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低度炎症研究进展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徐芳1,2 马明2 王伟明1*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障碍疾病,病因不清,慢性低度炎症是PCOS的病因之一。PCOS慢性低度炎症中医病因归结于气、痰、瘀、毒,疾病的发生发展涉及肝、脾、肾三脏。肝脾功能失调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是PCOS慢性低度炎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中医从肝脾论治PCOS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疗效,基于肝脾相关理论探讨中医从肝脾论治PCOS慢性低度炎症,为其病因学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低度炎症;肝脾理论;

正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障碍疾病,以排卵障碍、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慢性低度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持续性、低水平的炎症状态,表现为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标志物升高。研究报道PCOS患者存在慢性低度炎症,且与高雄激素血症、IR、肥胖等相关[1]PCOS中医病机主要是肝、脾、肾功能失调,痰瘀互结,慢性低度炎症的发生也与痰瘀互结相关。痰瘀与肝脾功能失调相关。肝脾功能失调与PCOS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中医肝脾失调与PCOS慢性低度炎症的病机理论及中医从肝脾论治PCOS慢性低度炎症的研究进展,旨在丰富PCOS慢性低度炎症的中医病机理论,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思路。

1.中医肝脾与PCOS慢性低度炎症的理论

肝脾为气血精生成、运行之关键,使肾精生化、天癸充盈、冲任和合、胞宫开泄。

中医认为PCOS的发生与肾、肝、脾三脏相关,痰瘀胞宫为其重要病机;慢性低度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持续低度的炎症病理状态,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痰、瘀是PCOS慢性低度炎症的重要中医病机。《黄帝内经》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有防御外邪的作用,气虚可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炎症因子的产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免疫系统的激活贯穿整个炎症发生的过程。气虚与慢性低度炎症相关疾病存在联系。肝木失司、脾土不健使肾中精血乏源,致气滞于内、血行不畅、水湿不化,肝脾失司是PCOS发生发展的关键,可伴有肾气不盈,以气郁、血瘀、痰浊等实邪伏络为标。冯桂贞[2]等认为其中医病机为虚实夹杂,责之于气虚、气滞、热毒、痰饮和瘀血,与脾、肝的机能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痰作祟”,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凝聚生痰;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成痰饮。痰饮致病具有病势缠绵、病程长的特点,这与慢性低度炎症相关疾病呈慢性、持续性、反复迁延的临床特征相符。“久病多瘀”,脾气亏虚,运化失职,则痰浊内生,阻于脉道,致瘀血内阻。肝郁气滞时气机不畅,气滞血瘀;且气不布津,聚而成痰。肝脾机能失调使痰瘀互结引起慢性低度炎症。“难病多毒”,脾主运化,助饮食消化,肝主疏泄,可调畅情志。肝脾与饮食、情绪之间存在联系。七情、饮食能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使痰、湿、瘀等蕴于体内,郁而化热,导致邪气亢盛,如长期情绪郁闷、热量摄入过剩可诱发高血压、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低度炎症性疾病。韦航航[3]采用聚类分析法归纳初PCOS伴慢性低度炎症患者主要有四种证候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脾虚痰湿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肝经湿热证。从临床辩证上证实本病的发生与肾肝脾、痰湿瘀有关。杨艺娇[4]等研究发现肾虚血瘀型、痰湿型、气滞血瘀型及肝郁化火型4组中医证型PCO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气虚质4种主要体质PCO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平和质(P0.05),痰湿质水平升高最为明显。可见PCOS慢性低度炎症的病因病机与肝脾密切相关。

2.肝脾论治PCOS慢性低度炎症的实验研究

常壮鹏[5]等通过构建PCOS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达英-35或加味芍药甘草汤进行干预,研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芍药甘草组血清TNF-α、IL-1β、IL-6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5)。潘爱珍[6]建立肥胖型PCOS大鼠模型,用苍附导痰汤干预治疗,结果发现模型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治疗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苍附导痰汤可能通过提高肝、脾、肾组织的oatp3a1表达,增强肝、脾、肾对痰湿的运化,从而起到治疗肥胖型PCOS的作用[7]。表明苍附导痰汤在提高肝、脾功能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PCOS慢性低度炎症。徐琴[8]等构建PCOS大鼠模型后用山楂叶黄酮进行灌胃,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CRP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降低(P0.05)。山楂叶黄酮可通过调节p38MAPK/STAT3信号通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PCOS大鼠的炎症反应。陈苗[9]PCOS大鼠模型进行随机分组并给予二甲双胍和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卵巢组织中IL-6IL-18IL-1β、NLRP3Caspase-1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0.01)。综上,从补肾疏肝理脾立论的中药复方均可改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PCOS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3.中医从肝脾论治PCOS慢性低度炎症的临床应用

中医从肝脾论治PCOS慢性低度炎症临床疗效显著。一项研究通过对名老中医治疗PCOS文献整理出处方,药物的归经统计显示,肝经药、脾经药及肾经药使用频率最高。其中肝经药、脾经药、肾经药及心经药总频率达70. 66%[10]另外,脐周八穴埋线法和振腹法同样是以治疗肝脾为切入点,对PCOS慢性低度炎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3.1中药复方

3.1.1从肝而治,兼以补肾

俞瑾[11]等招募健康育龄期女性及PCOS肝经湿热证患者,采用蛋白芯片及ELISA法分析血清内炎症因子的差异,经研究发现经药物干预后血清炎症因子IL-1ra/IL-1F3IL-18/IL-1F4水平下降。林倍倍[12]等选取123例肾虚血瘀型PCOS患者分为对照组(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与治疗组(朱氏调经方),结果发现两组TNF-α、IL-6水平下降效果相当(P0.05),治疗组MCP-1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总之,以治肝为切入点,行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PCOS慢性低度炎症起到作用。

