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行学说探析针刺治疗PCOS情绪障碍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彭惠泉1,李云君2,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

本文旨在从中医五行学说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针刺疗法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随的情绪障碍中的理论基础与潜在机制。PCOS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还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通过研究PCOS情绪障碍的中医病机,结合五行学说,探讨针灸在调节脏腑功能、平衡五行属性、改善情绪状态方面的特殊作用,为PCOS情绪障碍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五行学说;五行针灸;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情绪障碍

正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ossible workings of acupuncture as a treatment for mood disorders link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us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five elements doctr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As a common gynecological endocrine disease, PCOS not only affects the reproductive health of the patients, but also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emotional problems.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TCM pathogenesis of PCOS mood disorders and combining the five elements doctrine, we discuss the unique role of acupuncture therapy in regulating the function of internal organs, balancing the attributes of the five elements, and improving the emotional state,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CM treatment of PCOS mood disorders.

Key words: five elements theory; five elements acupunctur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mood disorder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影响育龄期女性生殖和代谢健康的一种疾病,具有复杂的多因素性质,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排卵功能障碍和多囊卵巢形态[1, 2]。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约为10%13%,且在不同种族和地域间可能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在东南亚和地中海地区,PCOS的患病率可能相对较高[3]PCOS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涵盖了生殖、代谢、心理等多个方面。生殖异常的症状主要有月经不规律和不孕,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多囊卵巢的形态;而代谢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和血脂异常,这些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在精神心理方面,PCOS患者情绪障碍的普遍性较高,PCOS女性患情绪障碍(如抑郁和焦虑)的风险显著高于非PCOS女性,具体来说,PCOS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未患PCOS女性的45[4]PCOS患者的情绪障碍表现多样,包括抑郁、焦虑、情绪波动等。这些病症不只对患者的精神健康造成伤害,也可能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职业和人际关系带来负面效果,大幅度地削弱了PCOS患者的生活品质。因此应在临床管理中予以高度重视。本文试以五行学说为切入点,阐释五行功能异常与PCOS情绪障碍的关系,从其论治PCOS情绪障碍的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探讨基于此理论的针刺治疗思路。

1五行学说与五行针灸

1.1五行学说概述

五行观念,最迟亦是在殷代便已开始发生了,也是殷人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出来的。根据历史文献的记录,确实可以从卜辞上找到证据证明殷朝的确持有五方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理念不断演进,直至春秋时期,人类已经明确理解到大自然中有五大基本元素的存在,它们分别是水、火、金、木和土;例如,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里提到天赋予我们五个材料,民众共同使用他们,缺失任何一种都是不可以的[5]。自然界中,一切东西都不能离开这五种物质元素。因此,根据《素问·天元纪大论》的观点,"五运阴阳"是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和万物的根本法则,也是生命演变的关键因素、生死轮回的基础源头,更是精神力量的核心所在[6]。这里五运义同五行[7, 8]。根据《尚书·周书·洪范》的记载,水具有滋养和向下的特性;火则有上升的热力;树木能够弯曲伸展;金属可以被塑造;而土地则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9]。将五种不同的阴阳物质的属性从中抽象出来。根据中医经典著作《素问·六微旨大论》的阐述,当主导火热位于其左侧时(即为’),则会向后移动一格并由相火接管管理;若再往前推进一位则是被元素所控制;接着是金属性的力量开始掌控局面;然后又进一步向前推移至水的领域中去处理事务;最后到达的是树木属性和植物属性区域的管理权限交予到它手中来完成任务;而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话就会发现这个过程是以一种循环的方式不断重复着——从上一次的位置出发再次回到起点位置的过程就是如此反复无常和不可预测[6, 11]。这样就构成了水克火、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相克的关系。

1.2五行针灸

"五行针灸"这一疗法的历史可以从《黄帝内经》开始追踪,它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但并未被记录下来。直到20世纪的中期,该治疗方法才首次进入西方世界,并得到了英国华思礼博士的大力推广和完善[12]。《五行精纪》中有云凡人禀五行之气而生者也”,认为可将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五行针灸以五行理论为基础,亦将素体一行分为以上五种,主要通过情志、皮肤颜色、声音和机体气味等信息来判断[13]。根据《五行针灸指南》所述,"五行针灸结合了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五行观念、器官与经脉体系,并融入了针刺治疗法则。这五个要素(木、火、土、金、水)不仅代表着大自然的核心成分,也构成了人类生命的基石及动力源泉。每个人根据出生时的天时地利人和,会禀赋其中一种元素(即主导一行)为主导,这一主导元素会深刻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性格特征、脏腑功能以及精神状态。当主导一行保持平衡和谐时,人体就能维持健康;一旦失衡,就会引发各种疾病。首先,五行针灸师会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态、脉象、声音、精神状态等,结合问诊,来辨识患者的五行属性及其主导一行。进一步分析患者主导一行的盛衰状况,以及与其他四行的相互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失衡或病邪侵袭的情况。同时,也会考虑十四经脉的阻滞情况,因为这些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其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根据患者的五行属性和病情,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这一些重要的穴位涵盖了内外的七龙(特定的关键点位)、背部腧穴(脏器气的传导至后背的关键位置)12条主要经络及其任督二脉的出入口、五个流域(源泉、小溪、中继站、主干道、汇集处)、本源穴、网络穴等等。利用这些穴位来施针,能够平衡血液循环,畅通经络,实现驱除病邪、扶持健康、调整精神状态的目的[14, 15]

