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殷丽芳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摘要

目的:分析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24年1月-2025年1月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0例,分别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护理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各项指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等情况,并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各项指标相比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比参照组具有优势,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针对重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且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

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正文


引言:当前社会经济增长程度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工业领域及其他各个行业的发展,虽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但空气质量逐渐下降,生态及生活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愈加明显,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感染、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肺部功能,且部分呼吸系统疾病是慢性疾病的一种,具有反复性和难愈性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1]。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范围无年龄界限,下到幼儿,上到高龄人士均有可能发生,因此呼吸类疾病已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卫生问题。呼吸内科是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重要场所,重症患者居多,此类患者病情十分严重,治疗期间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但想要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状态,还需要对患者积极地开展相关护理工作。基于此,本文提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选择部分患者实施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为分析对象,选取和分析时间为2024年1月到2025年1月,共选取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入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性别分布:男25例、女15例;年龄区间(35-80)岁,年龄平均值(62.28±34.13)岁。研究组:性别分布:男28例、女12例;年龄区间(36-80)岁,年龄平均值(62.68±4.37)岁。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价值高。

纳入标准:符合呼吸内科相关诊断标准[2];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无沟通障碍或意识障碍。

排除标准:免疫缺陷患者;免疫病毒患者;意识障碍;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呼吸衰竭;恶性肿瘤。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案指导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完成病房的通风、消毒等工作,常规开展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根据以下流程开展对患者进行护理:(1)针对慢性迁延期的重症患者,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一般此类患者多存在呼吸困难症状,为了保持呼吸通畅,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适当的提高床头以半卧位为宜。如果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有咳喘症状,则及时上报并在医嘱指导下合理地使用相关药物,药物应用后还需要对患者用药后的状态进行观察,一旦有药物副作用产生,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干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有较多因素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此时患者呼吸道中分泌物较多,长期累积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日常护理,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免肺部疾病发生。(2)针对急性发作期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感染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并根据医嘱进行对感染进行有效控制,结合患者的症状采用对症治疗和护理方法。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针对性及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指导患者定期调整体位,并告知正确的咳嗽方法,在患者体位调整期间,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叩背,从而促进痰液排出。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症状,护理人员则将床头抬高,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半卧位,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待症状缓解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调整,以半卧位或侧卧位为宜。护理人员还需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提前准备好急救用品,如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和相关药物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对患者实施抢救[3]。(3)针对缓解期的护理:进入缓解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重视,嘱咐其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免呼吸道受到较大的刺激。告知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保持身体的清洁干燥,定期进行身体擦拭,以免感染引起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对天气变化情况加强关注,以便提前提醒患者增减衣物。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锻炼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制定,身体锻炼方法以户外运动为主,如慢走、骑行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训练,从而提高呼吸功能。(4)饮食干预:呼吸内科所收治的重症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运动能力下降,加之症状的影响下,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逐渐降低,为了促进患者的恢复,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饮食干预,依据患者的个人偏好、疾病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日常饮食以低盐、低脂的食物为主,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饮食要保持清淡,保证蛋白质及维生素充足,嘱咐患者适当饮水,适当地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5)心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老年人居多,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处于衰退阶段,抵抗力较低,加之疾病的影响有咳痰、气促及反复咳嗽等症状,长期治疗下疾病未见好转,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压力,进而导致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不利于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鼓励患者讲述自身面临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解答。了解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的原因后,进行针对性的疏导。此外还要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使其治疗的信心得到提高,护理人员整理治疗成功的案例,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4]

1.3 观察指标

1.3.1临床效果分析

对患者护理后根据其临床指标及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评价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护理后无论是呼吸频率、血氧分压还是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恢复到正常状态,且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护理后无论是呼吸频率、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还是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改善为无效;护理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呼吸困难症状均无变化为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3.2临床指标分析

护理前详细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情况,并于护理后再次监测,获取相关数据后分析护理前后的改善情况,并完成组间比较。

1.3.3满意度分析

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的调查,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分-89分为基本满意;<6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不满意度)/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资料均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纳入和分析,研究资料包含计数、计量资料,两者表示方法不同,即n、(x±s)表示,数据统计后采用不同方法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完成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完成检验。检验后有明显差异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1 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两组临床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0

27(67.5)

12(30.0)

1(2.5)

39(97.5%)

参照组

40

17(42.5)

13(32.5)

10(25.0)

30(75.0%)

X2





12.369

P值





0.00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各个指标比较

如表2所示,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比参照组具有优势,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2 不同方法护理前后比较两组临床指标`x±s

组别

例数

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

呼吸频率(次/min)

血氧分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80.28±2.32

50.17±2.72*

29.37±3.46

20.02±2.39*

53.29±3.53

83.85±2.32*

参照组

40

80.24±1.76

61.29±2.92*

29.34±3.18

24.33±3.14*

53.24±3.72

75.48±2.14*

t


0.136

6.587

0.089

6.285

0.158

5.769

P值


0.936

0.001

0.854

0.001

0.946

0.001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3所示,比较两组护理后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3 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40

29(72.5)

10(25.0)

1(2.5)

39(97.5%)

参照组

40

23(57.5)

8(20.0)

9(22.5)

31(77.5%)

X2





9.768

P值





0.001

3 讨论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气候变化较大,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该病发生后症状表现位置主要集中于肺部、气管和支气管,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的胸腔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多种症状发生。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疾病愈加严重,进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等较为严重的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较大威胁。呼吸内科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收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场所,大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因此临床中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如果延误就会导致病情持续发展,进而增加患者的痛苦,生命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有相关研究表明[5],呼吸内科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的过程中,科学地使用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对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发现本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呼吸频率、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进行观察,未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比参照组高(P<0.05)。针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还能够提高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使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分期护理模式,将患者分为急性期、慢性迁延期、急性发作期等,并根据不同分期患者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还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积极调整患者的心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使其能够保持良好心态的基础上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操作,从而提高了整体护理效果[6-7]。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促进临床整体效果的提高,此次研究发现研究组临床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护理干预对临床效果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效果,同时对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以及满意度的提高有良好促进作用,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采纳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慧莹. 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智慧健康, 2024, 10 (32): 120-123.

[2]周美芳,郭小平,梁春蕾,等.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J]. 婚育与健康, 2024, 30 (02): 178-180.

[3]张红莉. 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效果分析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 (24): 102-104+140.

[4]姬虹. 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2, 39 (03): 278-279.

[5]陈凤枝. 心理干预在呼吸科重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J]. 黑龙江医药, 2021, 34 (05): 1233-1234.

[6]王春红.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中国农村卫生, 2021, 13 (19): 52-53.

[7]李瑞瑞.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J]. 名医, 2021, (14): 149-1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