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肩袖损伤患者中应用PRP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肩袖损伤;PRP注射;康复训练治疗;临床疗效
正文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起着关键作用,一旦发生肩袖损伤,常导致肩部疼痛、无力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目前,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康复训练作为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有针对性的运动疗法,能够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肩关节功能[1]。富血小板血浆(PRP)是通过离心自体全血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含有高浓度的血小板,当血小板被激活时,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进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加速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从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PRP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2023年1月~2024年10月,录入的主体为我院就诊的肩袖损伤患者,纳入84例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42例,男女比例=22例/20例,年龄24~66岁,平均(45.22±4.77)岁,BMI指数19~25kg/m2,平均(22.38±1.41)kg/m2;观察组42例,男女比例=23例/19例,年龄24~68岁,平均(46.44±4.81)岁,BMI指数20~25kg/m2,平均(22.88±1.45)kg/m2。2组资料的差异值(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CT和MRI确诊为肩袖损伤;年龄>18岁;肩部疼痛时间超过4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对PRP过敏者;肩部存在感染、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近期接受过肩部手术史。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具体内容:(1)关节活动度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辅助进行肩关节前屈、外展、内外旋等方向的被动运动,以患者能耐受的疼痛程度为限,逐渐增加活动范围。随后进行主动辅助运动,患者借助滑轮、棍棒等器械辅助完成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2)肌力训练:等长收缩训练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在肩关节不同角度下,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训练使用弹力带或哑铃,进行肩部前屈、外展、后伸及内外旋等动作,根据患者的肌力情况选择合适的阻力。(3)物理因子治疗:采用超声波在肩部疼痛及损伤部位进行治疗,频率为1-3MHz,强度为0.5-1.5W/cm²,每次10-15分钟,每周3次;同时使用热毛巾或红外线灯对肩部进行热敷,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1次,康复训练每周进行5次,共8周。
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注射PRP,均采集患者肘静脉血20ml,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PRP,其离心速度分别是1500r/min、3000r/min,离心时间均为10分钟,第一次使血液分层,分离出上层血浆和下层红细胞,第二次获得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层。经检测,制备的PRP中血小板浓度为全血的3-5倍。制备成功后进行注射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外展30°,常规消毒铺巾,在超声引导下将注射针准确穿刺至肩峰下间隙,缓慢注入PRP5ml,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3次。
1.3观察指标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分值0~10分,表示无痛~剧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包括疼痛、功能、活动范围等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计算用软件SPSS25.0,计数资料的描述用率(%),检验用X2,计量资料的呈现用(±s),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 | 42 | 5.22±1.73 | 2.28±0.24 |
对照组 | 42 | 5.33±1.84 | 3.99±0.42 |
t | - | 0.282 | 22.909 |
P | - | 0.779 | 0.000 |
2.2 ASE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A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ASE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n) | 疼痛 | 功能 | 活动范围 |
观察组 | 42 | 30.52±3.73 | 30.48±3.54 | 30.88±3.62 |
对照组 | 42 | 25.09±2.88 | 25.77±2.62 | 25.15±2.77 |
t | - | 7.467 | 6.931 | 8.147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肩袖损伤后,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导致损伤的肩袖组织难以自行修复,从而引发持续的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作为肩袖损伤保守治疗的基础,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肩部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以及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然而,康复训练主要侧重于改善肩部的力学环境和功能状态,对于肩袖损伤的组织修复作用相对较弱。PRP注射为肩袖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PRP中富含的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与增殖,加速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能够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胶原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合成,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再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则可以促进细胞的代谢和增殖,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3-4]。这些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细胞内信号通路,促进肩袖损伤部位的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血管生成,从而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5]。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各项ASE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表明PRP注射促进肩袖损伤组织的修复,为康复训练提供了更好的组织基础,使康复训练能够更有效的发挥改善肩关节功能的作用;而康复训练则有助于维持和提高PRP注射后修复组织的功能,促进肩关节功能的全面恢复[6]。
综上所述,PRP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既能够解除患者的肩袖损伤的痛苦,还能促进其肩关节功能的修复和提升,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华,向孝兵,李杰,等.PRP注射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20,43(S01):70-71.
[2]王继兵,尹正录,孟兆祥,等.超声引导下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23,37(7):690-694.
[3]沈伟伟,王玮,石杰,等.四种富血小板血浆肌肉注射辅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伤的疗效系统评价[J].山东医药,2023,63(15):16-21.
[4]刘意来,李彬,陈巍,等.肩关节镜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对肩袖损伤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腱-骨愈合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 21(23):2517-2521.
[5]陆超峰,方志豪,刘磊,等.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精准注射治疗肩袖损伤的短期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23,35(8):1035-1038.
[6]易庆丰,胡华刚,张天元,等.超声引导下PRP注射治疗肩袖损伤对局部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21,23(3):383-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