2五行学说与PCOS情绪障碍

基于五行学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情绪障碍的病机进行解释,可以从心、肝、脾、肺、肾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PCOS患者常存在肾水不足的问题,肾属水,肝属木,正常情况下水能涵木,即肾水能滋养肝木。肾水不足则无法滋养肝木,导致肝气郁结,进一步引发情志不畅,表现为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是导致PCOS患者情绪障碍的重要因素。肝气郁结不仅影响月经的正常排泄,还导致气机不畅,引发胸闷、易怒、情绪不稳等症状。若肝气郁结日久,可郁而化火,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情绪问题,进一步加重PCOS患者的心理负担。心属火,肾属水,心火应下交于肾,肾水应上济于心,保持水火既济的平衡状态。PCOS的病人经常由于肾脏水分不足,无法滋养心脏,从而使得心脏火力过盛,导致他们出现烦躁、失眠和多梦等情绪问题。心主神明,心神不宁则情志活动失常,表现为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脾脏负责吸收和转化水分,如果脾虚不能正常运作,就会导致水分内部积聚,形成痰湿。这些痰湿会阻碍气机的流通,影响气血的流动,从而引发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失衡,进一步加剧情绪问题。脾虚会导致气血无法生成并传输,气血不足则会使心神受损,表现为情绪低落、疲乏等症状。

PCOS的情绪障碍往往不是单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而是心、肝、脾、肾等多脏功能失调的综合表现。各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平衡被打破,导致气机不畅、情志失调。PCOS患者的情绪障碍病机复杂,本虚以肾虚为主,标实以肝郁、脾虚、心火偏亢等为主。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情绪障碍。

3五行针灸治疗PCOS情绪障碍探析

3.1针刺主穴选择

《五行针灸指南》认为,精神疾病的产生源于附体,认为大自然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控制人导致精神失常。ICD-10附体状态称为精神恍惚状态,国外则称为变换的意识状态,其产生与患者的文化信念、易感素质和变换的意识状态有关,由心理、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经气阻滞所致。

附体致病,因患者五行属性的不同,将治疗分木、火、土、金、水行人5种类型。各行人均选用内七龙腧穴:鸠尾、天枢、伏兔、解溪,先泻后补,各留针15min;若附体顽固未被祛除,则再选用外七龙腧穴:百会、大杼、肾俞、仆参,先泻后补,各留针15min[15, 16]

3.2针刺配穴的选择

通过四诊将患者分为五行人,根据各行人原穴不同加减。

木行人:木行人的情绪易于陷入低落,策略规划和执行能力下滑,记忆力大幅度减弱,认知能力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决策过程困难。他们的个性变得固执且视野受限,生活和工作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加肝、胆原穴:太冲、丘墟[14, 16]

火行人:火分为君火和相火。君火失衡表现为心跳加速,行为过于活跃,追求极致完美,性格急躁且易于狂热;同时,内心充满自我怀疑,犹豫不决,甚至语言表达不畅。相火失衡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减弱,逃避现实困境,表现出手足无措,常常选择退缩不前。针灸治疗心脏和小肠的原穴:神门和腕骨。相火失衡针刺加心包、三焦原穴:大陵、阳池[14]

土行人:内心常怀有强烈的危机感与需求感,倾向于过度索取,同时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与稳定感,害怕孤独;过度思考导致精神疲惫,记忆力也随之减退。对脾、胃的原穴太白和冲阳穴进行针灸治疗[14]

金行人:性格中带有优柔寡断的一面,易产生自卑、伤感、悲哀等负面情绪,意志力薄弱;或表现出过度的自尊与挑剔。针刺加肺、大肠原穴太渊、合谷穴[14]

水行人:性格特质鲜明,既有胆怯谨慎的一面,也有胆大冒险的时候;语言表达时而滔滔不绝,时而沉默寡言;记忆力易受影响,对安全感有着强烈的追求,自我认知易出现偏差,行为方式可能过于极端。对肾、膀胱原穴太溪和京骨穴进行针刺治疗[14]

