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在超声医学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超声科教学;沉浸式教学法;实习生教学;应用效果
正文
超声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依赖于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导致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脱节[1]。因此,超声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2]。模拟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沉浸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会诊场景,整合多学科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将超声医学教学与其他临床科室的知识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近乎真实的临床环境[3],同时沉浸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实践操作、培养跨学科协作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和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获得更加直观的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模拟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在超声医学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3年5月至2024年8月期间前来超声科实习的73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教学组和沉浸组,男性13名,女性60名。教学组:男性4名,女性32名,年龄为21-25岁,平均值22.45±1.67岁。沉浸组:男性9名,女性28,名,年龄21-25岁,平均值23.14±1.82岁,两组学生年龄数据比较P>0.05。
1.2方法
两组教师均为本院具有执业资格的高年资医师,
常规教学组行基本的教学课纲:(1)理论知识培训包括:声波传播、反射、折射、超声伪像等基本概念;机器设置、探头选择、图像优化技巧;识别常见解剖结构及其在超声图像中的表现,了解常见疾病的超声特征。(2)操作技能培训包括:掌握腹部、心脏、血管等不同部位的标准扫描切面;调整设备参数以获得清晰、诊断价值高的图像;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常见病例的超声检查。(3)临床实践部分包括:参与实际临床超声检查,观察并协助完成检查流程;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参与病例讨论会;与其他科室合作,提升综合诊断和决策能力。
沉浸式教学组在基础课纲外,另行:(1)通过模拟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构建一个虚拟的临床会诊场景。(2)组建导师和实习生的多学科专家模拟团队,模拟超声医生、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病理学家、放射科医生等不同角色,共同讨论病例。各科专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由团队中的导师负责记录诊断情况和学习进展。(3) 在每个环节结束时,导师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并提供即时反馈。例如,超声影像是否清晰,是否能正确解读图像,是否能与临床症状结合做出合理诊断等。评估不仅限于技术操作的精度,还包括学生在多学科团队中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临床思维等综合素质的表现。导师可以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判断逻辑、沟通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价。
1.3观察指标
研究在设定观察指标时,选择:
①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CCTST)量表,是一个广泛使用的量表,用于评估学生或专业人员的评判性思维技能。它考察的维度包括推理、分析、评估、判断、归纳与演绎推理。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医学等领域,用于评估学生在面对临床情境时的思维深度和决策能力[5]。该工具非常适合用来评估医学学生在实际临床问题中的评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尤其是在多学科合作的场景下。量表由5个维度构成,由 34 道题目组成每题1分,总分34分。
②学习参与度量表(Learning Engagement Scale, LES),在沉浸式教学中,学生的高参与度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习参与度量表(LES)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课堂及实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情况[6]。对于超声医学等需要高水平实践技能的学科,LES能够衡量学生是否积极投入到技术操作、跨学科讨论和协作中,且能通过不同维度的参与感知,进一步推动学生在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该量表包括三个核心维度: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共有24个问题,采用李克特量表评分,每题1~5分,共计120分。
③采用自制超声科实习生带教满意度问卷于出科前一天进行评价,该问卷包括实习过程满意情况、教学体会满意度、带教责任心满意情况3个维度,每个维度25个条目、单维度总分100分、共计300分。分数>90分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小于80分为不满意。该量表Cronbach'sa系数为0.819。
④成绩理论考核,我院超声科带教医师自主命题,百分制计分。
1.4统计学方法
以STATA17.02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x±s”表示,行t检验。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仅考虑95%置信区间的情况。
2 结果
2.1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对比
教学前,两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教学后,沉浸式教学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沉浸式教学在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尤其在推理、分析、评估、判断和归纳与演绎推理等维度上,教学后沉浸式教学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见表1。
表1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对比(x±s,分)
项目 | 常规教学组(n=36) | 沉浸式教学组(n=37) | t | P | |
推理 | 教学前 | 4.95±0.88 | 5.71±0.74 | 0.502 | 0.692 |
教学后 | 5.66±0.17 | 7.85±0.39 | 43.233 | 0.000 | |
分析 | 教学前 | 4.31±0.21 | 4.66±0.24 | 0.478 | 0.389 |
教学后 | 5.32±0.71 | 6.26±0.35 | 53.067 | 0.000 | |
评估 | 教学前 | 4.01±0.15 | 4.03±0.16 | 0.426 | 0.827 |
教学后 | 5.19±0.13 | 6.80±0.14 | 40.939 | 0.000 | |
判断 | 教学前 | 3.14±0.24 | 3.16±0.17 | 0.738 | 0.686 |
教学后 | 4.04±0.10 | 4.81±0.11 | 42.384 | 0.000 | |
归纳与演绎推理 | 教学前 | 5.16±0.51 | 5.32±0.18 | 0.502 | 0.704 |
教学后 | 5.79±0.26 | 6.69±0.15 | 43.233 | 0.000 |
2.2学习参与度对比
沉浸式教学组在所有三个参与度维度(认知、情感、行为)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且P值均为0.000(P<0.05),表明这些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显著性。
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三个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显示出沉浸式教学组在学习参与度上相较于常规教学组有明显优势。沉浸式教学方式可能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见表2。
表2考核成绩对比(±s,分)
项目 | 常规教学组(n=36) | 沉浸式教学组(n=37) | t | P |
认知参与 | 30.277±3.158 | 35.702±2.99 | -7.527 | 0.000 |
情感参与 | 30.472±3.299 | 34.541±2.609 | -5.851 | 0.000 |
