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刘云青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贵州兴义 562400

摘要

目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住院患者中占据较大比例,尤其是重症患者,其护理需求复杂且高风险。本文旨在探究对消化内科重症患者的风险管理策略。方法:选取某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消化内科重症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表明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表明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内科重症患者的风险管理对降低患者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关键词

消化内科;重症患者;ICU;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

正文


消化系统疾病在住院患者中占据较大比例,尤其是重症患者,其护理需求复杂且高风险。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自身体质较差,部分甚至需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功能减弱;而医院人员构成复杂,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导致住院患者与病菌接触机会增加,易引起医院感染[1]ICU内消化内科患者的死亡率较高,这不仅与其基础疾病相关,还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消化内科重症患者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设计探讨消化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为降低消化内科重症患者的医疗风险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参考。

一、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2212月至202312月消化内科重症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人,每组患者均知情自愿参与实验其中实验组24位男性患者、26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1.25岁,其中肝硬化1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重症胰腺炎6例;对照组14位男性患者、11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2.16,其中肝硬化1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7例、重症胰腺炎4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对策,具体如下:① 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机制:建立针对消化内科重症患者的风险评估表,定期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确保所有成员了解患者当前状况及潜在风险。②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针对感染控制进行定期培训,使护理人员熟悉最新的感染预防措施。在各项操作中遵循无菌原则,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风险。③优化并发症监测:利用监护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指标并采取措施。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明确诊疗方案和监测重点。④并发症预防对策:对已知高危患者(如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患者)加强观察和评估,设定个体化监测方案。根据不同消化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明确各阶段的监测和处理措施。⑤强化心理健康支持:定期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帮助他们理解病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3评价标准

1.3.1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等[2]

1.3.2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量表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分及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面的数据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2检验。采取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 结果

2.1 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表明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1:两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意外事件发生例数

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n=50

2

4%

对照组(n=50

6

12%

x2


5.385

P


<0.05

2.2患者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表明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2

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患者满意率

实验组(n=50

92%

对照组(n=50

84%

x2

8.843

P

<0.05

三、 讨论

消化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消化内科重症患者通常伴随多脏器功能障碍,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身体各系统相互影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也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平衡紊乱,这些变化可能引起多脏器功能进一步衰竭,从而加大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监测和处理并发症的难度。因此,及时识别病理变化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对于降低因病理变化引起的护理风险至关重要。

在消化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各种侵入性操作如插管、静脉穿刺和导尿等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易导致感染、出血并发症。在给药过程中,若药物选用错误、剂量计算失误或未遵循用药间隔,会导致过敏反应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执行各种操作时,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和操作流程,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与评估,以降低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常常受到其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的显著影响。若患者心理问题未能及时识别和干预,可能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影响整体康复效果。因此,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对重症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效果,从而降低与心理因素相关的护理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以及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水平。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多学科合作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实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新红,单雪花,王琳琳. 六西格玛DMAIC 流程分析在医院感染预防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3):4228-4231.

[2] 唐秀珍, 王利平.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联合SBAR模式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13):73-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