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医务人员压力感知现状及对策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叶友才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

本文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医务人员面临的压力现状及其应对策略。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了疫情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识别了主要压力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优化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发展和提升社会支持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医务人员;压力感知;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正文


引言

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不仅考验了各国医疗系统的应急能力,更将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焦虑抑郁发生率较基线水平上升38.5%,且这种心理创伤具有长期潜伏性。中国医师协会2022年对2.3万名医务人员的调查发现,65.7%的受访者出现睡眠障碍,49.3%存在情绪衰竭。医务人员作为抗疫一线的主力军,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压力。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医务人员的压力问题并未完全缓解,反而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后疫情时代医务人员压力感知的现状,分析其主要压力源,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1. 后疫情时代医务人员压力感知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持续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的长期影响,许多医疗机构的工作量显著增加。这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数量、复杂的治疗方案以及对感染控制措施的严格要求。有调查发现,三级医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二级医院达51.13小时,近80%的医务人员每日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部分急诊科甚至需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医护人员经常需要加班以应对病人需求,导致休息时间减少,从而增加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长期高压工作导致高血压检出率较疫情前上升7.2%(达21.5%),颈椎病患病率高达64.3%40岁以上医务人员的慢性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比例显著升高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目睹大量病患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情况,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压力持续的高风险环境使得医护人员感到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或家人受到感染。有研究者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医护人员进行测评显示,32.6%的护士存在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重症科室比例达45.8%浙江省一项研究显示,医务人员中高压力水平占比21.72%,抑郁检出率31.37%,急诊科人员压力与抑郁的相关性最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参与过方舱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中检出率为28.4%。疫情给医护人员造成的心理影响甚至还会体现在家庭及社会层面,如由于医务人员与家人共处时间锐减,家庭矛盾发生率上升23%,部分人员因职业污名化遭遇社区排斥(21.3%

此外,社会对医疗系统的期望值很高,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危机中,医护人员往往被看作是“最后的防线”,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心理负担。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社交媒体上关于医疗服务的讨论也可能加剧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2024年对武汉市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在后疫情时期武汉市医务人员SCL-90SAS量表评分均高于中国成人常模(P0.05),表明其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和较高的焦虑水平

2. 改善医务人员压力感知的对策建议

针对后疫情时代医务人员面临的压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完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对于医生个人而言,要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在疫情期间及之后可能出现的压力和情绪反应,明白这是特殊情况下的正常现象,不要过分自责或压抑情绪。在休息时间可以学习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在工作间隙或休息时间进行自我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同时,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转移注意力,减轻工作压力医疗机构应建立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包括定期心理健康筛查、个性化心理咨询、同伴支持计划等。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可及性。如卫健委或医院可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热线,为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心理咨询师可以定期在医院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医务人员解决心理压力问题

其次,优化工作环境和流程。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排班制度、引入智能化辅助系统等措施,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此外,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充足的防护物资,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加大对医院的投入,改善医疗设施和设备,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例如,更新病房设施、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关注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舒适度,如改善病房的温度、湿度、照明等条件,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和餐饮服务,让医务人员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

再者,加强职业发展和培训支持。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专业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养等,帮助其应对职业发展中的挑战。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应对各种疾病和突发情况的能力。通过参加培训、学术交流、阅读专业文献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减少因专业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压力。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为其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平台,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应建立公平的晋升机制,为医务人员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医院还需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科研成果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公平、公正地评价医务人员的工作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最后,提升社会支持和认可度。政府和媒体应客观报道医务人员的工作状况,避免过度"英雄化""污名化",营造尊重和理解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此外,应完善医务人员权益保障政策,提高其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中的付出和贡献,提高社会公众对医务人员的认知和尊重。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明华, 李静怡. 后疫情时代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 39(5): 321-325.

2. Wang, L., & Chen, X. (2023).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the Post-COVID-19 Era: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28(2), 145-160.

3. 陈远方, 刘红梅. 医疗机构压力管理策略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3, 39(3): 201-205.

4. Smith, J., & Brown, A. (2022).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Healthcare Worker Well-being: Lessons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 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 47(4), 289-300.

5. 黄志强, 周晓芳. 医务人员职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3, 37(6): 456-4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