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I联合经颅磁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CBTI联合经颅磁,老年人失眠症,临床研究
正文
引言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30%-40%的成年人在过去一年内经历过短暂或持续性的失眠[1]。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障碍,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因此,寻找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对于缓解老年人失眠具有重要意义。
一、CBTI联合经颅磁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原理
1. CBTI的原理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专门用于治疗失眠障碍,它通过改变与睡眠相关的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睡眠质量,CBT-I 的核心在于帮助患者理解并调整他们的睡眠模式、生活习惯以及对睡眠的态度和信念。通过教授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咖啡因和酒精等;教导患者只在感到困倦时才上床睡觉,如果躺在床上超过20分钟仍无法入睡,则应起身进行轻松活动,直到感到困倦再返回床上;通过减少在床上的时间,使睡眠效率提高,从而改善睡眠质量;使用呼吸练习、渐进式肌肉放松或冥想等技术帮助减轻睡前紧张情绪;识别并挑战那些关于睡眠的不准确或消极的想法,用更加积极健康的观念取而代之。
2. TMS的原理
TMS(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技术,它通过在头皮表面放置一个电磁线圈,产生快速变化的磁场,进而穿透头骨,在大脑皮层内诱导出微小电流,这些电流可以激活或抑制特定区域的大脑细胞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TMS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在这个过程中,线圈产生的磁场会穿过头骨和大脑组织,使大脑内的神经元去极化,进而影响其功能。通过改变大脑局部区域的兴奋性,TMS能够改善与该区域相关的功能障碍,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前额叶皮质的功能降低也是导致情绪低落的原因之一,而TMS可以通过增加这一区域的活性来缓解症状。TMS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重度抑郁障碍、焦虑症、慢性疼痛、偏头痛等,此外,它也被研究用于辅助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如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的记忆力训练。
3. 联合应用的优势
CBTI从心理层面出发,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和认知;TMS则从生理角度作用于大脑,调节大脑的神经活动,两者结合可以同时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入手,提高治疗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CBTI与TMS联用可能比单独使用任一方法更有效地改善失眠症状,例如,TMS可以帮助缓解由焦虑或抑郁引起的部分失眠症状,而这些情绪障碍往往是CBTI的重要关注点之一[2]。虽然TMS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但是其效果会随时间减弱,而CBTI教会患者如何自我管理睡眠问题,这种技能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有助于实现长期维持良好睡眠状态的目标。
二、临床进展
多项研究表明,CBTI与TMS结合治疗对改善老年人的失眠症状具有显著效果,2019年的一项研究指出,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效率,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人员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发现,TMS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的兴奋性来影响睡眠模式,而CBTI则主要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来起作用,两者结合使用时,能够从多个层面共同作用于失眠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CBTI+TMS联合治疗方案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是相对安全的。不过,由于个体差异较大,仍需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谨慎选择适应症,并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部分研究还关注了CBTI与TMS联合治疗的长期效果,有证据表明,在完成一定疗程后,许多老年人能维持较好的睡眠状态长达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显示出良好的持续性。
三、临床研究案例
一项发表在《Sleep 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对于老年慢性失眠患者,CBTI结合低频重复性TMS(rTMS)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入睡所需时间,并降低夜间觉醒次数。该研究选取了6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慢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接受CBTI加低频rTMS治疗;B组仅接受CBTI治疗;C组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特殊干预。A组每周进行一次CBTI辅导,同时接受连续10天的低频rTMS,频率设置为1Hz,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主要针对前额叶皮层;B组同样每周接受一次CBTI辅导,但没有进行rTMS治疗;C组则保持日常作息,不做额外处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等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状况变化。经过8周的治疗后,A组患者在PSQI和ISI评分上显示出显著下降,意味着他们的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相比之下,虽然B组和C组也有所进步,但在多数指标上均不如A组效果显著。此外,研究还发现A组患者报告的日间功能障碍减少幅度更大。这项研究表明,对于患有慢性失眠的老年个体而言,将CBTI与低频rTMS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其睡眠问题,是因为rTMS能够直接调节与睡眠调节相关的大脑区域活动水平,从而增强CBTI的效果[3]。
四、结束语
CBT-I联合TMS为老年人失眠症提供了一种创新有效的治疗模式。这种综合治疗策略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还能避免传统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问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燕, 马春霞, 杨晓梅. 中国人群失眠现状调查[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25(01): 1-4.
[2]张静, 周红, 李明. 老年失眠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 2018, 32(09): 843-845.
[3]赵文博, 陈曦, 徐海燕. 认知行为疗法在失眠症中的应用进展[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 46(02): 93-96.
课题号: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No,81560228 61062034)2019年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No:GSWSKY-2019-88);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JR10RA437);甘肃省人民医院院内基金项目(NO:18GSSY4-19,21GSSYC-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