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中耳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中耳炎;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
正文
临床耳鼻喉科疾病中,中耳炎具有多发性特征,主要是由于持续流脓或鼓膜穿孔等原因引起的,临床上主要症状为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若不加以有效地治疗与处理,疾病会进一步发展为重度耳部疼痛、耳膜穿孔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当前,临床上主要对中耳炎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然而,前者疗程长,后者具有较大应激,两种治疗手段均不能帮助患者规避病痛,影响其预后;因此,在治疗期间对中耳炎进行有效的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规护理工作的实施主要针对疾病,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护理措施较为单一,不够全面[2-3]。而人性化护理则是将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关怀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护理工作的实施涉及多层面,可以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服务[4]。鉴于此,本次试验联合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予以中耳炎患者护理干预,获得了显著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23年12月至2024年05月60例中耳炎患者作为调研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基础组和30例探究组。基础组中,有男性18例,有女性12例,年龄22~66岁,均值(44.67±20.38)岁。探究组中,有男性20例,有女性10例,年龄21~65岁,均值(43.34±20.36)岁。上述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1.1.1纳入标准:知情并认同研究开展;年龄21~66岁;神志良好。
1.1.2排除标准:内出血严重;伴妊娠期、哺乳期;同时参与其他研究。
1.2方法
1.2.1基础组
执行常规护理程序:就中耳炎相关医疗知识向患者、家属进行详细普及,告知患者务必按照医生指导规范服用药物,并说明药物治疗的积极意义;就外科手术治疗目的、操作流程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详细告知给患者与家属,并对他们提出问题和存在疑惑进行解答,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与依从性;叮嘱患者在饮食摄入上要注意清淡,以低脂低盐的食物为主,多吃动物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在患者离开医院之前,叮嘱患者日常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多进行体育锻炼,按期进行检查。
1.2.2探究组
执行常规护理程序(同上)+人性化护理程序:(1)心理护理:a、悲观心理:利用早晨问候、晚上问候、主动沟通等方法,引导患者树立起自信,让患者感到被关心,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和家属的交流,让他们明白家人在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所发挥关键作用,告知家属仔细地聆听患者的心声,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营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家庭氛围。b、烦躁心理:应与病患者进行深入且有效地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安抚患者,使其情绪平静下来,给予鼓励、关怀,创造愉快的气氛,充分发挥患者的积极性。c、焦虑抑郁心理:通过多样化宣教手段,对疾病病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介绍,说明疾病的恢复并不只与治疗有关,还与生理、心理状况密切相关。要想尽快康复,需保证睡眠的充足、饮食的合理,以提高免疫力,同时调整好自身的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康复。(2)引导式放松:a、想象放松:将患者安置在一个安静宽敞的房间里,通过冥想来帮助患者专注,消除其脑海中的各种念头,让其平静下来,每次30分钟。B、音乐治疗:术前和术后播放患者喜爱的乐曲,让患者躺在床上,想象自己在草地或沙滩上,让自己放松,体会心灵的宁静和快乐,每次30分钟。C、放松呼吸:患者采取仰卧位,两腿张开,一条胳膊置于体侧,一条胳膊置于上腹部,用鼻子进行深呼吸,每次30分钟。D、肌肉松弛:指导患者取卧位,并且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将全身的肌肉紧绷起来,在音乐的提示下,按顺序进行放松,每次30分钟。(3)术后护理:a、术后1~2d,强化患者认知干预,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图文展示、视频播放等手段,对病情的有关内容进行讲解,并在此过程中给予患者问题解答,让患者明白养成遵守医疗规范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患者转变自身的行为。b、术后3~4天:强化对患者的行为指导,并利用随访机会与康复情况良好的患者交流其护理经历,增强患者转变行为的信心;对于不善于语言表达的患者,要耐心引导,以强化其接受程度。c、术后5~6天: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建立一个明确康复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行为变化方案,比如:不要用棉球去擦外耳道的液体,不要自己掏耳朵,不要使劲擤鼻,不要吃得太快。插管过程中不宜剧烈运动;注意耳朵的干燥,洗脸洗发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耳朵。d、术后1星期至3个月:给予患者一定的表扬与鼓励,听取患者诉说自己的难处,并给予适当的帮助。e、术后4-6个月:鼓励患者,指导家属一起监督病人,使家属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
1.3.1心理韧性与治疗应对:应用CD-RISC量表、MCMQ量表于护理前后评定,前者观察内容有3项:a、力量;b、坚韧;c、乐观;每项评分标准均为0~30分,得分越高,提示心理韧性越好;后者观察内容有3项:a、屈服;b、回避;c、面对;每项评分标准均为0~30分。
1.3.2睡眠质量:观察内容有5项:a、睡眠效率;b、入睡时间;c、睡眠障碍;d、睡眠时间;e、催眠药物;应用PSQI量表于护理前后评定,每项评分标准均为0~3分,得分越低,提示睡眠质量越好。
1.3.3 遵医行为与自护能力:应用自拟问卷调查表、ESCA量表进行评定,前者观察内容有2项:a、合理饮食;b、正确用药;每项评分0~3分,得分与遵医行为保持正相关关系;后者观察内容有4项:a、自护技能;b、自我概念;c、健康知识水平;d、责任感;每项各包含12个、8个、17个、6个条目,每条目评分0~4分,总分172分,得分与自护能力保持正相关关系。
1.3.4疾病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依据SPSS25.0软件,对研究获得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行处理,分别以%、均值±标准表示,行卡方检验与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的差异。
2结果
2.1比较心理韧性与治疗应对
探究组护理后心理韧性评分、治疗应对评分显著更优(P<0.05),见表1:
表1 心理韧性与治疗应对(±s,分)
组别 | 例数 | 力量 | 坚韧 | 乐观 | 屈服 | 回避 | 面对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基础组 | 30 | 12.13±1.54 | 16.49±1.17 | 14.05±2.04 | 20.27±2.18 | 9.06±1.15 | 10.99±1.25 | 10.60±2.48 | 8.63±1.35 | 16.99±2.60 | 13.36±1.37 | 10.01±2.14 | 14.27±1.17 |
