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夏季红

滦平县妇幼保健院068250

摘要

目的:分析在牙体牙髓病患儿治疗期间使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的效果。方法:抽取2024年8月-2024年10月期间滦平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儿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0例/组,对照组麻醉时使用利多卡因,观察组麻醉时使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对比麻醉起效时间、治疗期间疼痛水平、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为(2.25±0.56)min,比对照组起效快,治疗时VAS评分为(1.09±0.31)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6.67%,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牙体牙髓病患儿在接受无痛治疗时,应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进行局麻,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利多卡因;儿童;牙体牙髓病

正文


儿童是牙体牙髓病的主要患病群体之一,此病的主要表现症状包括牙齿、牙根疼痛,还会对咀嚼功能造成影响,对患儿的口腔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可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时主要的治疗方案即是根管治疗,通过此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并可恢复患儿的口腔功能。但是,此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引发较强的疼痛感,而儿童对于疼痛的耐受度普遍较差,导致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不佳。为此,需要借助麻醉剂来减轻疼痛感,保障治疗顺利进行。利多卡因及复方阿替卡因均是临床常用的麻醉剂,本文抽取2024年8月-2024年10月期间在滦平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儿60例进行分组观察,目的即在于分析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此病患儿治疗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4年8月-2024年10月,共纳入研究对象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8-14岁,平均(11.12±1.12)岁;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7-14岁,平均(10.59±1.16)岁;2组患儿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纳入标准:①均为牙体牙髓病患儿;②患儿家长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儿;②患有其他口腔疾病的患儿;③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④精神障碍或智力低下者。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时使用利多卡因(沈阳第一制药,H21021148)。观察组:治疗时使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马鞍山丰原制药,H20045881)。均采取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案进行麻醉,麻醉起效后即可开始治疗。

1.3观察指标

1对比麻醉起效时间及治疗时疼痛水平。疼痛水平利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重。

2)对比麻醉效果。麻醉结束后,患牙完全无痛,也无不适感:优;麻醉结束后,患牙有轻微疼痛:良;麻醉结束后,患牙疼痛剧烈:无效。麻醉优良率=(总例数-差)/总例数×100%。

3)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晕、头痛、恶心。

1.4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中的相关数据输入到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予以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麻醉起效时间及治疗时疼痛水平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2.25±0.56),比对照组起效快,手术时VAS为(1.09±0.31)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1:对比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疼痛水平(±s)

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min)

手术时VAS(分)

对照组

30

5.05±1.21

2.04±0.42

观察组

30

2.25±0.56

1.09±0.31

t


11.502

9.967

P


0.001

0.001

2.2对比麻醉效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6.67%,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对比麻醉效果(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对照组

30

8(26.67)

13(43.33)

9(30.00)

22(73.33)

观察组

30

1(3.33)

15(50.00)

14(46.67)

29(96.67)

χ2





6.405

P





0.011

2.3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有1例出现了头晕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3: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头晕

头痛

恶心

合计

对照组

30

3(10.00)

3(10.00)

3(10.00)

9(30.00)

观察组

30

1(3.33)

0(0.00)

0(0.00)

1(3.33)

χ2





7.680

P





0.005

3讨论

牙体牙髓病可引发强烈的疼痛感,并影响正常的牙齿功能,在口腔科,牙体牙髓病十分常见。由于儿童口腔卫生执行情况普遍不够理想,因此也是牙体牙髓病的主要患病群体之一[2]。根管治疗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是,由于儿童对于疼痛的耐受度较差,加上认知不足等原因所致,导致患儿治疗依从性不佳。为此,采取无痛治疗是保障治疗顺利实施的前提。

利多卡因及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均是临床上常用的局麻药,均具有镇静镇痛的功效。本文中,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时使用了复方盐酸阿替卡因作为麻醉剂,研究结果显示,该组麻醉起效更快、麻醉效果更好,且引起的不良反应更小P0.05),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在儿童牙体牙髓病无痛治疗时,使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的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分析原因:复方盐酸阿替卡因的主要成分为阿替卡因和肾上腺素,可抑制知觉传导和神经性传导,使机体感觉反射减弱。肾上腺还可促进血管收缩,从而可提高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3]

综上可见,在儿童牙体牙髓病无痛治疗时,使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具有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的优点,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赵微微,岳强.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疾病无痛治疗中的应用[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3,10(30):7-10.

[2]徐勇.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疾病无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2):141-144.

[3]高明.观察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疾病无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2):117-120.

 

滦平县科学技术局   项目编号:202402A0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