3.1.2从脾胃施治,兼以补肾

郝松莉[13]等人将PCOS-IR脾虚痰湿型患者随机对照分组,地屈孕酮联合参芪调体方治疗后血清sRAGEIL-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陶坚愈[14]收集64例脾虚痰湿型PCOS患者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其联合芪连增敏方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后hs-CRPIL-6TNF-α均降低(P0.05)。赵红玉[15]等进PCOS-IR大鼠造模,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高、中、低剂量加味半夏汤,研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加半高剂量组LPSTNF-α水平下降(P0.05),中剂量组IL-6TNF-α水平降低(P0.05)。而与二甲双胍组相比,加半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均下降(P0.05)。综上,理气健脾、祛湿化痰对PCOS慢性低度炎症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3.1.3肝脾共治

周雨禾[16]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丸,观察组以黄连温胆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林群[17]等选取40PCOS患者予以二甲地黄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1)。可见从肝脾论治,健脾疏肝、燥湿化痰、活血化瘀可有效改善PCOS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

3.2 脐周埋线法

脐周埋线法可用于PCOS的治疗,尤其是脾虚痰湿及痰瘀互结证的PCOS。杜海胜[18]等人选取104例脾虚型PCOS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组在中药治疗基础上联用脐周八穴埋线,结果显示研究组脾虚症状评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表明脐周埋线能有效改善患者脾虚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窦真[19]等发现脐周埋线能够改善PCOS患者脂质代谢异常与IR。可见,脐周埋线法可能通过调节肝、脾功能进而改善PCOS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但其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较少,缺乏高质量对照研究。

3.3 振腹法

“腹者,生之本,百病皆根于此”,腹部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为全身经脉汇聚之所。若气血瘀滞,则经络不通,脏腑功能失调,久之不愈会引起慢性疾病的发生。振腹法可通过调脾胃以助运化,疏肝胆以畅情志,调理冲任,活血化瘀起到治疗作用。谢丹丹[20]等人构建PCOS大鼠模型,给与振腹法干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振腹组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降低(P0.05)。提示振腹法可能通过作用于肝、脾二经调节其功能来影响慢性低度炎症。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少,且干预周期较短,需要进一步探究。

4.小结

   中医认为PCOS的主要病机是肝脾失司、气血不和,慢性低度炎症气、痰、瘀、毒的病因病机也与肝脾密切相关。从肝脾论治能有效调节炎症因子,改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预防PCOS并发症的发生,重视肝脾与PCOS发生的关系,治疗上补肾、疏肝、理脾,改善PCOS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达到治疗疾病并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其具体的机制研究尚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实验研究来证实。                      

参考文献

[1] Barrea L, Marzullo P, Muscogiuri G, et al. Source and amount of carbohydrate in the diet and inflammation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Nutr Res Rev. 2018;31(2):291-301.

[2] 冯桂贞,曾谷兰,吕崇山.低度炎症病理状态的中医病机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08):1768-1770.

[3] 韦航航.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慢性低度炎症状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

[4] 杨艺娇,杨玲,倪晓容.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体质分布及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中医,2020,42(10):1465-1470.

[5] 常壮鹏,邵云云,刘俊瑾,.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组织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09):2295-2300+2322.

[6] 潘爱珍,林玉洁,武志娟.苍附导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治疗机制的研究[J/OL].中药材,2022(12):3004-3007[2023-01-13].

[7] 潘爱珍,易伟民,陈珂,.基于oatp3a1表达的苍附导痰汤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机制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04):817-820.

[8] 徐琴,王静,黄武.山楂叶黄酮调节p38 MAPK/STAT3信号通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2,30(12):2121-2126.

[9] 陈苗,杜小利,冯亚宏,.基于NLRP3炎症通路探讨健脾益肾化浊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20):61-70.

[10] 刘颖华,侯丽辉,郝松莉,.名老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04):537-538+547.

[11] ]俞瑾,刘璐茜,翟东霞,.多囊卵巢综合征肝经湿热证患者炎症微环境状态及补肾清肝法的改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08):689-695.

[12] 林倍倍,黄宏丽,夏艳秋,.朱氏调经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1-5[2022-12-23].

[13] 郝松莉,张春兰,孟小钰,. 参芪调体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脾虚痰湿型的疗效及对炎症微环境状态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22,44(06):913-917.

[14] 陶坚愈. 芪连增敏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hs-CRPIL-6TNF-α影响的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

[15] 赵红玉,陈如枫,郑冬雪,.加味半夏泻心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2,63(21):2072-2080.

[16] 周雨禾,刘婷,马宏博.黄连温胆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证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排卵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6):96-101.

[17] 林群,徐丽霞,陈青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二甲地黄汤的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6):124-127.

[18] 杜海胜,富宏怡,宋兴瑰,.脐周八穴埋线对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2,31(10):129-132.

[19] 窦真,马赛花,宋佳怡,.针刺脐周八穴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及脂肪相关因子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1,46(02):158-163.

[20] 谢丹丹,耿楠,李晶磊,.振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性激素水平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22,15(06):965-96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ZHY2024-043)

 

第一作者:徐芳,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月经病、不孕症等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伟明,女,研究员,博士,从事新药研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