每次30分钟,每天3 - 4次;术后72小时,协助患者坐于床旁,逐渐过渡到床旁站立、行走,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活动强度和时间 。
3. 心理护理与营养支持:主动与患者沟通,向其讲解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观察指标
1.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参照《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判断VAP发生情况[4]。
2. 机械通气时间与脱机时间:记录患者术后开始使用呼吸机至撤机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撤机尝试至成功脱机的时间(脱机时间)。
3. 氧合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72小时采集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₂)、血氧饱和度(SpO₂)。
4. 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对患者干预后72小时的病情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5]。
(四)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展开分析处理。对于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bar{x}\pm s)的形式进行描述,组间均值的比较借助独立样本t检验完成;计数资料则以百分比(%)呈现,组间率的差异采用卡方(\chi^{2})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当统计检验所得P值小于0.05时,认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判断不同干预措施效果差异的依据。三、结果
(一)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3例,计算可得发生率为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出现VAP的病例数为9例,对应发生率达22.5%。经统计分析显示,观察组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运用卡方(χ²)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得出χ²值为3.914,P值为0.048 。依据统计学判定标准,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两组在VAP发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
(二)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48.6±10.2)h,脱机时间为(12.3±3.5)h;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65.8±12.5)h,脱机时间为(18.7±4.2)h。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3,P<0.001;t=7.125,P<0.001)。
(三)两组患者氧合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比较
在实施干预措施前,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₂)、脉搏血氧饱和度(SpO₂)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干预措施实施72小时后再次评估发现,观察组患者的PaO₂、SpO₂指标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PACHEⅡ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干预措施对观察组患者的氧合状态及病情严重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格
组别 例数 PaO₂(mmHg) SpO₂(%) APACHEⅡ评分(分)
干预前
观察组 40 62.3±5.8 88.5±3.2 18.5±3.1
对照组 40 61.9±6.1 88.2±3.5 18.2±3.3
干预后72小时
观察组 40 85.6±6.5*# 96.8±2.1*# 12.3±2.5*#
对照组 40 75.2±5.8* 92.3±2.8* 15.6±2.8*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四、讨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受影响,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易导致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增加VAP发生风险[6]。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如缩唇呼吸、翻身叩背等,有效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了VAP发生率。同时,早期活动干预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增强机体耐力,有助于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7]。
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呼吸功能训练和活动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肺部气体交换,改善氧合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72小时观察组PaO₂、SpO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氧合能力,促进呼吸功能恢复。此外,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促进患者整体康复。
早期康复护理强调在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干预,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8]。通过早期活动和呼吸功能训练,可预防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缩短脱机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9]。同时,心理护理与营养支持为患者康复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基础,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恢复[10]。
五、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及脱机时间,改善氧合状态,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学组.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8):741-758.
[2] 李丽,王静,张伟,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15):1169-1173.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EB/OL].(2022-03-15)[2024-12-01].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203/31998d8f1f0e41679e1004e30a7e5531.shtml.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11):1093-1128.
[5]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360-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