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脊柱骨折的保守治疗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杨晓龙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医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脊柱骨折在骨科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体多发,通常以压缩性骨折为主,但在某些情况下强大的压力也可能引发爆裂性骨折。而针对脊柱骨折的治疗通常采用保守疗法,目的是帮助患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促进其康复。那么,关于脊柱骨折的保守治疗一些知识,你知道多少?下面,我就给大家作一些简单介绍。

什么是脊柱骨折?

脊柱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支撑着骨骼结构,又保护着内部器官,然而脊柱骨折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骨科疾病,以胸腰段脊柱骨折尤为常见,易导致脊椎损害,对末尾马尾神经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瘫痪,危及生命,并且某些患者可能伴有心肺功能障碍或骨质疏松等,使治疗难度增加。

在临床上,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根据不同损伤机制分为以下类型:

1.爆裂骨折,与高能创伤有关,在高处坠落事故中较为常见,其特点是脊柱中柱受到损伤,可能对马尾神经和脊髓造成严重影响,这类患者一般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防止进一步的神经损害。

2.压缩骨折,是由于轴向压缩引起的,主要涉及脊柱前柱损失,虽然脊柱前柱损失存在一定的损伤,但其稳定性相对较好,医生通常会先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如果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减少患者的风险。

3.屈曲-牵拉骨折,是由于前纵韧带后方或椎体前柱遭受外力所致,而这类骨折的稳定性通常较差,预后也相对不稳定,因此,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来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脊柱骨折临床表现有哪些?

骨折引起的疼痛是患者最明显的感受,通常情况下,疼痛程度与骨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脊柱骨折还可能限制运动,使患者在旋转或转动脊柱时感到困难,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康复过程变慢。另外,严重时脊柱骨折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或变形,使患者的姿势和背部外观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变化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性。骨折还可能对周围的神经组织造成影响,比如出现刺痛和麻木等感觉异常,让患者感到更加不适。此外,脊柱骨折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炎症和创伤,导致周围肌肉痉挛,加重疼痛感,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影响康复进程,同时严重的脊柱骨折还可能压迫脊髓和神经,引发神经系统症状。最后,对于涉及胸椎骨折的患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这类骨折可能影响呼吸肌肉的功能,导致呼吸困难,碰见这种情况应及时评估干预,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不受严重影响。

脊柱骨折保守治疗的优劣势有哪些?

1.保守治疗的优势

非手术干预方法通常指保守治疗,主要通过避免手术降低患者面临的临床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适用范围相对广泛,尤其是针对那些稳定性较强的骨折类型,比如没有严重移位或导致截瘫风险的患者,同时,保守治疗的理念是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必要的护理促进骨折部位的自然愈合过程,不仅有效且比手术治疗所需费用低,这也使得它成为许多患者在面临骨折时的首选方案。

2.保守治疗的缺点

保守治疗骨折通常需要较长的愈合周期,意味着患者可能会经历漫长的恢复周期,因此对于某些类型骨折,尤其是复杂或严重移位的骨折并不适用。同时,在采用保守治疗时,对于某些严重骨折患者,在功能恢复方面可能面临一定限制,尤其是在骨折部位影响到关节活动时可能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脊柱骨折保守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1:外固定治疗

颅骨牵引和Halo架固定是两种主要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稳定受伤部位。首先,颅骨牵引是一种通过悬挂重物在患者头部来实现脊柱牵引的技术,核心在于利用重力作用缓解脊柱承受的压力,促进受伤部位的恢复,因此颅骨牵引通常适用于颈椎部分骨折,尤其在需要较长时间牵引的情况下,而治疗方法的实施一般包括将特殊装置固定在患者的头部,通过调整所悬挂的重量实现最佳牵引效果,减轻疼痛,改善脊椎的对齐,帮助骨折愈合。其次,与颅骨牵引相辅相成的是Halo架固定,通过将金属环固定在患者头部,形成稳定结构,有效固定脊柱。针对颈椎骨折或上背部骨折,Halo架的使用可以限制颈部的活动,防止进一步损伤。

此外,在使用外固定装置时,固定时长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位置。轻度骨折的固定时间为3至4个月左右,但具体时长还需通过每月复查的X光片评估愈合情况,而对于那些严重骨折或者伴随较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愈合时间可能会延长,有时甚至需要半年至一年或更长时间才能拆除外固定装置。同时,在外固定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一系列注意事项确保治疗的有效性,比如定期复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如固定装置松动或其他并发症等,还应保持外固定装置和周围皮肤的清洁,降低感染风险,确保伤口健康,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对骨折部位施加额外压力。

 

方法2:短期卧床

卧床时间因个体而异,通常建议卧床期为1至2个月,而在这段时间内患者可能会面临多种并发症,首先,肌肉萎缩是个常见问题,长期缺乏活动会导致肌肉逐渐萎缩,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同时长时间的静卧状态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形成血栓,严重时可能引发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压疮,主要是由于皮肤长时间受到床面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损伤。而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患者应采取积极措施,例如可以进行床上锻炼,适当的床上体操能够帮助维持肌肉的活力和功能,也可采取定期翻身,减轻床面对皮肤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压疮的风险,同时在医生建议下也可以定期使用抗凝药物,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确保患者在卧床期间的健康安全。

方法3:药物治疗

a.消炎镇痛药物

消炎镇痛药物是常用于缓解疼痛和控制炎症的重要治疗选择,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和扑热息痛,通过抑制体内炎症介质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通常建议短期使用该药物,根据疼痛程度一般为几天到几周。

b.抗骨质疏松药物

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用于维护骨骼健康,帮助预防骨折发生,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这些药物提供了骨骼所需的必要营养支持,帮助维持和提高骨密度。由于骨质疏松是种慢性病,因此,抗骨质疏松药物需要长期使用,以确保骨骼的健康和强度。

c.活血化瘀药物及中药

在中医理论中,活血化瘀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受伤部位的气血状况。川芎嗪片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和川芎,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桂附地黄丸成分有桂枝和牛膝,能够补肾养血,为骨折的愈合提供营养支持;活血通脉颗粒成分包括桃仁和红花,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加速恢复过程。

d.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尽管以上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抗骨质疏松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起钙代谢异常,而中草药的使用可能会影响肾功能,为此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相关生理指标,特别是血钙水平和肝肾功能。在处理不良反应时,患者应在医生建议下进行药物的减量或更换,同时饮食方面也应重视保护胃黏膜。

方法4:康复理疗

运动疗法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保持骨折部位周围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从而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而物理治疗可以采取热敷和冷敷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过程。此外,中医康复理疗,如针灸疗法可以通过精准针刺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的循环,缓解疼痛,加快愈合的速度,同时,推拿按摩则可以通过专业手法改善血液流动,减轻肌肉紧张,缓解疼痛症状。

 

综合来看,脊柱骨折的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稳定性良好或无明显移位的骨折患者,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或伴有其他健康风险个体,该治疗方式不仅旨在恢复骨折功能,还致力于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更舒适地面对日常生活。


...


阅读全文