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体会
摘要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肠镜检查;食管静脉套扎;内科护理
正文
引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肠镜检查和食管静脉套扎术已成为诊断和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检查和治疗方法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护理配合。本文旨在总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经验,探讨护理工作在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Treitz韧带以上消化道的突发性出血,涉及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及胰管等部位。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损伤及恶性肿瘤等。典型症状包括呕血、黑便以及周围循环衰竭,严重时可引发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诊断该疾病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内镜检查。其中,胃镜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手段,不仅能精确定位出血点及病因,还可同时进行止血治疗。肠镜检查则主要用于鉴别下消化道出血。早期明确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二、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过程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注和专业的护理技能,以下是详细的护理步骤:
1. 初步评估与稳定
生命体征监测: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
静脉通路建立:迅速建立至少一条大口径静脉通路,以便快速补液和输血。
血样采集:采集血样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2. 术前准备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检查或手术的必要性,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禁食禁水: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禁食禁水,通常胃镜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肠镜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
药物准备:准备好可能用到的药物,如止血药、镇静剂等。
3. 术中配合
患者体位: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胃镜检查通常为左侧卧位,肠镜检查为左侧卧位。
监测与记录: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检查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协助操作:根据医生指示传递器械,协助完成内镜下止血等操作。
4. 术后护理
恢复监测:患者返回病房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饮食指导:根据医嘱指导患者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活动建议:建议患者保持适度休息,避免高强度活动或剧烈运动,以减少身体负担,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
饮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应逐步调整饮食,初始阶段以流质食物为主,随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过渡至半流质、软食,最终恢复正常饮食,确保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对消化道造成额外刺激。
术后6小时内禁食,之后可少量饮水,若无不适,24小时后可进流食,48小时后可进半流食。
活动指导:指导患者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再出血。术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之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需避免提重物和剧烈活动。
疼痛管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物。若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报告医生,排除穿孔等并发症。
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呕血、黑便、发热、胸痛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若出现再出血迹象,立即通知医生并准备急救措施。
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可能因病情和治疗过程产生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解释术后恢复过程,增强患者信心。
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呕血、黑便等症状,及时发现再出血。
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疼痛管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6. 出院指导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药物、生活方式等。
复诊计划:制定详细的复诊计划,确保患者按时复查。
应急措施:教育患者识别出血等紧急情况的症状,并知道如何应对。
通过上述详细的护理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
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
护理评估与监测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基础。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黏膜色泽和尿量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出血量、颜色和性质,评估出血程度。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实验室指标,为治疗提供依据。
急救措施与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配合医生进行内镜下止血或介入治疗。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
药物护理与不良反应观察是内科治疗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需熟悉常用止血药物、抑酸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严格执行医嘱,准确给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心律失常等,及时处理并记录。
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急性期需禁食,待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护理人员应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缓解焦虑和恐惧。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规律饮食等。强调定期复查和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预防再出血。
四、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通过对胃镜护理配合,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规范的护理在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中的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完善护理流程,对于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整体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明华, 李小红.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诊治进展[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2, 39(5): 321-325.
2. 王静, 陈大力.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配合[J]. 护理研究, 2021, 35(8): 1456-1458.
3. 刘芳, 赵明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策略[J]. 中国急救医学, 2023, 43(2): 178-181.
4. 孙丽丽, 郑小龙. 肠镜检查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消化杂志, 2022, 42(6): 412-415.
5. 周红, 吴晓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 41(9): 789-792.
6. 陈静, 王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20, 35(12): 45-47.
7. 李娜, 张强. 内镜下止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配合[J]. 中华护理杂志, 2021, 56(3): 345-348.
8. 林晓霞, 黄雪梅.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物护理要点[J]. 护理学报, 2021, 28(22): 2345-2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