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
正文
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压水平、血压波动较为明显,同时患者会出现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患者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患者表现为潮热、出汗、烦躁、抑郁、头晕或者头痛、失眠等临床表现,症状相对复杂多变[1-2]。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患者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增加女性出现围绝经期高血压,各项激素水下降后会对下丘脑-脑垂体的反馈造成抑制,导致促性激素分泌增加。当机体分泌功能出现变化,对机体自主神经中枢和神经中枢支配的器官造成影响,继而患者神经功能呈现异常的状态。对于患者而言其器官异常程度和雌激素的分泌量、分泌时间、分泌速度关系密切。而且患者患者只是单纯的服用降药物联合雌激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血压变异无法有效的改变,而且患者长期使用绝经激素药物治疗,会增加患者出现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患病机率。随着当前使用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临床表现有着明显的特色,收到的效果相对较佳,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效果进行综述,详见下文:
一、疾病的发病机制
从祖国医学的角度来看,围绝经期的高血压属于“眩晕”“郁证”等范畴。多数医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肝、肾有关,其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表现为阴阳、气血亏虚为主,标实多为风、火、痰、气、瘀、燥等因素有关。
1.1肾精亏虚、肝阳上亢,对于围绝经期的女性而言,受到月经、怀孕、生产的影响,阴阳处于失调的状态,该段时间的生理时期较为特殊,肝具有藏血的目的,肾具有藏精的效果。正所谓的肝肾同源,具有精血互生的效果,若出现肝肾阴不制阳、水不涵木会引发肝阳上亢,继而患者表现为眩晕[3-4]。对于更年期的女性而言,疾病的病机应属于肾虚。
1.2阴阳虚衰、冲任失调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指出:“女子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性到达七七属于断经之年,作为女性的生理上转折,此阶段的女性肾精处于虚衰的状态,冲任虚损,作为该病发生的重要基础。肾脏的阳气受到损伤,导致 阴气无法化阴,阴阳处于俱虚的状态,无法有效的濡养机体,继而脏腑的功能处于失调的状态,受到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机处于失调的状态,继而血压水平上升[5-6]。
1.3肝失疏辛,气机郁结 对于围绝经期前后的女性而言,其生理、心理均会发生较在的变化,影响肝脏的生理功能,继而导致女性烦躁、易怒 ,表现为眩晕等临床症状。这也说明围绝经期高血压的产生与肝疏泄失常有着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对于围绝经的女性而言,易受到情绪影响,肝郁血虚会伤阴,属于该病的重要病因[7]。
二、现代中医对更年期高血压的认识
女性进入更年期会出现先天精气衰竭,而生老病死作为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绝经期女性的肾气逐渐衰退、冲任脉虚,继而出现了精气不足,精气无法有效的滋养其余的器官,继而出现了各类疾病。而且中医认为对于女性绝经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而言,多存在肝肾虚亏,同时应做好心、肝、脾的管理。通常的情况下单纯阳虚的机率较少,多以阴损及阳较多,继而阴阳双虚。
三、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在治疗该病时以调阴阳、和气血为主,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3.1补肾填精、平抑肝阳 对于围绝经期的女性而言属于天癸渐绝,女性会出现肝阳上亢的表现。对于高血压的女性而言应有效的对肝肾功能进行调整,并制定相应的药物来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3.2滋肾温阳,调理冲任 肾之阴阳属于各脏阴阳之间根本,若肾脏发病,会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故为患者治疗期间应通过滋肾温阳、调理冲任的方式进行治疗。选择二仙汤,可以实现寒温、阴阳并调的目的,对于妇女气血阴阳俱虚可以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
四、其他治疗方式
4.1针灸治疗,该种治疗方式操作上相对更为简单,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治疗费用低,对于肝肾阴虚型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对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进行治疗,每天治疗一次,治疗两周,患者的血压水平下降,中医证候积分也得到了改善。这也充分说明疏肝调神的针灸治疗模式可以对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
4.2穴位贴敷,为患者提供穴位给药的模式,将药物与腧穴相结合,使用中药穴位贴敷,可以促进患者血压平稳下降,对患者的头部疼痛、头部眩晕、失眠等症状有效的改善。
4.3艾灸 ,为患者提供艾灸治疗,其治疗依据是结合艾叶的药性、燃烧引发的温热效应,实现行气活血、祛寒通络的效果。艾灸时可以选择丰隆穴、足三里等穴位辅助治疗,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佳。
五、小结
对于围绝经期高血压而言,属于特殊的疾病类型,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临床当中,该病发病率较高,会损伤患者靶向器官,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为患者提供中医药辨证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期间,考虑该病的发生与肝肾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为患者合理的调理肝肾的过程中,给予健脾、化痰以及活血等方式辅助治疗,可以确保患者的气血处于阴阳平和的状态,消除了患者的病理状态。通过中医药的辅助治疗,患者的血压水平更为平稳,对围绝经期的综合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避免损伤患者的靶器官,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除此之外,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案,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开展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实现药养辅助等方式,真正的实现了防治兼顾的目的,对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有效的改善 。我国当前针对于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分型和诊断并不完全统一,多通过临床经验,应通过更多的循证医学,以为该病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会君,高媛,董正,郝学东,陈星寒.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0):1792-1794.
[2]赵会林,丁天龙,王丽蓉,刘凯.PI3K/Akt信号通路在高血压病发病及中医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24,16(4):125-131.
[3]陈玉燕,陈联发.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4(1):0001-0004.
[4] 吴佳容,吴林纳,李桂平.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24,32(3):105-109.
[5] 周改娣,李红梅.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崩漏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5):0020-0023.
[6] 崔萌珺,陈溢滢,陈昊天,刘聪,管丹丹,陈理.针灸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5):65-68.
[7] 王蓓,杜明民,王成益,付达,张晶,王强.滋肾宁心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4,33(1):5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