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摘要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血府逐瘀汤;穴位贴敷;症状缓解;
正文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心绞痛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深度挖掘血府逐瘀汤加减结合穴位敷贴治疗中的实际成效,本文筛选120例冠心病SAP患者,探究患者接受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于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改善其心功能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摸球法将120例2023.9——2024.9期间所收录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组别名称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纳入样本量均为60例。前者样本性别组成结构为28例男性和32例女性;年龄区间介于42-71岁,求取平均值(56.70±8.57)岁;后者样本性别组成结构为29例男性和31例女性;年龄区间介于45-69岁,求取平均值(57.25±7.33)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单硝酸异山梨酯(国药准字:H10980045)展开静脉滴注,将20mg药物与250ml葡萄糖溶液混合(糖尿病患者替换为等量生理盐水),以20ml/min的速率静脉滴注,1次/d,10d为1个疗程;口服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规格:75mg*10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16),75mg/次,1次/d。
观察组:对照组相同疗法的基础上额外纳入血府逐瘀汤+穴位贴敷疗法。(1)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15g,桃仁-12g,生地黄-15g,当归-10g,红花-9g,赤芍-10g,川芎-10g,牛膝-10g,桔梗-6g,枳壳-6g,甘草-10g、檀香-6g;依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调整,于基础方剂中添加玉竹-12g、麦冬-12g;针对痰盛患者,于基础方剂中添加瓜蒌-20g、半夏-10g;针对气虚患者,于基础方剂中添加党参-12g,黄芪-12g;1剂/d,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周期为28天。(2)穴位贴敷疗法:精选足三里、膻中、心俞、内关、神门穴,贴敷药物由丹参-20g、川芎-20g、三七-10g、黄芪-20g、红花-10g、乳香-6g、桃仁-10g、没药-6g、附子-10g,精细研磨并过筛后,加入蜂蜜调和至糊状,再压制成直径2厘米、厚度适宜的圆形药饼,置于贴敷专用胶布中心贴敷于上述穴位8h,1次/d,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详细记录两组治疗措施开展之前和治疗1个月之后的心功能指标,分别为LVEDD、LVEF以及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相关数据所采用的计算软件为SPSS22.0,结果中涉及数据均为计量型资料,予以(±s)直观描述,使用t值予以检验,P值<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情控制情况
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所缓解,且发作次数以观察组更少,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以观察组更短,P<0.05。详见表1
表 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发作比较(±s)
组别 | 例数 | 发作频次(次/周) | 持续时长(min)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60 | 4.95±1.26 | 2.51±0.55 | 7.31±2.55 | 3.36±0.66 |
观察组 | 60 | 4.93±1.70 | 2.02±0.60 | 7.35±2.36 | 2.72±0.69 |
t | -- | 0.073 | 4.663 | 0.089 | 5.192 |
P | -- | 0.942 | P<0.05 | 0.929 | P<0.05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组间心功能指标差异较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LVEF以观察组更高,LVEDD、LVESD以观察组更低,P<0.05。详见表2
表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 例数 | LVEDD(mm) | LVEF(%) | LVESD(mm)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60 | 77.91±5.26 | 63.12±3.77 | 39.21±5.11 | 46.12±3.77 | 62.26±2.23 | 53.21±5.77 | |
观察组 | 60 | 78.21±5.26 | 59.12±3.92 | 38.87±5.36 | 50.77±3.50 | 62.35±2.39 | 49.02±3.89 | |
t | -- | 0.312 | 5.700 | 0.356 | 7.002 | 0.213 | 3.936 | |
P | -- | 0.755 | P<0.05 | 0.723 | P<0.05 | 0.832 | P<0.05 |
3、讨论
血府逐瘀汤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经典方剂,其中柴胡善于疏肝理气,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因气机郁滞而导致的瘀血内阻状况;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和滋阴养血的双重功效;桃仁与红花皆是活血化瘀的要药,能够有效地改善心脏的瘀血状态;当归既能养血又能活血[3];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为血中气药,能行血中之气;牛膝通过引导瘀血下行,可使心脏部位的瘀血得以排出,减轻心脏的瘀血负担;枳壳主降,桔梗主升,配伍有助于调节全身的气机,使气血得以顺畅运行,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气血不畅的病理状态;檀香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甘草调和诸药,使各味药相互协调,共同发挥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
穴位贴敷中,选取穴位的依据如下,膻中穴为气会,可调节胸中气机;内关穴调节心经气血,缓解心绞痛;足三里穴调节脾胃气血,气血生化有源,间接改善心脏供血;心俞穴直接作用于心经气血[4];神门穴宁心安神,对心绞痛引起的心神不宁有调节作用。而穴位贴敷的药物中,丹参、三七、川芎、红花能够活血化瘀,与血府逐瘀汤的活血化瘀作用相协同;黄芪补气,气行则血行,辅助活血药物发挥作用;桃仁活血化瘀;乳香、郁金、没药理气止痛,化瘀;附子温通经络,改善寒性凝滞导致的瘀血。
本次研究各项数据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所缓解,且发作次数以观察组更少,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以观察组更短,P<0.05。治疗前组间心功能指标差异较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LVEF以观察组更高,LVEDD、LVESD以观察组更低,P<0.05。
综上所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于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改善其心功能的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黄世华,高泽龙.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丹参汤化裁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19):3284-3286.
[2]邹德清.血府逐瘀汤结合针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16):125-128.
[3]欧晓红,雷金义,夏裕,等.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1(06):1409-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