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在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发生率预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护理效果
正文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治疗方法的一种,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置管方便、血流量充足等优点,但导管相关感染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影响透析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性护理的应用效果,以84例患者为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共把2024.1-2024.12我院收治的84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有42例。对照组:由24例与18例的男、女性组成;年龄范围37岁-69岁,平均在(53.00±5.33)岁;观察组:分别有25例与17例的男、女性组成;年龄范围38岁-68岁,平均在(53.00±5.0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方面比较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遵医嘱并保持无菌操作对患者完成导管留置及维护,对敷料予以定期更换,对导管周围皮肤予以密切观察,并对症处理。
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内容如下: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血液透析导管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依从性。确保透析室环境清洁与整洁,对室内进行定期消毒,并完成细菌培养监测,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在置管前,仔细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导管型号;置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规范;置管后,对患者导管周围皮肤进行紧密观察,看是否有红肿、渗血等情况,对敷料进行定期更换,确保敷料处于清洁、干燥状态。每次透析前,严格消毒导管接口,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封管液封管。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情况统计与记录导管感染发生率;采用我院自制量表对治疗依从性予以评估,分值共计10分,分为完全依从/不依从/部分依从,分值对应9-10分/1-5分/6-8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导管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导管感染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n(%)]
组别 | 例数 | 导管感染发生率 | 治疗依从性 |
对照组 | 42 | 8(19.04) | 33(78.57) |
观察组 | 42 | 1(2.38) | 41(97.62) |
X2 | - | 4.480 | 7.265 |
P | - | 0.034 | 0.007 |
3 讨论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影响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非常关键。预防性护理作为前瞻性护理模式的一种,通过全面评估与干预,采取对应的方式对患者予以护理,能够使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3-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导管感染发生率更低,治疗依从性更高,说明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发生率。这可能与预防性护理中的健康教育、环境管理、导管护理等措施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依从性,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导管护理。加强环境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规范的导管护理操作,降低导管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蒋文静,王赛,秦晓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循证护理,2024,10(7):1181-1186.
[2]刘兰霞,张娟,刘嘉欣,等.基于循证构建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早期识别及护理流程管理方案[J].循证护理,2024,10(3):421-426.
[3]李长红,赵春艳,蔡天蕊,等.基于德尔菲法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案的构建[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4,47(3):11-14.
[4]卢秀龙,魏珠珠,李宇慧,等.血液透析患者集束化护理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J].吉林医学,2023,44(7):2055-2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