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李莉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215500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期间PDCA循环模式下急诊护理对救治效率、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急诊2024年1月~4月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配合;以2024年5月~8月接诊同类型患者(39例)为研究组,予以PDCA循环模式下急诊护理配合,行对比性临床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期间各急救环节用时,救治成功率及临床不良预后发生率差异。结果:较对照组,研究组急诊救治环节用时均缩短,救治成功率升高,且临床不良预后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急诊救治期间PDCA循环模式下急诊护理的配合,可经积极提升急诊救治效率后缩短各环节用时,确保患者早期治疗的开展,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PDCA循环模式;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急诊常见急性危重症患者类型,以冠脉主干或(和)分支发生急性阻塞或闭塞后心肌供血障碍为发病机制,具有较高死亡率,故相关患者的快速救治、有效时间窗内冠脉血运重建对其疾病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1]。护理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要临床工作内容,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工作的开展或存在护理效率差异可影响患者急诊救治效果,应合理选择可行护理模式[2]。因此,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期间PDCA循环模式下急诊护理对救治效率、救治结局影响,特开展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急诊20241~4月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例)为对照组,以20245~8月接诊同类型患者(39例)为研究组,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对照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52~85岁(68.54±5.71)岁,发病至入院病程2~11h6.52±1.41h;研究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50~85岁(67.52±5.46)岁,发病至入院病程1~12h6.55±1.57h。临床资料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入院CTADSA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符合冠脉介入手术指征;(2)发病至入院病程≤12h,年龄≤85岁;(3)家属知情,同意入组。排除标准:(1)伴既往急性心肌梗死病史;(2)伴心脏严重器质性病变;(3)伴恶性肿瘤;(4)伴其他器官系统严重功能障碍疾病;(5)资料缺损。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配合。即在患者经急诊入院后,依据胸痛中心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完成患者分诊评估,院内急救、转运等护理配合。

研究组:接受PDCA循环模式下急诊护理配合。(1)发现问题:由急诊护士长1名,护师2名组建护理小组,结合既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配合情况,发现护理工作问题,制定解决措施。(2)管理实施:结合工作问题,由心内科医生、护士对急诊护士开展完善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培训,于培训结束后依据考核情况划分护士岗位,确保护理环节职责到位及各环节的有效衔接。(3)循环管理:开展月度考核,依据考核中新发护理问题对相关责任护士予以技能培训及奖惩处理,并逐步完善护理实施内容。

1.3观察指标

比较急诊救治环节用时、救治成功率、临床不良预后发生率组间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差异性分析;急诊救治环节用时为正态分布连续性变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救治成功率、临床不良预后发生率为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检验;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诊救治环节用时对比

研究组急诊分诊引导用时,入院至急诊检查、PCI治疗开展、心肌再灌注恢复用时及急诊救治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急诊救治环节用时对比±s)

组别

分诊引导(min

入院至急诊检查(min

急诊救治(min

入院至PCI治疗min

入院至再灌注min

对照组/37

2.47±0.35

7.82±1.47

52.45±20.31

61.36±12.25

99.68±25.47

研究组/39

1.54±0.31

4.65±1.25

39.85±17.36

52.85±11.48

78.32±20.41

t

12.277

10.146

2.912

3.126

4.045

P

0.000

0.000

0.005

0.003

0.000

2.2两组救治成功率对比

对照组救治成功率为75.68%28/37),研究组救治成功率为92.31%36/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50

2.3两组临床不良预后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临床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临床不良预后发生率对比(n%

组别

急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二次冠脉血运障碍

总发生率

对照组/37

38.11

718.92

12.70

1129.73

研究组/39

12.56

37.69

0

410.26

 




4.545

P




0.033

3讨论

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的院内救治及时性、急救效率均可影响其发病后冠脉血运重建效率,部分患者或可由入院后专科治疗的延迟开展,加剧心肌缺血性损伤进展,降低急救效果及疾病预后质量,应重视相关患者院内救治期间各环节工作效率的提升[3]

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组,研究组急诊救治环节用时均缩短,救治成功率升高,且临床不良预后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上述研究结果可知,PDCA循环模式下急诊护理的开展,可在针对既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按需完成护士急诊护理技能培训及岗位划分后,可确保各项急诊护理环节的有效衔接,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急诊护理服务,从而配合急诊医生实现对患者病情的积极救治,在优化急诊救治效率的同时,优化患者救治结局[4-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急诊救治期间PDCA循环模式下急诊护理的配合,可经积极提升急诊救治效率后缩短各环节用时,确保患者早期治疗的开展,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原秋红,刘佳,李娜,. 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吉林医学,2024,45(7):1729-1732.

[2] 刘秀卡,沈燕虹. PDCA循环下抢救流程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及救治结局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33):74-77.

[3] 张丽丽,王丹. PDCA 循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7):183-185.

[4] 颜琼,王霞,雷秀兰,. 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路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8):177-179,183.

[5] 冯妙林,谭彩霞. PDCA循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4):48-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