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气血调理助力心血管健康
摘要
关键词
中医气血调理;心血管;健康
正文
1.气血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
中医理论中,气血和心血管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气被认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其主要负责推动血液循环,可以维持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雪被认为是携带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流动介质,同样,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气和血相互依存,共同滋养人体的各个部位。人体气血充足可以保障心脏和血管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可以维持心脏和血管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气血平衡也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保障。人体气血失调不仅会导致血管堵塞,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血管疾病。可见,气血是心血管健康的关键因素。气血对人体心血管健康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于(1)气血虚,导致心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进而,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最终,影响心血管健康。(2)气虚血淤,气虚推动血行无力,致血淤,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3)气血失常,致使人体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
2.中医气血调理助力心血管健康的方法
2.1通过药物调理气血
中医药物调理气血以提高心血管健康的方法比较多样,可根据个人差异和综合调整,提高效果。常用的补气中药材主要包括黄芪、白术、甘草、红景天等。其中,黄芪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白术、甘草可以健脾益气。的作用。常用补血中药材主要包括当归、阿胶、红枣、桂圆等。其中,当归补血效果显著,阿胶滋阴补血,红枣和桂圆显著的补血生津作用。常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材主要包括丹参、红花、川芎等。这些药物可增加冠脉流量,以减慢心率,具有减少心肌耗氧量和扩张外周血管作用。改善人体心血管状况。中医药具体服用中,可通过服用具体方剂,如生脉饮、补中益气汤等。确保人体心血管健康。生脉饮主要成分有人参、麦冬、五味子,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心血管疾病患者。该类患者饮用生脉饮,能益气养阴,固脱生津。补中益气汤主要成分有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患者。该类患者服用补中益气汤,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血府逐瘀汤适用于淤血阻络型心血管疾病患者。该类患者合理服用该中药,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归脾丸主要成分有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等,适用于心脾两虚的患者。该类患者服用归脾丸,能补气养血,安神定志。用药指导中,可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取汁服用。每日一剂,早晚两次服用。针对丸剂,按说明书或医生指导服用,一般建议每日2~3次,每次6~9克。需注意的是,不同患者体质和病情也是不同的,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中医药进行合理使用。另外,部分中药材需要经过炮制后再服用,以减少毒副作用。患者在用药时,要配合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增强药物疗效。
2.2通过针灸调理气血
针灸治疗是传统的中医疗法,中医可通过合理针灸,调理人体气血,促进人体心血管健康。在该过程中,医生可通过针灸疏通人体经络、调和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等。确保人体心血管健康。利用针灸疏通人体经络方面,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穴位,进而,刺激分布于人体各部的经络,促进经络畅通和气血流动,防止经络淤阻。在人体经络出现瘀阻或者气血运行不畅时,医生便可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适用针灸方法,避免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人体心血管健康。利用针灸调和脏腑功能的过程中,医生可通过刺激心包经、心经等穴位。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血管状况。利用针灸平衡阴阳的过程中,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避免人体阴阳失衡影响身体正常机能,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如刺激昆仑穴,该穴位位于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昆仑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按揉此穴,可以有效调节阴阳平衡。刺激内关穴,该穴位位于腕横纹中点上三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内关穴可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同时,也有助于平衡阴阳。刺激外关穴,该穴位位于腕背横纹中点上三指,尺骨与桡骨之间。外关穴可以疏风解表,缓解外感症状。同时,调节阴阳平衡。刺激足三里穴,该穴位位于小腿外侧,膝盖外侧突骨下方四指的位置。此穴不仅可以促进脾胃功能,还能增强体质,调节阴阳。借助有效的针灸方法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助力心血管疾病康复。需注意的是,针灸治疗是综合的过程,通常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医生可通过将针灸治疗与中医药调理或者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进行结合,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2.3通过运动调理气血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调理气血,还可以维护心血管健康。医生可通过指导患者通过散步和太极以及瑜伽等轻运动,不断增强身体的气血流动,或者通过日常活动,如郊游和旅行等放松的方式,让人体与自然充分互动,促进气血流通,亦或者适度琴棋书画和广场舞,利用有效的修行方式,保障身体健康。以太极为例,医生可指导患者在练太极的过程中注重意念与动作的结合,如在舒心平血功中,意念集中在小指、无名指、中指指尖或劳宫穴处,引导气血运行,使全身经脉畅通,加强人体微循环。让患者通过腹式呼吸,使呼吸深长而平稳,调节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心率。让患者确保太极运动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缓慢而流畅的,放松肌肉,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促进气血的顺畅流动。保持身心平衡,专注于动作和呼吸,缓解压力和焦虑,改善心理健康,进一步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结语:总而言之,医生指导中医气血调理方法,可借助中医理论和实践作用,确保人体心血管健康。医生可通过指导患者通过药物调理气血、通过针灸调理气血、通过运动调理气血等。确保患者气血调理,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作,提高患者自身的修复能力,让患者长期保障心血管健康,保障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赵欣,李瑞杰,王彦辉,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医健康管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3):137-141.
[2]朱谚谚,徐晓春.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中药康复理念在心血管科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14):121-123.
[3]李建美,刘娟,蓝荣维.中医理念下“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23):175-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