4病案

患者,女,27岁,未婚。初诊2023615日。主诉:月经错后14年。当前的病情描述如下:这位女性患者的首次月经发生在她13岁的时候,她的过往记录显示其月经期较长,约为3750天一次,且出血量偏少,颜色浅淡,伴随着疼痛感。她在月经来之前会感到胸肋和乳腺部位有胀痛的感觉,最近的一次月经是2023年的613日,与之前的状况相似,即血流量及质量没有明显变化。去年的一月份,由于已经超过六个月未曾出现月经,所以她去了一家医院接受了诊断并使用了黄体酮和人造周期的药物治疗,持续三个月的时间,但停止用药之后,仍然无法恢复正常的月经规律。此外,该名女性的头发较为茂盛,脸上也经常会出现痘痘;有时候容易激动烦躁,有时又表现出抑郁的状态;感觉胸部和腹部不适,嘴里常带有苦味并且干燥无津液,排泄物呈现黄色硬结状,尿液也是深黄色。观察到她的舌头呈红色,表面覆盖着一层黄色的厚腻苔藓,同时脉象显得紧绷有力。进一步的医学检测结果表明,她的两侧卵巢存在多囊现象,子宫内膜厚度仅为四毫米。女性性激素检查:FSH7.52U/LLH16.20U/LPRL20.01nmol/LE202.12ng/LP2.17μg/LT1.67μg/ LLH/FSH比值>2。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情绪障碍。中医诊断:月经后期;郁证(肝郁化火证)。治则:疏肝理气,泻火调经。治法:予五行针灸针刺治疗。

第一次治疗。第一部检查有无内障。首先检查并记录脉象;其次注视患者双眼,试图以己之神会彼之神。患者没有任何反应,感到自己面对一片空白,或有如临深渊之感,反映出患者体内有内障。使用内七龙腧穴清除内障。首先针鸠尾(剑突下约1/2cm),从上至下进针;天枢(双侧)从右到左,带泻意;伏兔(双侧)、解溪(双侧),直刺,刺入后针能直立,要求得气,并保持得气感;如针倒伏,须进针深一些。所有穴位正确针刺后,在对所有穴位进行准确的针刺后,按照进针的顺序给每一个穴位全面施加泻法(以180°逆时针旋转),先从右侧开始,再向左侧移动,最后保持针灸5分钟。再次检查内障是否得以清除第二部内障已清除后进入下步祛邪治疗。由于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不稳,这是五行处于紧张状态的表现,判断患者有邪气。针尖轻轻地插入皮肤,以45°角度分布在膀胱经的第一线上的五脏背俞穴,两侧都进行刺激,选择肺俞、肝俞、脾俞、肾俞。等待510分钟,观察有无圆形红晕出现于任何针刺部位,为确定红斑不是皮肤对针刺之过敏反应,在背俞穴附近非腧穴位置,刺入几针对照针。如对照针有红斑出现,应待此处红晕消退后,才能判定背俞区之红斑是否属邪气反应。待针孔周围红斑退尽后才可出针,可能需要20分钟至2小时以上。条件允许时,应留出充足时间,以确保一次治疗将邪气祛尽。邪气袪尽后,以针刺护持一行原穴结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患者为木行人,选足少阳胆经的原穴丘墟从上至下进针,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太冲从下往上进针,灸3壮,针刺补法,以扶正。并针对患者症状选关元、中极、卵巢、子宫、内关、三阴交平补平泻法,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2023622日二诊,患者诉情绪明显较前缓解,面部痤疮,胸胁胀满,口苦而干较前改善,二便调;舌红,苔黄,脉弦。嘱继续前法治疗。第二次治疗。依据"夫妻法则"的说法,左手的脉搏强度应该稍胜过右手的脉搏强度。左边的脉被称为"丈夫"脉,而右边则是"妻子"脉。判断患者仍处于压力状态下,自此之后的每次治疗开始时,作为常规,都需检查有无夫妻不和脉或其他出入阻滞。由于此时时处于夏至选中封、光明,灸3壮,针刺补法治疗;继续关元、中极、卵巢、子宫、内关、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第三次治疗。选神阙,隔盐灸3壮。结束时选木的原穴丘墟、太冲,灸3壮,针刺补法治疗;继续关元、中极、卵巢、子宫、内关、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第四次治疗。选胆俞、肝俞,灸7壮,采用针刺补法;继续关元、中极、卵巢、子宫、内关、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

