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许永和

合肥市骨科医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8000

摘要

目的 了解巢湖市金码头老年居民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比例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具体影响情况。 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免费体检的296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集他们的静脉血,检测其FPG、TG、TC等数据。 结果 经过一系列检测与数据分析,发现金码头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总体发病率为25.68%,性别之间的差异对TG和TC的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然而空腹血糖和患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与正常健康人群相比,患有2型糖尿病的个体在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上均有明显上升,(P<0.05)。 结论 金码头社区老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25.68%,2型糖尿病与高血脂有高度的相关性,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高危人群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

社区体检,老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血脂分析

正文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充分或者其性能降低,而导致的一种慢性高血糖的代谢性病症。其典型症状可归纳为"三多一少",具体包括频繁饮水、频繁排尿、食欲亢进以及体重减轻。在病情较重时,患者可能会遭受蛋白质、水分、脂肪以及电解质等代谢系统的失衡,进而引发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相较于健康人群,更易患有冠心病、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坏疽等严重病症的风险显著增加。这种疾病不仅加剧了患者的病痛,降低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更可能缩短患者的寿命,增加死亡风险。因此,对糖尿病实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积极预防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年龄在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9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3.50%[1]随着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2]。根据我国权威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比例达到了15.5%,涉及1.48亿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已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的15项重点任务之中。《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3]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心血管疾病、中风、癌症以及老年疾病等多种病症的风险显著提升,平均预期寿命减少约5.4~6.8年[4]。由此可见,我国在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方面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了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问题。为了探究金码头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T2DM的发病率及其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针对在我院接受免费体检的296名老年患者进行了发病率调查,并对他们的FPG、TG、TC等指标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检测的目标对象

选择我院金码头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共296人,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54人。按年龄段划分,划分为65~69岁组、70~79岁组、80岁及以上组。

1.2  设备与材料

采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设备,并配备相应试剂及标准品、质控品。在每日样品检测前,设备需用标准品进行校准,并利用质控品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确保质控合格后,所有检测工作均由检验科经验丰富的资深检验师亲自操作。

1.3  方法

在干燥试管抽取4~5ml静脉血液,待其凝固后分离血清,并利用日立7100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开展检测工作,检测的重点项目包括:血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含量(TC)以及甘油三酯水平(TG)等。所有步骤均遵循标准作业程序(SOP)的规定严格进行。

1.4  判断糖尿病的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国家规定的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并且其随机血糖≥11.1mmol/L,典型糖尿病症状且空腹血糖≥7.0mmol/L,典型糖尿病症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11.1mmol/L,典型糖尿病症状+糖化血红蛋白(HbAlc)≥ 6.5%[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需要另一天采集静脉血重复检测,两次的试验结果有相关性才能确诊。无明确高血糖时,需对样本进行再次检测,以确证诊断标准

参考区间为:空腹血糖(FPG3.96.1mmol/L;甘油三酯(TG)0.561.70mmol/L;总胆固醇(TC)3.15.2mmol/L

1.5  统计学的方法

使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展现,而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则通过c2检验来完成。对于遵循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形式来表示,两组间比对采用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我们使用M(P25, P75)来表示,并且采用U检验来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金码头社区对老年人群体进行血糖检测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竟高达25.68%,其中男性21.83%,女性29.22%其中,6569岁年龄段的患病率为24.18%7079岁年龄段的患病率为30.17%,而80岁以上的年龄段患病率为21.35%,但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性别方面,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空腹血糖和发病率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较于健康状况良好的个体,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出显著升高的空腹血糖(FPG)及甘油三酯(TG)水平,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的对比

 

年龄

例数

糖尿病人数

发病率(%)

Χ2*

P

65~69

91

22

24.18



70~79

116

35

30.17

0.919

0.338

80~

89

19

21.35

0.205

0.651

合计

296

76

25.68



注:* 为其他年龄组与 65-69 组间的比较。

 

 

2 比较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血脂系列参数(±s)及发病率

性别

人数

DM人数

FPG(mmol/L)

