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联合足三里穴穴位注射治疗脾虚湿盛证CAG的临床疗效评价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杨中莉

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 重庆 409000

摘要

目的:对脾虚湿盛证CAG进行参苓白术散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做好效果分析。方法:通过选取2023年1月-2025年1月参与本次研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计60例,对照组、治疗组分别采用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足三里穴位注射,做好效果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AMA评分明显改善,相比对照组较优p<0.05。治疗组患者胃脘痛、上腹胀、反酸、嗳气、胃镜检查积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效果较好(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足三里穴穴位注射治疗脾虚湿盛证CAG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病变,而且安全可靠,为CA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脾虚湿盛证CAG;参苓白术散;足三里穴位注射;分析

正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指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炎性损伤导致的黏膜、幽门腺化生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当前CAG的发病机制不明显,主要和饮酒、饮食不节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关系,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上腹胀痛。当前来说,对于脾虚湿热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来说,湿邪留滞胃肠脉络中,在浊气不降时从而导致胃失滋养最终导致萎缩[1]。本文通过对脾虚湿盛证CAG患者进行参苓白术散联合足三里穴穴位注射治疗,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计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就诊时间处于20231-20251月,患者男女比例为34:16例,患者年龄分布于29-6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5.25±1.20岁,病程值在3-6年之间,病程均值为4.5±1.2年。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治疗组),经比较,两组患者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采用口服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将参苓白术散与温开水搅拌均匀后服用,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足三里穴位注射,选择足三里穴作为注射穴位。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小腿前外侧,找到足三里穴位置。常规消毒皮肤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将适量的盐酸甲氧氯普胺缓慢注入穴位,剂量为2ml进行穴位消毒注意注射速度不宜过快,以避免患者不适。注射后,轻轻按摩穴位,以促进药物吸收。

1.3观察指标

HAMA评分,7-14分可能有焦虑、15-21分有明显焦虑、22-29分严重焦虑、30分以上全面严重焦虑状态

1.4指标处理

选用的软件类型为SPSS统计包,具体为22.0版本t方式予以处理的对象为计量指标,若干预前后同类指标显示P0.05则达到统计目的

2.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HAMA评分,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患者HAMA评分差异不大,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AMA评分明显改善,相比对照组较优p<0.05。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

组别

例数

管理前

管理后

对照组

30

  21.7±0.6

    13.5±0.4

治疗组

30

  21.0±0.3

    9.6±0.2

t

-

       0.578

       7.084

P

-

       0.825

       0.000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胃镜检查积分情况分析,治疗组患者胃脘痛、上腹胀、反酸、嗳气、胃镜检查积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效果较好(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分析

组别

例数

胃脘痛

上腹胀

 

反酸

 

嗳气

胃镜检查积分

对照组

30

1.86±0.32

2.64±0.94

1.90.45

2.40.55

1.30±0.32

治疗组

30

0.83.7±0.26

1.40.34

1.24±0.32

1.60.25

0.84±0.43

t

-

10.254

8.340

7.450

9.305

8.01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胃黏膜腺体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脾虚湿盛证是中医学中的一个常见证型,与CAG的发病机制有着紧密的联系[2]。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湿邪内生,湿盛则脾胃运化功能受阻,从而导致CAG的发生和发展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胃部胀痛、嗳气、反酸,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3]。在本次研究中,通过使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其中药物成分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增强体力,改善疲劳。白术健脾燥湿,增强食欲,改善消化功能,止泻。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安神,对于脾虚湿盛所致的头身重困、小便不利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甘草调和药性,缓解药剂的刺激性,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山药补脾益肺,养阴生津,对于脾虚食少、久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止泻,对于湿盛所致的泄泻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薏苡仁渗湿健脾,对于湿邪所致的头身重困、水肿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砂仁芳香醒脾,行气温中,对于脾胃气滞、食欲不振有一定的疗效。桔梗开宣肺气,化痰止咳,对于咳嗽有痰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4]。足三里穴是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特定穴位,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胃黏膜病变程度有所减轻,腺体数量和功能有所恢复。穴位注射则通过调节经络气血,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5]。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联合足三里穴穴位注射治疗脾虚湿盛证CAG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病变,而且安全可靠,为CA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蒋传林.泮托拉唑联合针刺足三里、中脘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3):77-79.

[2]钟建娣,廖月改,梁华超,.按摩合谷穴及足三里对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术后腹胀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09):104-106.DOI:10.19435/j.1672-1721.2023.09.034.

[3]丁攀婷,钟欢,徐璇,.艾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足三里穴区皮肤炎症因子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06):224-226+258.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23.06.062.

[4]任雪萍.“附子理中汤”结合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位治疗胃痛、腹痛疗效观察[J].甘肃科技,2022,38(08):136-138.

[5]吴春燕.针灸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夹湿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0):161-162.

项目名称:参苓白术散联合足三里穴穴位注射治疗脾虚湿盛证CAG的临床疗效评价

项目编号:黔科计202488
承担单位:黔江区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杨中莉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