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超声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价值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重症超声;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传统监测方法
正文
引言: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危重,机体内循环差,有代谢异常表现,病死率高,为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院内病死率,临床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研究发现,通过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指导液体管理。重症超声是常用的监测方法,可以评估液体输注与改善器官灌注的效果,为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提供指导;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应用价值更高[1]。基于此,本文于本院2023年11月~2024年11月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就重症超声监测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基本信息见表1。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课题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的审批,也得到了患者家属的支持。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监测方法: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指标、血液动力学的监测。
观察组进行重症超声监测:设定好超声探头频率及相关参数,将心脏探头置于患者胸骨进行检查,观察心脏收缩情况,持续监测。抬高患者下肢,监测患者心功能;完成检查后,保持平卧位体位,于15分钟内补充500ml生理盐水,继续监测患者的心功能。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变化;(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液量和尿量;(3)评定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可以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点评估患者基础健康状况、急性生理变化、慢性疾病等能够判断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风险,APACHEⅡ评分≥20分,视为有较高的死亡风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表 1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对比(n/%)
组别 | n | 性别(男/女) | 年龄 |
观察组 | 33 | 19/14 | 36~65(52.44±1.15) |
对照组 | 33 | 18/15 | 38~66(53.65±0.67) |
χ2 | 0.789 | 0.683 | |
P | >0.05 | >0.05 |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表 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组别 | 例数 | SBP(mmHg) | DBP(mmHg) | 心率(次/min) | |||
复苏前 | 复苏24h | 复苏前 | 复苏24h | 复苏前 | 复苏24h | ||
观察组 | 33 | 96.56±2.33 | 128.67±3.54 | 48.65±2.16 | 62.37±2.33 | 106.55±3.54 | 84.54±2.32 |
对照组 | 33 | 96.54±2.31 | 115.43±3.24 | 48.62±2.19 | 55.33±2.76 | 106.51±3.56 | 95.46±3.26 |
t | 0.789 | 6.567 | 0.544 | 5.678 | 0.765 | 4.765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 复苏液量、尿量
表 3 两组患者复苏液量、尿量对比()
组别 | n | 复苏液量 | 尿量 |
观察组 | 33 | 3231.22±214.54 | 1153.65±104.23 |
对照组 | 33 | 3365.54±312.65 | 1053.33±115.43 |
t | 5.765 | 7.568 | |
P | <0.05 | <0.05 |
2.4 APACHEⅡ评分
表 4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对比(/分)
组别 | n | 治疗6h | 治疗24h |
观察组 | 33 | 15.43±2.13 | 12.12±1.22 |
对照组 | 33 | 18.76±1.65 | 16.57±3.87 |
t | 4.765 | 7.678 | |
P | <0.05 | <0.05 |
3 讨论
脓毒症休克病机复杂,考虑与病菌感染有关,随着疾病进展的推进,引发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免疫功能障碍。治疗不及时,还会增加死亡风险。临床主要采取液体复苏方式控制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病情,但是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液体治疗期间,大部分患者无容量反应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重症超声监测具有连续性特点,具有实时性优势,创伤相对较小,患者易于接受;监测过程中,可以实时反映患者心功能状况,监测方式更客观,监测结果更精准[2]。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重症超声监测,可以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液体复苏。
上文研究结果显示,复苏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苏24h,观察组患者SBP、DBP、心率,分别为(128.67±3.54)、(62.37±2.33)、(84.54±2.32);本组患者SBP和DBP升高明显,且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本组复苏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重症超声监测可以随之了解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能够指导临床进行液体管理。
传统监测方法,有很好的监测价值,可以动态测量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输出量等心功能指标,但是属于有创操作,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重症超声有监测与检查双重作用,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心率、血压同时,还能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液体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运用重症超声监测方法,有效评估了患者的复苏液量和尿量,说明重症超声有较高的监测价值。在重症超声监测下,及时反映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变化,对病情评估也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复苏后,观察组患者复苏液量为(3231.22±214.54)、尿量为(1153.65±104.23);与对照组比较,本组患者复苏液量较少,尿量较多,进一步说明重症超声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患者器官功能状态,运用重症超声,可以更加客观地监测患者心功能,进而依据液体复苏容量性反应评估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最大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6h、治疗24h,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5.43±2.13)、(12.12±1.22),两个时间段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再次表明重症超声监测,方便临床评估患者的病情,有临床指导意义。上文研究成果,证实了重症超声监测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重症超声监测结果准确,能够随时了解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病情,可以依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尽可能降低死亡风险,临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吴艳梅,董春叶,任翠萍,等.压疮风险预警护理对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4,37(16):153-156.
[2]曾思敏.重症超声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9):1727-1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