TC(mmol/L)

TG(mmol/L)

发病率(%)

142

   31  

6.33±2.06

4.90±0.96

1.25(0.88,1.71)

21.83

154

   45  

6.33±1.67

5.30±1.03

1.39(0.99,1.98)

29.22

Χ2/t/Z



-0.022

-3.488*

-2.124*

2.114

P



0.982

0.001

0.034

0.146

注:表中*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血脂系列参数间的比较(±s)

 

健康状况

例数

FPG(mmol/l)

TC(mmol/l)

TG(mmol/l)

糖尿病患者

76

8.25(7.60,9.10)

5.02±1.10

1.52(1.03,2.19)

非糖尿病患者

220

5.40(5.03,5.90)

5.14±0.99

1.25(0.91,1.69)

t/Z

- -

-13.003*

-0.877

-2.787*

P

- -

< 0.001

0.381

0.005

注:表中*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病症,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它是一种长期性疾病。为了降低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损害,有必要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各种病因,并积极开展早期防范措施,确保能够尽早识别和治疗糖尿病,防止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趋向老年化,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6]其并因主要于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相对不足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因残疾或死亡的风险,往往与其并发症—血管疾病相关,而这些血管并发症又与尿酸异常和脂代谢失调紧密相关。2019年7月我国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也作为了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之一,此次规划的目标就是,2030年,年满18岁的居民中,对糖尿病的认识率不底于60%;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标准化管理比例,应保持在70%以上水平。全国各地采取多种措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我国是一个糖尿病发生率较高的国家,就我金码头社区的糖尿病发生率情况来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为25.68%,并且这一比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这一现象主要与居民的年龄构成、对营养的了解、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紧密相关。在性别差异上,女性糖尿病的发病率通常高于男性,这或许于女性较高的血脂水平有关,进而引起胰岛素的相对缺乏,从而增加了糖尿病风险。

此次研究表明,在TG和TC两项指标上,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别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FPG和发病率方面,性别间的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 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同样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有糖代谢异常,还伴随着脂质代谢的失调。 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因此,胆固醇过高往往成为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调查发现,与未患糖尿病的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其血液中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从而证实了甘油三酯浓度偏高确实是引发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有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健康风险的人群,应着重进行血脂的监测工作;同时,还需关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在血脂含量上的不同特点,其中甘油三酯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血脂异常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另外,血脂代异常严重时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速,阻碍血液循环,进而引发组织缺氧和血小板活性增强,这可能会加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对超重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大众对糖尿病预防的认识,引导他们主动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体育活动,一提升身体素质,有效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对患有糖尿病的个体实施积极的调脂疗法,可以有效降低他们患上冠心病的概率以及死亡率,这为糖尿病患者从血脂调整治疗中获益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在保持血糖稳定、减轻并发症的出现以及提升生活品质、增加存活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对糖尿病的有效控制,可以利用宣传栏、健康知识手册、健康教育指导单、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普及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激发老年人群参与积极性,力求实现全员参与,普及知晓。主动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7]有研究报道,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低于血糖控制差的患者[8]

 综上所述,对社区中老年人实施定期健康检查,以及对2型糖尿病患者推行日常自我管理同样关键,社区护理工作者需向病患深入阐述早期防范的重要性。通过对处于糖尿病风险中的个体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增强社区人员对糖尿病的认识,促使公众自发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以此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性,并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EB/OL].(2021-05-11)[2024-01-19].

[2] 钟玉华,林铭旭,师柔,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2024,39(08):815-819.

[3]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01):2-51.

[4] 王富军,王文琦.《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解读[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12):1365-1370.

[5] 蔡光云,蔡燕君,王李滨,等.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5年生存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01):91-97.

[6] 王卓,叶彤,刘慧慧.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2080-2084.

[7] 张俊芳,杨梅,刘必红,等.1909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J].江苏医药,2023,49(02):128-133.

[8] 郭雅丽,周泽宸,田峰,等.年龄分层下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联[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03):161-164+170.

 

作者简介:本科,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主任技师。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