2023713日三诊,LMP2023-06-16,经量较前增多,色鲜红,患者诉情绪明显较前缓解,面部痤疮较前改善,无胸胁胀满,口苦而干,舌红,苔白,脉弦。第五次治疗。选期门,灸5壮,针刺补法;继续关元、中极、卵巢、子宫、内关、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第六次治疗。选膏肓,灸7壮,针刺补法;继续关元、中极、卵巢、子宫、内关、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一个周期后复诊,患者诉能自行调节情绪,其他症状均较前改善。

按语:这位患者是一名年轻女性,她的月经已经延后了14年,被诊断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和情绪障碍。中医辨证为月经后期,郁证,属肝郁化火证。患者长期月经后期,量少色淡,伴有痛经及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此皆肝郁气滞,疏泄失常之表现。这些症状包括:毛发密集,面部长痤疮,易怒且急躁,胸部胀满,口感苦涩干燥,大便不畅,小便颜色黄,舌头红润且苔质厚实,脉搏微弱。这些都是肝气郁结导致的火热内盛的表现。西医检查见双侧卵巢多囊改变,性激素水平异常,进一步印证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治疗以疏肝理气,泻火调经为法,采用五行针灸进行治疗。首次治疗先清除内障,通过特定腧穴的针刺,使患者体内气血得以通畅,神机得以复明。继而祛邪治疗,针对患者情绪不稳之表现,通过背俞穴的针刺观察红斑反应,以祛除体内邪气。按照五行针灸理论,结合病人的体质木行之人,选择穴位进行治疗,目的是为了强壮正气,去除邪气,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经过数次治疗,患者情绪明显缓解,面部痤疮、胸胁胀满、口苦而干等症状均有所改善,月经量亦较前增多,色鲜红,说明治疗有效,肝郁得舒,火热得清,气血得以调和。继续治疗,患者能自行调节情绪,其他症状均进一步改善,体现了五行针灸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情绪障碍方面的独特优势。本例病案的治疗过程,充分展示了五行针灸在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方面的精妙之处。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的辨证及针对性的治疗,使患者的身心状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体现了中医针灸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的独特魅力和疗效。

5结论

本文通过基于五行学说的视角,深入探析了针刺治疗PCOS情绪障碍的理论基础与潜在机制。针刺疗法在调节脏腑功能、平衡五行属性、改善情绪状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PCOS情绪障碍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未来应继续深化相关研究,推动针刺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PCOS患者。

参考文献

[1] TEEDE H J, TAY C T, LAVEN J, et al.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2023 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Eur J Endocrinol, 2023,189(2): G43-G64.

[2] 熊维希, 林莹, 许莉莉, . 血清miR-23a/b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异常的相关性研究[C]//. 第七次全国妇科内分泌学术会议, 中国山东济南, 2013: 1.

[3] KUJANPÄÄ L, ARFFMAN R K, PESONEN P, et al.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resents as a multimorbid condition by age 50: birth  cohort linkage to national register data[J]. Eur J Endocrinol, 2024,190(6): 409-420.

[4] LEE S, TEJESVI M V, HURSKAINEN E, et al. Gut bacteriome and mood disorders in women with PCOS[J]. Hum Reprod, 2024,39(6): 1291-1302.

[5] 张其成著. 中医五行新探[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 1-12.

[6] 范涛点校周鸿飞. 黄帝内经素问[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122.

[7] 汪正於, 杨才弟. 基于阴阳五行对《黄帝内经》中魂魄本质及其生理意义的探讨[J]. 中医研究, 2012,25(10): 3-7.

[8] 范永康. 《黄帝内经》的生态智慧[J]. 学术论坛, 2013,36(05): 14-16.

[9] 冀昀主编. 尚书[M]. 北京:线装书局, 2007: 136-144.

[10] 贺娟, 高思华. 《黄帝内经》运气合化分步模式辨疑[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38(03): 993-999.

[11] 袁一顺, 黄浪浪, 刘言薇, . 刘中勇从脾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 中医药通报, 2022,21(02): 20-22.

[12] 黄谦峰, 郭素真. 从扶正、治神角度探讨五行针灸的作用机制[J]. 中医研究, 2023,36(08): 8-11.

[13] 王书文, 程岩岩. 不寐的脏腑辨证与五行针灸理论相关性探讨[J]. 河北中医, 2024,46(02): 306-309.

[14] 诺娜·弗兰格林英. 五行针灸指南  第3[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2021: 1-2.

[15] 胡玉娜, 王若凡, 郝彦钧, . 对五行针灸调整食管癌负性情绪的探索[J].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2(03): 75-79.

[16] 田同良, 袁文丽, 王流云, . 论五行针灸治疗精神心理疾病[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32(02): 516-5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