行为参与 | 30.583±2.761 | 34.351±3.002 | -5.577 | 0.000 |
2.3学习积极性对比
沉浸式教学组在所有维度(实习过程、教学体会、带教责任心)上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表明沉浸式教学可能更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见表3。
表3学习积极性对比(±s,分)
项目 | 常规教学组(n=36) | 沉浸式教学组(n=37) | t | P |
实习过程满意情况 | 86.056±9.109 | 91.541±4.426 | -3.286 | 0.001 |
教学体会满意度 | 83.972±9.364 | 93±4.939 | -5.172 | 0.000 |
带教责任心满意情况 | 85.639±8.989 | 92.486±4.58 | -4.117 | 0.000 |
2.4两组成绩对比
沉浸式教学组的成绩显著优于常规教学组,这种差异具有很高的统计学显著性(P<0.05),表明沉浸式教学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效果更加突出,见表4。
表4两组成绩对比(±s,分)
项目 | 常规教学组(n=36) | 沉浸式教学组(n=37) | t | P |
两组成绩比较 | 75.333±7.827 | 90.351±3.377 | -10.695 | 0.000 |
3讨论
超声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专业之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血管、消化、妇产、神经等各个方面[7]。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技术已经成为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疾病筛查、早期诊断和术中引导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超声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8]。
沉浸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学科专家的参与,提供了跨学科协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拓宽了医学视野,还培养了他们在多学科环境中整合信息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对复杂临床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9]。在实践中,沉浸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学生通过在虚拟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诊疗,能够更好地理解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决策的复杂性。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增强了他们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信心和能力[10]。
本研究显示,模拟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沉浸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这些问题,沉浸式教学组无论是在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还是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的五个维度、亦或者在实习过程满意情况、教学体会满意度和带教责任心满意情况上都显著优于常规教学组(P<0.05)。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学科团队合作,学生在一个近乎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进行学习,显著提升了他们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判断能力。类似胡长虎[11]等的研究也表明,沉浸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多学科团队合作也是沉浸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模拟会诊中,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医学角色,如超声医生、内科医生和病理学家等,与其他学科的同学和导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这种跨学科的互动不仅帮助学生拓宽了医学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学习如何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还学会了如何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以形成全面的临床解决方案[12]。
本研究通过对比传统教学组和沉浸式教学组的表现,揭示了模拟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显著优势。这归因于沉浸式教学模式创造的真实临床环境和多学科互动氛围,使学生在进入学习状态前就对即将参与的活动产生了强烈的期待和学习意愿。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广泛的实践意义,值得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柳琼,单雪霞,吴盛正,等.基层医疗单元急诊超声诊断技能培训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12):1153-1156.
[2]陈绍琦,王睿丽,张巍,等.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产超声培训中国指南(2024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4,40(02):161-167.DOI:10.13929/j.issn.1003-3289.2024.02.001.
[3]袁红,罗亚梅,康刚劲,等.5G支持下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虚拟仿真系统设计与应用[J].眼科新进展,2023,43(08):642-646.DOI:10.13389/j.cnki.rao.2023.0130.
[4]黄枭,林丹丹,孙祎,等.经食管超声模拟教学和临床实践在麻醉科医师培训中的评价[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01):107-109.
[5]潘嗣宁,韦秋凤,钟妤.虚拟仿真模式教学对提高麻醉住培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思考[J].科技风,2025,(01):46-48.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501016.
[6]张晓燕,王亚红,王莹,等.教学督导会诊在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21,18(12):1212-1217.
[7][1]张伟义,杨笛,伍怡萱,等.心脏超声模拟教学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20(12):1421-1426.
[8]Najafi M, Motlagh M K, Najafi M, et al. Trend of tendency to critical thinking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Tehr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2010–2015: A longitudinal study[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2022, 11(1): 29.
[9]Ying W, Mingxuan L, Qian Z, et al. The mediating role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between the clin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of nursing stud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Nurse Education Today, 2023, 121: 105677.
[10]朱雯,方文静,齐永涛,等.基于PBL下的多元化教学在临床专业超声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24,24(02):116-120.
[11]胡长虎,曾智勇,王超,等.“院校合作、医教协同”模式培养新时代基层医生的实践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2):50-53.
[12]李琴,阳文秀,苏荣庆,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影像本科班超声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3,37(11):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