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术后康复期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冠心病;术后康复;中医护理
正文
现阶段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愈发提升的特点,在李小萌[1]等人的研究中显示:其调查了国内东中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发现其发生率已经达到了8%-14%左右,且病死率同样出现了明显的提升。为我国社会以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实际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予以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可靠的优势[2]。但是由于手术自身具有创伤性,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正常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得患者术后出现雪中、血管再次狭窄等类型的并发症,因而需要重视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期的护理干预,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提升其恢复效果,改善预后。在康复医学以及中医护理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现阶段中医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受到了多方面的重视。如常小琪[3]等人针对冠心病患者落实中医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患者心理以及睡眠状态,确保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文将探究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术后康复期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详情如下所示。
1. 冠心病术后康复期中医康复理念
冠心病术后康复期患者的护理需要将护理理论与康复护理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以达到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如阮礼茹[4]等人便在冠心病术后康复期患者的护理中,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与快速康复技术进行融合,形成了优质护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患者恢复效果以及满意度。而宁余音[5]等人则在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融入了中医护理措施,在确保护理全面性以及连续性的同时,有效消除了患者术后相关危险因素,降低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即能够将整体康复理念与辩证康复理念进行有效的融合,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落实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确保患者机体功能以及精神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属于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以患者为中心的辩证中医特色护理模式。
2. 中医护理在冠心病康复期的针对性应用
2.1针对心血瘀阻型
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存在血行瘀滞、心脉不畅的特点,多数情况下与患者机体虚弱、饮食因素以及寒邪内侵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开展中医护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指导患者开展八段锦、太极操等康复训练,以促使全身气血流通,保障恢复效果。在饮食方面则需以具备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为主(如山楂、莲藕等)。如陈雅琴[6]等人在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的干预过程中,予以患者中医饮食指导,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压豆,显著提升了患者生存质量。其次康复期护理期间结合中药汤剂的应用,同时可提升患者恢复效果。
2.2针对气阴两虚型
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隐隐、气短乏力以及心悸,在护理过程中则应当遵循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原则。张凌等[8]人则将温和灸以及穴位贴敷融入此类患者的护理之中,发现患者最终恢复效果得到显著改善。认为针对此类患者,温和灸能够针对性的对所选穴位产生持续且温和的刺激,以达到调节脏腑气机,平衡阴阳的效果。而穴位贴敷则能够通过药物外敷于穴位之上,以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行气血、营阴阳的效果,进而改善患者恢复质量。
3. 中医特色护理在冠心病术后康复期的应用
3.1中医辩证食疗
中医辩证食疗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病结合辩证施护的原则,予以冠心病康复期患者全面的辩证施食,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在《金匮要略》[9]中指出:胸痹的病机为本虚标实,针对此类患者的饮食护理,则应当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避免摄入油腻肥甘类型的食物。以气虚的胸痹患者为例,在开展康复期饮食护理的过程中,则可予以气山药、小米等具备健脾补气功效类型的食物;针对痰浊的胸痹患者,则可提升气对于橘子、柚子等具备清热生津功效食物的摄入;针对心血瘀阻类型的患者,则以具备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为主,如山楂、鱼、大蒜等。认为通过予以冠心病术后康复期患者中医辩证食疗,可达到调整阴阳,改善脏腑平衡,促进恢复的效果。
3.2循经推拿
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角度出发,认为冠心病的病发属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患者出现血液凝滞不通,而循经推拿则能够达到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脏负担的效果。循经推拿对于提升左心室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以及改善冠状动脉缺血、缺氧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3.3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属于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现阶段已经存在多方面的研究均证实了此类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冠心病术后患者中的价值]。
3.4艾灸
在中医护理技术愈发提升的背景下,现阶段对于中医护理技术的研究愈发深入,多数学者提出了以艾灸为基础的中医护理模式,针对冠心病术后康复期患者落实护理干预,以提升其最终的恢复效果。
4. 结言
现阶段中医护理模式已经在冠心病术后康复期患者的干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改善患者病情状态以及预后均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相比于西医利,中医护理所耗费的时间以及精力更多,部分患者存在耐心不足的情况,如果在短时间内未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时,此类患者便极易失去信心,甚至抗拒接受干预。同时部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仍停留于理论阶段,未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因而在后续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掘中医护理的优势,以提升患者恢复质量以及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小萌,李梦雅,韩国亮,等.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及城乡社区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2):191-198.
[2]王凯阳,余小林,马玲,等.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一项大型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27):3351-3358.
[3]常小琪,王杉杉,曹瑶,等.中医护理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10):1676-1677.
[4]阮礼茹.优质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健|康必读,2021(17):100,108.
[5]宁余音,钟美容,邓秋兰,等.链式中医护理模式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随机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9):3281-3284.
[6]陈雅琴.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耳穴压豆干预控制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自我保健,2021(10):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