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合并结核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肺结核; 慢阻肺; CT检查; 影像学特征; 临床症状; 对比分析。
正文
引言
肺结核及慢阻肺、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备受关注。肺结核传染性强,患病率和死亡率高,慢阻肺等发病率也升高且常并发肺结核加重病情。虽对二者单一疾病研究较多,但并发时缺乏整体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尚无广泛共识。本次研究通过 78 例肺结核患者记录和 CT 结果对比单病与并发者,探索差异,期望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为肺气肿合并结核的理解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近期的7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为肺结核单一组(单一组),39例为肺结核并发慢阻肺组(合并组)。采取严格的随机抽选方法,保证了两组之间的基本情况相当,从而能对比力度真实反映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差异。对于所有的研究对象,都进行了详细且完整的临床资料的收集,并在理论和实践前提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细的分类处理,以保证研究数据的可靠性。
1.2 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选择了78例患者,这些患者都被诊断为肺结核病,其中39例为单纯肺结核(单一组),另外39例为肺结核合并慢阻肺(合并组)。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扫描以确定疾病状态。CT扫描中采用的E/L指标(即肺实质/肺气肿百分比)作为评价肺部改变的重要参数。
在临床症状的收集中,注意到咳嗽、痰血、胸闷、气短、消瘦、低热和淋巴结肿大。通过比对两组患者的症状分布情况,探讨肺结核是否会增加慢阻肺的发生。也分析了两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观察肿块、分叶、毛刺状结节、胸膜凹陷、空洞和条索影等征象的出现情况。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多种评价指标以及判定标准,以便全面了解肺结核和肺结核并发慢阻肺病情。
采用CT进行肺部检查,分别对照左肺、右肺以及全肺组进行E/L指标比较。E/L指数的大小,对诊断肺部病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表1中可以看到这些各组的具体数据。
对病人进行了一系列症状的记录,包括咳嗽、痰血、胸闷、气短、消瘦、低热以及淋巴肿大等。这些症状可以从临床表现方面反映出病情的严重程度。具体对比数据可参考表2。
通过CT扫描,研究了肺结核与肺结核并发慢阻肺患者的CT检查征象,包括肿块征、分叶征、毛刺状结节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征以及条索影征。这些肺部征象为提供了更详尽的病变特征,有助于进行更精确的判断和处理。具体数据汇总在表3中。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x ± s" 表示,计量资料以根据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左肺右肺全肺E/L指标在肺结核与肺结核并发慢阻肺患者中的CT检查比较
在的资料对比中,肺结核并发慢阻肺的患者,无论是左肺,右肺还是全肺的E/L指标,显著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具体数据见表1。这表明,慢阻肺可能会加重肺结核患者的病情。
2.2 肺结核与肺结核并发慢阻肺患者症状的比较
在肺结核单一组和肺结核并发慢阻肺患者中,咳嗽、痰血、胸闷、气短、消瘦、低热和淋巴肿大症状的出现率并无显著差异。尽管合并组在各症状表现上均稍微增加,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可能表明肺结核并发慢阻肺对这些临床表现没有加重影响。
2.3 肺结核与肺结核并发慢阻肺患者的CT检查征象研究对比
在CT检查征象中,肿块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以及空洞征在肺结核并发慢阻肺的患者中均显著高于肺结核单一患者,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肺结核并发慢阻肺患者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肺部病变。毛刺状结节征和条索影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CT检查左肺、右肺、全肺E/L指标比较[%]
组别 | 例数(n) | 左肺 | 右肺 | 全肺 |
单一组 | 39 | 3.64±0.90 | 3.39±0.84 | 3.84±0.96 |
合并组 | 39 | 6.70±1.67 | 5.63±1.40 | 6.79±1.69 |
t | 10.0016 | 8.5616 | 9.4716 | |
P | 0.0016 | 0.0016 | 0.0016 |
表2 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咳嗽、痰血、胸闷、气短、消瘦、低热、淋巴肿大症状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n) | 咳嗽 | 痰血 | 胸闷 | 气短 | 消瘦 | 低热 | 淋巴肿大 |
单一组 | 39 | 20(51.28) | 21(53.85) | 18(46.15) | 17(43.59) | 24(61.54) | 11(28.21) | 8(20.51) |
合并组 | 39 | 19(48.72) | 20(51.28) | 17(43.59) | 16(41.03) | 23(58.97) | 10(25.64) | 9(23.08) |
X2 | 0.0516 | 0.0516 | 0.0516 | 0.0516 | 0.0516 | 0.0616 | 0.0716 | |
P | 0.8216 | 0.8216 | 0.8116 | 0.8116 | 0.8116 | 0.7916 | 0.7816 |
表3 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CT检查征象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n) | 肿块征 | 分叶征 | 毛刺状结节征 | 胸膜凹陷征 | 空洞征 | 条索影征 |
单一组 | 39 | 11(28.21) | 12(30.77) | 2(5.13) | 9(23.08) | 3(7.69) | 1(2.56) |
合并组 | 39 | 27(69.23) | 25(64.10) | 8(20.51) | 27(69.23) | 12(30.77) | 4(10.26) |
X2 | 13.1316 | 8.6816 | 4.1216 | 16.7116 | 6.6816 | 1.9216 | |
P | 0.0016 | 0.0016 | 0.0416 | 0.0016 | 0.0016 | 0.1616 |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感染疾病,由结核杆菌引起。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发生,其临床症状变化更为复杂,影像表现也更为特殊。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在CT检查左肺、右肺、全肺E/L指标中,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的值均大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而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肺结核并发慢阻肺患者的肺部受损程度要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
在症状比较方面,两组患者的咳嗽、痰血、胸闷、气短、消瘦、低热、淋巴肿大症状在实际发生率上无显着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症状的临床表现受多因素影响,并不能准确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在肿块征、分叶征、毛刺状结节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征、条索影征这些CT检查征象方面,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的检出率都大于单纯肺结核患者,反映出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病情的严重性。
在面对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患者,不能仅凭临床症状进行判断,还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助于制定更为合适、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这些病例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在临床中更准确地识别这两种疾病的合并,这将对临床诊断和患者的治疗具有实际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思宏,吕品,吴平.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CT诊断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09):60-62.
[2]王鲲鹏,宋其生,张丹,魏秀丹,张淑娟,徐葳东,董妮,张冠男,路希维.肺气肿合并结核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22,27(02):246-250.
[3]李清蓉.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CT诊断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10):0040-0042.
[4]王鲲鹏,宋其生,张丹,等.肺气肿合并结核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22,27(02):246-250.
[5]黄松熙.老年肺气肿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6):169-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