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合作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张海东

香河县人民医院 河北廊坊 065400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医护合作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是在2024年1月-12月收治于我院,病例数8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护合作模式,观察患者健康教育掌握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掌握度及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医护合作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

医护合作模式;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教育;应用价值

正文


医护合作模式主要指的是医生与护士携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起对患者医疗服务问题,联合制定并实施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在当前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院服务水平拓展背景下,健康知识教育已经成为医院综合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慢性病,患者除了接受传统治疗以外,日常生活管理对于病情控制同样有着重要作用。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关键性疾病治疗与防范方式,健康教育已在临床干预中获得广泛的运用。通过运用先进理念,实施医护合作模式下健康教育,确保每一位患者自住院至出院期间,都能享受到由指定的医生和护士共同合作开展的个性化、全方位治疗与护理服务。对此,下文分析医护合作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随机从医院2024年1月-12月时间段内挑选出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是随机数表法,共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性别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区间45-75岁,平均(61.33±2.45)岁,病程时间1-4年,平均病程(2.07±0.33)年;观察组性别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区间45-74岁,平均(61.41±2.36)岁,病程时间1-5年,平均病程(2.09±0.37)年;两组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干预,需指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落实基础护理。

观察组实施医护合作模式下健康教育:①入院时:责任护士采取个性化指导方式,并阅读入院指南,向患者及其家属详述医院设施、日常生活安排、安全须知、探访规则以及杀菌防护措施等,构建良好医护关系,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感和不适感。②入院后24h:医生和责任护士在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我介绍后,责任护士需陪同医生进行病房巡视,以加深护理人员对治疗手段目标和具体实施要求理解。此外,医护团队协同与患者及其家属讨论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及家属能够主动合作进行治疗和护理。③入院后2-5天:由主治医师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内容、重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给患者讲解保守治疗成功病例,安抚患者负面情绪,以提高治疗疾病信心。④日常生活教育:当疼痛缓解后,为了防止因使用不当而出现肌肉萎缩,向患者说明运动重要性,鼓励患者进行针对腰背部的抗力性运动来加强其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力量。运动方式包括:五点式(用头顶、双手肘及双足跟5个点来维持平衡,然后再挺腰上抬脊柱)、三点式(改为用头顶及双足跟3个点来维持平衡,然后再挺腰上抬脊柱)。保持良好的习惯,关注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保证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间;选用结实的床架并在床面上铺上一个厚枕头,可向后翻身或者侧身平躺,但采用屈髋、屈膝的位置更为理想。下床、上床时速度不宜过快,姿势要缓慢稳妥,先从床角缓慢起身,两手可于床下支撑身体,协助离开床面。同样下床时,也可坐在床边,两手放在床上作支撑,上身向后仰以使腿部抬高离开床面,然后将手伸于地面作为支点可使身体稳定离开床面下地;若要在屋内活动时尽量佩戴护腰带来保护脊柱,不要长时间静坐不动,而应采取在座椅上坐姿保持腰背部紧靠座椅靠背姿势,保持坐姿身体正直,避免向腰部前方倾斜。当工作学习时,应将椅子对准书桌位置,以减少弯腰屈腰过度;每小时需要起身活动一下身体,可以缓解长时间静坐所带来的腰部不适。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定要坚持“能卧勿坐”“能立勿卧”的原则。严格禁忌扭伤腰椎间盘的动作,如搬运重物、扫地等,若必须拾取地面小物件时,也要先慢蹲下,然后屈膝再缓慢弯腰拾取地面物体,可减轻腰椎间盘后方压力。

1.3观察指标

经自制腰椎间盘突出知识调查问卷对患者知识掌握度进行评估,分值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掌握度越高。同时借助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本次健康教育满意程度,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处理分析,X2、t检验,并用(n/%)(±s)表示,P<0.05,则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及满意度

    研究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1对比两组知识掌握度及教育满意度±s)

组别

n(例)

知识掌握度

教育满意度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71.34±5.16

74.58±3.96

75.46±6.08

80.58±8.54

观察组

40

71.48±5.22

78.61±3.88

75.38±6.11

85.36±8.43

t


0.1206

4.5974

0.0587

2.5193

P


0.9043

0.0000

0.9533

0.0138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疾病防治除了日常药物治疗,还和日常生活习惯等有关,所以健康教育必不可少。医护合作模式作为当前医院应用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通过医护合作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需求,并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数据指出,患者通常较为信任医生,对医生指导依从性较高,而对护士依从方面则相对较低。在保守治疗前后随着护士参与护理工作的深入,患者对护士选择比例逐渐上升。在医护合作模式中,医生参与健康教育工作内容逐渐增多,进一步增强了患者对医护团队信任,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度,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确保患者及其家属从多个角度获得健康指导,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疑虑,增强康复信心,有效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临床工作过程中,医生往往因为工作繁重,对患者全程治疗监管缺乏细节化,而健康教育大部分责任自然落到临床护士职责。但在当前医疗服务模式下,医生享有习惯性权威,而护理人员教育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护士常常因为知识水平或其他因素而缺乏自信,加上患者对于护士的教育作用理解不够,以及我国医院服务模式的影响,使得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远远不及医生。除此之外,医护合作模式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信任,医患之间互动变得更加和谐,进而增进患者依从性,患者能够严格遵循各个健康指导,持续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获得较高医疗服务效果,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庄琼霞,胡根容,莫杰茏.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25,33(03):89-92.

[2]陈哿菲,江金燕.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模式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22,27(01):159-161.

[3]孙凤超.医护合作健康教育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2(05):347-34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