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因素分析的社区高龄患者压疮预防护理策略探讨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王安婷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社区服务中心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区内高龄患者人数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压疮已然成为该群体较为普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品质及康复进程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全面剖析相关因素,依据社区护理的实际状况,构建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压疮预防护理方案,对于降低压疮的发病率、提升社区护理的整体质量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本项研究聚焦于基于多因素分析的社区高龄患者压疮预防护理策略,力图为其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希望在社区护理领域发挥积极影响。


关键词

多因素分析;社区高龄患者;压疮;预防护理

正文


引言

对于社区高龄患者而言,其皮肤因自然老化而变得脆弱,同时慢性疾病缠身以及活动能力逐渐衰退等生理状况,孤独情绪的滋生、认知水平的退化等心理状态,再加上社区医疗资源的匮乏、家庭支持系统的薄弱等社会环境因素,均有可能成为诱发压疮风险上升的重要因素。

一、高龄患者压疮的多因素分析

从生理角度而言,高龄患者的皮肤生理机能明显衰退,表皮逐渐变薄,真皮中的弹性纤维数量减少,皮下脂肪也出现萎缩现象。这些变化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与血液循环功能显著减弱,使得皮肤对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的耐受能力大幅降低,从而极易引发压疮。与此同时,高龄患者通常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干扰血液循环与组织代谢。在活动能力方面,高龄患者的身体机能普遍下降,活动范围受限。长期卧床或久坐会使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营养因素也不容忽视,高龄患者由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以及慢性疾病的消耗,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与修复功能,降低皮肤的抵抗力。研究发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5 g/L的高龄患者,其压疮发生率显著上升。心理因素同样不容小觑,高龄患者因身体功能衰退和疾病困扰,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食欲和睡眠,降低身体免疫力,还会降低患者对压疮预防措施的依从性。

二、社区高龄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现状

(一)社区护理资源与压疮预防

在社区层面,护理资源整体较为紧张。护理人员数量有限,且专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肩负着繁重的基本医疗护理任务,同时还需兼顾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精力分散,难以高对龄患者开展全面且细致的压疮预防护理工作。此外,接受过专业压疮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比例偏低,对压疮的评估、预防及护理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压疮预防护理的质量。社区护理设备和物资也较为匮乏,缺乏如减压床垫、减压坐垫等先进的压疮预防器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压疮预防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二)高龄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流程

目前,社区高龄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流程仍存在诸多不足。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龄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不够及时和准确,缺乏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和流程。在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以及缺乏个性化的问题。例如,部分护理人员在为患者翻身时操作不规范,未能有效减轻局部压力;对于不同风险程度的患者,未能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此外,社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也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压疮预防知识和技能,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压疮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依从性较差。

(三)高龄患者及家属在压疮预防中的参与度

高龄患者及家属对压疮预防的认知水平较低,参与度不足。许多高龄患者和家属对压疮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压疮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无需特别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及家属缺乏主动采取压疮预防措施的意识,如定时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同时,由于缺乏压疮预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即使有预防的意愿,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实施预防措施。此外,部分家属因工作繁忙、照顾能力有限等原因,无法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支持,这进一步增加了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

三、社区高龄患者压疮预防护理策略

(一)基于多因素分析的个性化护理方案

社区护理人员需运用标准化的压疮风险评估工具,例如 Braden 量表,对高龄患者开展全面且动态的压疮风险评估工作。评估内容涵盖患者的生理状况、活动能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并依据评估结果来确定患者的压疮风险等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对于低风险患者,主要侧重于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措施,比如定期为患者进行皮肤检查,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鼓励患者适当活动等。对于中风险患者,在执行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例如为患者配备减压床垫、减压坐垫等,定时为患者翻身,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二)社区护理团队能力提升与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压疮预防护理的专业培训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内容涵盖压疮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评估方法、预防和护理措施等多方面知识。通过此类培训,旨在提升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的压疮预防护理技术。同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课程,及时学习最新的压疮预防护理知识和理念,持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此外,还应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分享临床经验和护理心得,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建立健全护理人员压疮预防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机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以此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社区高龄患者压疮预防的多学科协作模式

组建由社区医生、护理人员、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构成的协作团队,共同为高龄患者提供压疮预防护理服务。各学科专业人员依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在压疮预防护理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社区医生主要负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基础疾病;护理人员则负责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以及护理措施的实施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压疮问题;营养师的任务是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康复治疗师负责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提高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心理咨询师则负责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对压疮预防的依从性。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病例讨论会,共同探讨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措施。

四、结语

本研究立足于高龄患者压疮的多因素分析,并结合社区护理的现实状况,精心构建了一套基于多因素考量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展望未来,亟待持续加大社区护理资源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从而更为高效地应对高龄患者压疮预防工作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凤珍.预防性压疮护理在社区高龄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12):329.

[2]陆晴,李艳.“321”健康教育模式在降低社区高龄老年卧床患者压疮风险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2):73-76.

[3]杨莉.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社区高龄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压疮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06):146-14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