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心内科;临床护理;应用
正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心内科患者80例,每组各包含40名患者。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3名,女性患者有17名。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1名,女性患者有19名。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值>0.05),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针对性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纳了标准干预措施,持续对患者状况进行细致观察,以便即时捕捉患者的不寻常反应。向患者全面阐释疾病相关信息,确保患者对其病症有准确的了解,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日常护理和饮食方面的细致指导,并且不厌其烦地向患者说明药物机理、服用方式及关键注意事项,强调患者必须严格依照医嘱使用药物。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1)高效健康指导。患者病情稳定后,运用图像、影像、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知识,涵盖病因、机理、治疗、护理和预防等方面,纠正其误解,引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2)高质量心理支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保持友好态度,尊重并理解患者,鼓励其表达情感和思想,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耐心解答疑问,提升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缓解焦虑,促进患者主动参与护理。(3)个性化饮食管理。针对心内科患者消化吸收能力较弱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实施低脂、低热、低胆固醇饮食,强调合理饮食对心脏保护的重要性。制定专属饮食计划,明确饮食量和时间,指导患者注意饮食细节,确保营养摄入,减轻心脏负担。(4)严谨生活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增加巡房频率,操作轻柔。协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定时变换体位以预防压疮,按摩受压部位以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详细解释药物使用、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为可能的不良反应做好心理准备。(5)专业的心脏康复。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类型和强度。初期以轻度运动为主,鼓励进行小幅度肢体活动,第二周起逐步加入心脏康复操,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调整,若训练中感觉不适,适当降低强度,并强调持续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连续性数据以(x±s)形式呈现,并通过t检验进行对比;离散性数据则以频数和百分比形式展现,并通过χ2检验进行对比,当P值<0.05时,认为两组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2结果
2.1干预前后负性情绪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在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在干预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2.3睡眠质量评分分析
观察组在干预后的睡眠质量总分及各个项目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护理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面对生活节奏的加速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心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提高。这类疾病往往发病急促且病情严重,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化护理需求的同时,解决心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成为当前迫不及待的任务。尽管传统的心内科护理能够在基本层面满足患者的需求,但其效果总体上仍有局限,特别是在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探索一种更为高效、安全的心内科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优质护理作为一种科学化的护理方式,坚持以患者为核心,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致力于减轻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痛楚,使其在生理、心理和精神层面都能保持愉悦状态,并且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以期达到更佳的护理成效。
我国心内科疾病的发生频率相对频繁,不仅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同时也深受个人生活与工作压力,以及日常习惯的深刻影响。这类疾病往往表现为慢性病程,患者必须持续用药来减轻症状,防止病情恶化。然而,长期的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部分病人在用药期间遭遇不良反应,导致用药依从性逐渐降低,进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和体验。随着病情的深化,药物的种类、组合及剂量等都需要相应调整,患者需定期复查以实现治疗目的的精准提升。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心内科疾病患者的复查率普遍不高,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症状频繁复发,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重大隐患。研究指出,心内科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直接关系到康复成果,而心理压力、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则直接影响患者的配合程度。因此,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困扰进行疏导,特别是在面对严重不良反应时,帮助患者减轻副作用、提升用药配合度,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手段。
结论
综合来看,对所选心内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全面优化了护理成效,巩固了医患关系的和谐,这一做法在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欢.优质护理对心内科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及预后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6):905-906.
[2]王光萍.心内科优质护理融入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0,5(10):181-183.
[3]赵宁,张艳.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8):92.
[4]吕伟.心内科优质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运用[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6.
[5]王昊雯.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18):89-91.
[6]张秀荣.心内科优质护理中创新服务模式的应用体会分析[J].系统医学,2019,4(7):175-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