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张瑞丰

石家庄市藁城区南营中心卫生院 052160

摘要

麻醉技术在急性疼痛、慢性疼痛和癌痛等多种疼痛状况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局部麻醉、区域阻滞、全身麻醉及疼痛介入治疗等方法,麻醉医师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麻醉在疼痛治疗也面临着诸如药物副作用、技术操作风险、患者个体差异以及伦理法律等多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

麻醉;疼痛治疗;应用;挑战

正文


引言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疼痛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麻醉学科在疼痛治疗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手术中的镇痛到慢性疼痛的长期管理,麻醉技术和药物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的各个方面。

一、麻醉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一)局部麻醉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1.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主要用于黏膜表面的疼痛控制,如眼科手术前的角膜表面麻醉、耳鼻喉科检查或小手术时的鼻腔和咽喉黏膜麻醉等。常用的药物有利多卡因凝胶等。通过直接涂抹或喷雾在黏膜表面,药物能够阻断黏膜下神经末梢的传导,从而达到局部止痛的效果。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起效快,对局部的疼痛控制效果确切,且对全身的影响较小。

2.局部浸润麻醉

在一些小型外科手术,如皮肤肿物切除、包皮环切术等过程中,局部浸润麻醉被广泛应用。麻醉医生将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直接注射到手术部位的周围组织,使该区域的神经末梢被麻醉,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局部浸润麻醉可以精确地控制手术区域的疼痛,同时减少全身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二)区域阻滞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1.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例如,臂丛神经阻滞可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和术后疼痛控制;坐骨神经阻滞可用于下肢疼痛的治疗,尤其是在下肢创伤或手术后。通过准确的定位和注射,神经阻滞能够提供长时间的疼痛缓解,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2.椎管内阻滞

椎管内阻滞包括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常用于分娩镇痛、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和术后疼痛管理。在分娩镇痛中,通过在硬膜外间隙注入低浓度的局麻药和少量阿片类药物,能够有效地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同时不影响产妇的子宫收缩力和下肢运动功能。蛛网膜下腔阻滞则主要用于下腹部和下肢的短小手术,其起效迅速,但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三)全身麻醉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1.手术中的疼痛控制

在大型手术中,全身麻醉是必不可少的。全身麻醉通过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消失、痛觉丧失、肌肉松弛,从而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现代全身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七氟烷等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还具有苏醒快、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特点。同时,在全身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还会根据手术的刺激强度和患者的反应,适时调整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多模式镇痛)

全身麻醉在术后疼痛管理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多模式镇痛是目前常用的术后疼痛管理策略,其中全身麻醉药物与其他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联合使用。例如,在一些腹部大手术术后,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后,可继续通过静脉自控镇痛(PCA)的方式给予阿片类药物来控制疼痛,同时联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副作用。

(四)疼痛介入治疗中的麻醉应用

1.射频消融术

在慢性疼痛的治疗中,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用的疼痛介入治疗方法。例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射频消融术可以通过对病变的神经纤维进行射频能量的传递,使其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在进行射频消融术时,局部麻醉是必要的,以减轻患者在穿刺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同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联合使用镇静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神经刺激器植入术

对于一些顽固性慢性疼痛患者,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等,神经刺激器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植入神经刺激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和适当的镇静,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手术的顺利进行。神经刺激器通过发出电脉冲刺激神经,调节神经的传导功能,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

二、麻醉在疼痛治疗中面临的挑战

(一)药物相关挑战

麻醉药物在疼痛治疗中虽然有效,但也存在诸多副作用。阿片类药物是疼痛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其容易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等副作用。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患者成瘾,这在慢性疼痛治疗中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非甾体抗炎药虽然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但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二)技术操作相关挑战

区域阻滞和疼痛介入治疗等麻醉技术操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在进行神经阻滞时,如果穿刺针的位置不准确,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或其他重要组织。在椎管内阻滞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这些操作风险要求麻醉医生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同时需要借助先进的设备如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等进行准确的定位。

(三)患者个体差异相关挑战

不同患者的生理状态对麻醉在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有很大影响。例如,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衰退,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药物蓄积和不良反应。儿童患者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麻醉药物的剂量需要精确计算,否则可能会影响其神经系统发育。此外,肥胖患者由于脂肪组织增多,麻醉药物的分布容积发生改变,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和持续时间。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疼痛治疗的效果。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可能会降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阈值,同时也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效果。

(四)伦理法律相关挑战

在疼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涉及到成瘾性药物的管理问题。既要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疼痛缓解,又要防止药物滥用和成瘾。这需要在医疗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等多个层面进行规范。例如,在一些地区,阿片类药物的处方受到严格限制,这可能会影响到部分慢性疼痛患者的正常治疗。

在进行麻醉相关的疼痛治疗时,患者的知情同意是一个重要的伦理法律问题。麻醉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收益等信息,让患者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同意治疗的决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疼痛患者的特殊心理状态(如急于缓解疼痛)和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可能会导致患者对治疗的理解不够全面,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结束语

麻醉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广泛且不断发展,从局部麻醉到全身麻醉,从传统的镇痛方法到现代的疼痛介入治疗,都为减轻患者的疼痛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麻醉在疼痛治疗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药物副作用、技术操作风险、患者个体差异以及伦理法律等方面。为了提高麻醉在疼痛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不断研发新的麻醉药物和技术,完善麻醉医生的培训体系,加强对患者个体差异的研究和管理,同时规范伦理法律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麻醉在疼痛治疗中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疼痛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杜新坦,刘成彪.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07):135-138.

[2]张令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02):147-148.

[3]郭念玫,邢文彦,乌兰格日勒.盐酸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23,8(06):36-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