探究组 | 30 | 12.40±1.56 | 20.98±1.08 | 14.22±2.07 | 25.79±2.06 | 9.27±1.18 | 17.40±1.37 | 10.35±2.46 | 5.03±1.04 | 16.65±2.68 | 8.24±1.13 | 10.27±2.16 | 23.87±2.30 |
t | - | 0.675 | 15.445 | 0.320 | 10.080 | 0.698 | 18.931 | 0.392 | 10.703 | 0.499 | 15.791 | 0.468 | 20.377 |
P | - | 0.503 | 0.000 | 0.750 | 0.000 | 0.488 | 0.000 | 0.697 | 0.000 | 0.620 | 0.000 | 0.641 | 0.000 |
2.2比较睡眠质量
探究组护理后睡眠质量明显更佳(P<0.05),见表2:
表2 睡眠质量(±s,分)
组别 | 例数 | 睡眠效率 | 入睡时间 | 睡眠障碍 | 睡眠时间 | 催眠药物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基础组 | 30 | 1.96±0.58 | 1.20±0.15 | 1.60±0.82 | 1.07±0.43 | 1.78±0.40 | 1.17±0.25 | 2.10±0.39 | 1.34±0.22 | 1.87±0.65 | 1.31±0.30 |
探究组 | 30 | 1.93±0.54 | 0.63±0.10 | 1.68±0.79 | 0.35±0.07 | 1.76±0.48 | 0.73±0.01 | 2.18±0.37 | 0.80±0.03 | 1.85±0.63 | 0.75±0.08 |
t | - | 0.207 | 17.318 | 0.385 | 9.052 | 0.175 | 9.632 | 0.815 | 13.321 | 0.121 | 8.317 |
P | - | 0.837 | 0.000 | 0.702 | 0.000 | 0.861 | 0.000 | 0.418 | 0.000 | 0.904 | 0.000 |
2.3比较遵医行为与自护能力
探究组遵医行为、自护能力评分显著更高(P<0.05),见表3:
表3 遵医行为与自护能力(±s,分)
组别 | 例数 | 合理饮食 | 正确用药 | 自护技能 | 自我概念 | 健康知识水平 | 责任感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基础组 | 30 | 1.10±0.10 | 1.02±0.02 | 16.21±2.25 | 20.37±1.22 | 10.13±1.05 | 13.56±1.17 | 18.31±2.34 | 26.44±2.46 | 10.06±1.14 | 14.67±1.38 |
探究组 | 30 | 1.87±0.14 | 1.79±0.15 | 16.48±2.27 | 26.47±1.08 | 10.40±1.07 | 18.76±1.04 | 18.48±2.36 | 35.83±1.18 | 10.28±1.17 | 20.95±1.41 |
t | - | 24.514 | 27.870 | 0.463 | 20.506 | 0.986 | 17.879 | 0.280 | 18.851 | 0.738 | 17.434 |
P | - | 0.000 | 0.000 | 0.645 | 0.000 | 0.328 | 0.000 | 0.780 | 0.000 | 0.464 | 0.000 |
2.4比较疾病复发情况
探究组疾病复发率3.33%,基础组疾病复发率20.00%(P<0.05),见表4:
表4 疾病复发情况(%)
组别 | 例数 | 1次复发 | 2次复发 | 总复发率 |
基础组 | 30 | 3(10.00) | 3(10.00) | 6(20.00) |
探究组 | 30 | 1(3.33) | 0(0.00) | 1(3.33) |
X2 | - | - | - | 4.043 |
P | - | - | - | 0.044 |
3讨论
中耳炎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相关性,外科手术相对来讲是最佳的治疗方法,而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恢复的关键。但多数患者并不清楚手术操作和预后,因此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使其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治疗,从而影响其疾病康复;所以,临床认为应加强中耳炎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预后水平[5-6]。
常规的护理以知识教育、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为主,但忽略了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干预,促使其整体的康复疗效不理想。而人性化护理则以患者为核心,重视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层面存在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7]。通过情绪管理(以情绪状况和内在环境为重点,根据情绪稳定性、可塑性等特征进行管理),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通过自主管理(鼓励患者自主管理,充分利用自身技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民主管理(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鼓励患者参与,一起制定护理计划,增强患者的积极性),来满足患者存在的多样化需求,促使患者恢复健康[8-9]。本次试验获得结果表明:将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相联合,可以增强中耳炎患者的心理弹性,改善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与依从性,培养患者的自护能力,并切实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10]。
综上所述,对中耳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患者身心状态、预后效果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邹秋霞.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联合干预在中耳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3):88-90+116.
[2]景佳,汪昆.人性化康复护理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21):102-104.
[3]廖丽,薛水兰,陈继安.图文式护理联合递进式护理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2):109-111.
[4]李纳.中耳炎护理中联合应用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6):211-213+201.
[5]杜传丽.观察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2):391-393.
[6]励莉.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哈尔滨医药,2023,43(1):143-144.
[7]王菲.人性化护理在中耳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22,22(17):1501-1503.
[8]李杨,姜淑华.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联合在中耳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36(3):183-184.
[9]俞倩.人性化护理对中耳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2):158+153.
[10]彭春红.人性化护理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患者中的价值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0):153+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