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摘要
关键词
自省式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
正文
艾滋病是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感染艾滋病毒是主要致病原因,会严重破坏身体免疫系统,极易引发各类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疗,旨在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延长生存期限。值得注意的是,此病可经性等途径传播,危害性较大,故健康教育的实施就极为关键。常规健康教育因缺乏针对性等,效果难达预期,而自省式健康教育则有效弥补了常规健康教育的不足,可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有利于更好地预防或控制疾病。本文主要就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我院健康体检艾滋病高危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男女占比15:10,年龄区间为21-46岁,平均年龄为(30.24±4.16)岁;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3:12,年龄区间为20-47岁,平均年龄为(31.78±5.08)岁。将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予以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健康体检结果提示艾滋病高危者;资料齐全;知情同意。(2)合并其他传染病或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史;语言交流障碍;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等前提下,总结艾滋病防控知识,制定宣传手册,让艾滋病高危者自行阅读。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自省式健康教育,具体内容:(1)基于问卷调查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包括艾滋病高危人群对此病宣传的接受度等,并明确其有无高危行为,如多个性伴侣、性生活不洁等。同时,也需与社区形成联动局面,即对于艾滋病高危人群所分布的社区,要开展疾病知识的认知调查,为该社区的居民讲解艾滋病危害、传播途径等,遵循关怀与预防并重原则,普及相关知识,让居民能够掌握感染艾滋病的高风险行为。以性传播为例,考虑到很多人都存在不规范使用或不使用的情况,这就提高了艾滋病传播风险,对此就需强化性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认识性病检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学会保护自己,从根本上规避或降低性传播风险。(2)定期开展随访,实现连续性调查,确保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在制定健康教育宣传内容的过程中,要确保语言简单、通俗易懂等,让艾滋病高危者或社区居民能够了解到艾滋病危害。同时,引导艾滋病高危者回顾既往生活中有无高风险行为及艾滋病认知缺失等,针对性的调整健康教育内容,强化危害性宣传及预防措施的普及。另外,宣传资料要做到多形式,除了书面形式外,也要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如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促使艾滋病高危者可不受时间及地点限制了解、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另外,也可强化地区防范网建设,由专人负责帮助各地展开网上防治,定期推送防治内容,包括文字、录像等,尤其是敏感群体,如老年人、同性恋等,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矫正偏见,全程贯穿人文关怀理念,提高他们的依从性。(3)自省式健康教育的实施,自愿咨询检测是重要环节,要充分尊重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人格,注意心理干预的落实,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控制疾病的传播[1-2]。
1.3观察指标
(1)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实施不同健康教育后,调查艾滋病高危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包括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三个维度,疾病知识掌握率=完全掌握率+部分掌握率。
(2)经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分析艾滋病高危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3)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艾滋病患病率,做好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疾病知识掌握率
观察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应用自省式健康教育后,艾滋病高危者疾病知识掌握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艾滋病高危者疾病知识掌握率对比
组别 | n | 完全掌握 | 部分掌握 | 未掌握 | 掌握率 |
观察组 | 25 | 12(48.0) | 8(32.0) | 5(20.0) | 20(80.0) |
对照组 | 25 | 4(16.0) | 9(36.0) | 12(48.0) | 13(68.0) |
2.2满意度
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实施自省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行常规健康 教育的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艾滋病高危者健康教育满意度对比
组别 | n | 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 25 | 15(60.0) | 8(32.0) | 2(8.0) | 23(92.0) |
对照组 | 25 | 7(28.0) | 10(40.0) | 8(32.0) | 17(68.0) |
2.3患病率
将自省式健康教育应用于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病1例,占比为4.0%,而行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病6例,占比为24.0%,经对比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艾滋病是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可经性、母婴、血液传播,潜伏期较长,难以及时发现,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累及机体多器官,增加治疗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病死风险。同时,此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往往会受到歧视,究其原因与疾病知识缺乏等有关,对此健康教育的实施就尤为必要。常规健康教育因针对性不足,宣教效果往往欠佳,自省式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宣教模式,具备关怀与预防并重的特点,能够让艾滋病高危者或居民快速、准确的了解、掌握疾病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程度[3]。在此过程中,基于分类宣传、互联网平台的前提下,也促进了宣教效率的改善,能够潜移默化的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纠正不健康行为,增强自我防护能力[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应用自省式健康教育后,艾滋病高危者疾病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自省式健康教育后,随访1年患病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自省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率,降低患病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琍.健康教育在艾滋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16):175-177.
[2]王莉.艾滋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6):158-160.
[3]蒋凡,刘建英.基于院-校联动机制的健康教育模式对高校新生艾滋病风险识别及应对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1):143-145.
[4]刘丽丽,王庆,潘振强.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5):143-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